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受金融排斥问题

2019-08-30 04:39叶楠吕雪滢冯心虞
决策与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叶楠 吕雪滢 冯心虞

[摘    要]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问题是实现该战略的关键。然而,通过对湖北省云梦县的实地调研发现,不少农民在获取农村金融支持方面存在障碍。造成湖北欠发达地区农民受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意识、金融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政府普惠金融宣传不够简明等方面。要缓解上述问题,农民需要更新观念,提高金融意识;金融机构需要开发更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政府部门要采取农民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宣传金融知识。

[关键词] 金融排斥;金融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农村信贷;云梦县;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83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9-0106-09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是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的西王村和清明河乡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选定调研地点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基于此探讨云梦县农民受金融排斥的原因①。

一、影响云梦县农民贷款受金融排斥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课题组的实地调研详细掌握了云梦县西王村、白河村、周围社区及清明河乡的贷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以村镇为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形成的多维信任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走访式、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共走访3个村镇,2家商业银行和当地政府,并对210名村民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超过90%。本次调研获知的主要信息有:

1. 农村村民主要为中老年人。此次课题组的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广泛,利于进行普遍性研究。根据统计,20-30岁的村民约占14%,30-40岁约占16%,40-50岁约占18%,50-60岁约占22%,60岁以上约占30%。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此次调研对象主要为50岁以上村民。

2. 农民的贷款来源主要是亲戚朋友。在回答“您最信任的贷款途径?”这一问题时,有62%的农村人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解决资金的需求,35%的农村人选择向银行贷款,仅有1%的农村人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解决资金问题(选择银行贷款与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的均是农村年轻人)。说明大部分农村人更愿意找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求诸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这极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老年农民普遍更信任亲近的人,不愿轻易向陌生机构或人员袒露贷款需求。而且在调研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表示,即使无法从熟人处顺利借到钱,宁愿放弃计划也要避免受骗而造成损失,可见他们对风险的防范手段完全基于规避行为。

3. 房、车等固定资产成为主要贷款抵押物。在针对“如果贷款,您选择用什么来抵押” 这一多项选择的回答统计中,大多数农民并没有选择用林权和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部分农民选择了房产,也有更多农民选择了“其他”选项。后续询问得知,部分农民会用车产及私人店铺使用权进行抵押。这说明林权和土地使用权并不是农村贷款的主要抵押物,大部分农民会选择房产、车产等进行抵押。

4. 农民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对“贷款的用途是”这一问题,在所调查的进行过贷款的40位农民中,27.27%的农民将贷款用于农业生产,60.61%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如住房购车、子女上学等),12.12%用于做私人生意。这些数据表明,农民贷款多数用于改善生活,基本没有农民将贷款用于投资。

5. 贷款需求较大。对上述贷过款的40位农户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58%的农民借款3万元以上,6%在2万到3万元之间,12%在1万到2万元之间,这说明农村贷款的需求非常大。

6. 对金融贷款知识了解程度低。课题组通过简单的是与否问题“您了解金融贷款么”发现,193位村民的中有超过150人都不了解金融贷款的相关知识,远远大于了解金融知识的人数,农村贷款知识的普及率不足11%,说明农民十分欠缺贷款等金融知识。

7. 从政府宣传渠道获取贷款信息的人数少。从“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金融贷款”的多选题回答中发现,大部分村民完全不主动获取贷款知识。在少数了解金融贷款知识的农民中,获取相关金融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报纸、手机、电脑等多媒体渠道,通过政府宣传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人很少。说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民贷款政策、金融机构贷款知识的宣传上存在着较大不足。

8. 贷款期望高。经过调查,尽管真正贷过款的村民不多,但许多村民对金融贷款都有较高期望,主要集中在希望利息低(约27.6%)、借款安全有保障(约26.7%)、审核方便(约23.8%)和门槛低(约21.9%)等方面。

二、基于云梦县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贷款服务的分析

实际中,云梦县的贷款情况如何?课题组对云梦县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分析。

(一)云梦县涉农贷款概况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云梦县涉农贷款余额602527万元,比年初减少7634万元,涉农贷款情况不容乐观(见表1)。

(二)涉农贷款创新产品概况

云梦县涉农贷款创新产品主要有农村承包土地的經营权抵押贷款和“泽农贷”小额扶贫贷款。提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6家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6月30日,云梦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后简称试点贷款)累放202笔共8487万元。2018年元月至6月份,累放30笔,金额1304万元,具体情况见表2。

“泽农贷”是向云梦辖内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产业扶贫市场主体发放的扶贫贷款。贷款资金用于种养业、现代休闲农业及其他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项目。云梦县泽农贷小额扶贫贷款是云梦县农商行创新产品。截至2018年6月30日,云梦县泽农贷发放贫困户数551户,累计贷款金额3007万元,累计获贷率为15.2%。

