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安街的建筑讲故事

2019-08-30 02:00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9期
关键词:长安街人民大会堂周总理

本報与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联动

《城市文化范》FM107.3/AM1026每天7:30-9:00播出

长安街沿线有哪些经典的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未长安街增添了怎样的色彩?

中国最著名的大街,非长安街莫属。这里有古老也有现代建筑,有沧桑古朴也有朝气蓬勃。长安街的时空交融,在一座座建筑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其中,很多能够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属于20世纪,这些长安街上的建筑遗产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越走越长的长安街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长安街的概念应该说是从东单到西单。只有3.8公里,那时候要从东单去建国门或者从西单去复兴门都比较困难,因为这之间没有大路,只能穿胡同。

1958年国庆十周年前夕,西单到复兴广J的邱祖胡同等、东单到建国门的裱褙胡同等全被拆除,复兴广J到建国门全线贯通,长安街延长到了6.7公里。现在,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长安街西起门头沟,东至通州,有了约55公里的长度。

长安街的中心点是天安门,这里有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每一座都非常有分量。

人民大会堂周总理给它打5分

人民大会堂是国庆十大工程之一,1959年建成,是北京十大建筑的重中之重,是古今中西形式多样化的一个象征。

人民大会堂只用了300多天.10个多月就建成了,不但是中国建筑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让世界建筑界震撼。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者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张镈。20年前,即1999年6月23日,世界建筑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当天,金磊等建筑同行来到同仁医院看望重病卧床的张镈先生,为老人送去了两座奖杯。这次世界建筑师大会评出了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奖,在评选的30个项目中,张先生一个人获得两项奖杯,一项是人民大会堂,一项是民族文化宫。张先生接过奖杯的时候特别兴奋,还嘱咐金磊等人记下他对年轻建筑师的十个嘱托。

在人民大会堂建设的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有一个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从适用上说,人民大会堂经过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它非常坚固;从经济上看,人民大会堂从建设之初一直到今天,它的各项指标都非常合理;从美观上讲,它不仅具有端庄的形象.平易近人的天际线,而且,它的宽度和长度在天安[J广场上都达到了黄金分割的条件。它最高处高度40米,平均高度31.2米,低于天安门城楼的33.2米,完全没有抢去天安门城楼的历史文脉。在艺术风格上,人民大会堂中而古、中而西,是各方面的一个完美结合,至今依旧很耐看。

周恩来总理对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要求也十分实际,比如,人民大会堂要大而有当,大宴会厅能够装下5000人,宴会厅要设计在同层且不可隔开,因为大宴会厅主要用于接待国际友人,必须做到一视同仁,要形成真正的济济一堂的氛围。周恩来总理还特别强调,要警惕“小孩放大”,因为在建设过程中梁思成曾致信周总理,他表示,大会堂的面积从7万平方米扩大到17万平方米,等于把一一个孩子按比例放大一倍,但这个孩子他还不是个大人。周总理听了以后十分警惕,嘱咐大家要细致研究尺度。所以,在人民大会堂的尺度上,就出现了诸如满天星那样一种设计。当时周恩来总理看了很多方案,都觉得不够满意,没有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感觉。周总理说:人站在地上并不觉得天有多高,站在海边也不觉得水有多远!这话启发了张鎛等建筑师,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一个看起来水天一色,人与大海天空融为一体的设计。

周总理还亲自在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台阶上反复测量,看高度是否合乎人走路舒适的尺度。比如大会堂东大[有5米的高度,最后是按照13.5厘米高.35厘米进深建了36步台阶,这些都是当时61岁的周总理亲自步量而来的。在人民大会堂建成的庆功宴上,周总理亲自把张镈叫到自己桌旁,举杯向全体建设者说:“我很满意,给你们打5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人民的轴线一致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于1958年,它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刘开渠等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了六七年之久,这里边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开始在讨论纪念碑到底建成什么样子的时候,有一种想法是应该建得矮一点,不要打断中轴线;第二种想法是要建得高耸。1950年国庆期间还专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做了一个方案展览,推出了一个1:5的大模型,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这个模型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石碑,放在一个有三个广洞的红台子上,让人马上就联想到天安的造型。

这个设计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反对,当时卧病在床的梁思成专广门写信给彭真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说这个方案下半部与天安门形状过于重复,达不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二是这个红色台子放在广场上,从空间上说令人感到窒息;三是台子太高,碑体作为主体反而显得瘦小;四是台子下的三个门J洞,从功能上说没有必要,反而令碑体不能踏实落地。因此他建议,整个纪念碑直