助保贷款是云梦建行的创新产品,至2018年6月30日,助保贷款发放户数17户,贷款金额6674万元。涉及云梦皮草园企业15户,金额5694万元;养殖户2户,金额980万元。

由政府和金融机构了解到的数据得知,政府与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户提供了两种贷款途径——第一,泽农贷、小额扶贫贷款;第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两种贷款方式都为农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云梦县商业银行累计发放的金融产品数量逐年上升,涉农贷款比年初却呈现减少趋势,而农民对于贷款的需求量却只增不减。

(三)调查情况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云梦县银行陆续推出了针对农民的贷款产品,云梦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惠农政策,共同致力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农民也有大量的贷款需求。但在调查中发现,云梦县银行还有大量贷款额度,而大量农民的贷款需求并未得到满足。由于农户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或担保,而银行认为农户申请的贷款项目风险过高,进而提高贷款门槛,致使银行预设的贷款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即使农村银行为农民准备了大量贷款额度,也无法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影响了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

三、影响云梦县农民贷款因素的卡方检验实证分析

(一)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χ2检验,又称卡方检验,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假设检验方法,由现代统计学的创始人之一、英国人K.Pearson于1900年提出。卡方检验常用于独立性或相关性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其基本思想是:统计样本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偏离程度,这一偏离程度决定了χ2的大小。χ2的值越大,表明两者分布愈不符合;反之,χ2的值越小,则表明两者分布愈趋向符合。卡方检验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Ai为实际的观察频数,n为样本容量,Pi为理论概率,nPi为样本的理论频数,ν为自由度。

(二)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π1=π2

H1:π1≠π2,确定α

2. 构造统计量

若检验假设H0成立,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差值越小,则χ2也越小;反之,若检验假设H0不成立,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差值越大,则χ2也越大。定检验水准为α,当χ2≥χ2α,ν时,P≤α,拒绝H0,接受H1;当χ2<χ2α,ν时,P>α,不拒绝H0.

(三)农村贷款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1. 农民是否了解贷款

H0:了解金融贷款的人数与不了解金融贷款的比例相等;H1:了解金融贷款的人数与不了解金融贷款的比例不相等,α=0.05,统计得出:

如表3所示,在对是否了解金融贷款的样本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由卡方值计算的结果P值<0.0001,可知回答“是”与“否”的比例不相等;由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否”的人数比较多,可得出结论:当地农民对貸款、金融产品了解度低,缺乏贷款意识。

2. 农民贷款过程遇到的问题

H0:有贷款经验的人数与无贷款经验的人数相等;H1:有贷款经验的人数与无贷款经验的人数不相等,α=0.05,统计得出:

H0:认为手续繁琐、利息高、放款慢、害怕受骗、其他的比例相等;H1:认为手续繁琐、利息高、放款慢、害怕受骗、其他的比例不相等,α=0.05,统计得出:

如表4、表5所示,在对有无贷款经验和贷款中遇到的问题的样本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由卡方值计算得出的p值均<0.05,可知回答“有贷款经验”与“无贷款经验”的比例不一,且无贷款经验的人数更多,表示农民贷款人数比例低;贷款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比例不相等,其中“手续繁琐”是农民贷款的最大阻碍。

3. 农民获取贷款信息的渠道

H0:各渠道的比例相等;H1:各渠道的比例不相等,α=0.05,统计得出:

如表6所示,在对了解金融贷款的途径的样本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由卡方值计算得出的p值<0.0001,可知选择的不同的了解途径的比例不相等,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其他”途径了解金融贷款的人数最多,表明很多农民没有正确的讯息来源;通过“政府宣传”了解金融投资的人数最少,表明政府与民众沟通上有障碍。

(四)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1. 农民贷款的自我排斥:缺少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意识

当前农村大部分有信贷需求的农民,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对新产品、新政策及复杂的贷款过程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且银行对贷款抵押物的要求严格,因此农民普遍缺少贷款积极性;其次,部分农民因不愿意获取或缺少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所以不愿轻易向金融机构贷款。

2. 农民贷款的条件排斥:银行贷款手续复杂

由于农民极少办理银行信用服务,银行难以对其进行信用评估。基于确保农民按时还贷的原则,要求贷款人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其贷款用途合理以及具有必要的还款能力,其中包括指定的抵押物、上级领导或部门的担保。之后需一定时间核实信息(至少一周),贷款批准后,还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贷款流程相对复杂,也造成了农村村民对贷款的积极意愿相应地减少[1] 17-19。

3. 农民贷款的营销排斥:基层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对贷款政策的宣传方法有待改进

云梦县政府和银行在各村委会进行了贷款政策宣传,包括面向农民代表开展宣讲、在银行网点进行产品宣传、定期开展交流会等。然而在宣传中,政府与银行忽略了农民存在早期教育的缺陷,过多使用了超出其认知范围的专业名词,增加了农民理解的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兴趣,产生了向银行贷款的消极情绪。

四、缓解湖北欠发达地区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通过此次的调研和分析,针对农民、金融机构和政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消除农民贷款排斥心态:丰富农民金融知识

提高农民金融意识、丰富农民金融知识,金融机构要多开展普及金融知识的教育活动,打消农民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误解,同时教授防范非法集资的知识,提高农民防骗能力。乡镇各级政府也要有意识地普及一些与信贷、保险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同时组织农民参加一些金融实用技能的培训,让多数农民能对金融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打消他们对金融惠民的顾虑。

(二)消除农民贷款评估、条件排斥:银行应发展更适合农民的贷款服务

1. 提供低门槛的贷款服务。由于农民的田地和房屋无法充当抵押物,大部分农民又没有其他资产,而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导致了有贷款需求的农民无法贷款。因此,基层银行需要为农民降低贷款门槛,同时基层政府也要努力扩大征信覆盖面,为有信用的农民提供贷款担保[2] 73-77,让农民真正能够从银行贷到钱,让银行资金真正为农民脱贫致富助力,消除农民贷款的评估排斥。同时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金融惠农水平,提供低门槛、简手续的贷款服务。

2. 提供贷款手续简单的贷款服务。农民贷款手续繁琐的主要原因是难以评估农民的信用,而现有的针对农民的信用评价体系过程繁琐,导致很多农民都不想或者无法进行贷款。建好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农民进行信用评价,向银行准确提供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提高银行向农村放贷的积极性。只有让信用好的农户方便快捷地获得贷款,农村才能形成守信安定的贷款环境和金融氛围,进而让农村金融更加繁荣。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不仅能够繁荣农民贷款市场,而且在后期也能极大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管理费用和信贷成本,让借贷双方信息对称。为此,对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各乡镇村以农户为单位,在各自所在村委会进行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详细登记农户的每笔借款(借入和借出)情况,具体到借款时间、借款数目、借款双方、还款日期。登记之后不能随意修改,并将此作为农户信用的参考资料[3] 51-54。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使资料更便捷地用于管理。

第二,积极运用信贷政策的导向力。各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从正面和侧面深入研究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新方式[4],使更多的金融服务产品供给能够到达农村贫困与偏远地区,帮助农村进一步实现脱贫,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第三,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农户建立档案、信用评级、申贷等工作,全力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流程。有效利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清算与支付结算功能,将农民有关信贷的现金存量和流量数据引进商业银行的支农贷款与农村小额信贷的信用评级系統,深化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可信度,使其更能准确地反映农民的借贷情况,判断农民借贷是否合乎规范。

此外,在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后,会出现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将贷款与保险相结合[5],保险公司在对农民做出信用评估后,为农民提供贷款相关的保险,当农民无法还款时,保险公司可为其还款,消除农民贷款顾虑。

(三)消除农民营销排斥:基层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合适的贷款知识宣传方法

基层银行、基层政府应面向农民,宣传普及相关的金融贷款知识、金融贷款政策,介绍银行为农户量身打造的贷款产品、开通的贷款渠道[5]。要深入基层开展相关活动,形成人人有兴趣、人人愿了解的氛围,推动相关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实,相关产品能够更好地普及,农户们能够更多地从中受惠。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宣传材料的制作更加通俗化。将农民所需办理贷款业务的各个步骤、各种证件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在宣传载体上,操作过程可用流程图展现,并由相关工作人员作必要补充解释,使农民阅读起来感觉通俗易懂,最大程度上消除农民了解学习的畏难情绪。

二是讲座宣传的设置更加生活化。建立农民学堂,通过讲座进行团体再教育,拓展农民见识,使其生活圈丰富化,从而合理增长资金需求。

三是树立典型人物,以点到面全面发展。可重点培养一两个具有影响号召力的代表人物成为“农民金融专家”,然后由这些典型人物引领宣传工作的开展。

通过这三点方法结合,促使银行系统供给与农民贷款需求达到平衡,推动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助力。

[参考文献]

[1]宋佳.农村贷款困境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2017,(10).

[2]孙维,闻学颖,于德运.我国农村融资难的症结及其化解[J].农村经济,2015,(1).

[3]丰俊杰.我国农村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农民日报编辑部.夯实农业基础是固本安民之要[J].山东农机化,2017,(2).

[5]刘芳,汪秋萍,崔强,梁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和启示[J]海南金融,2018,(6).

[责任编辑:胡  梁]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
新农村建设:最优金融支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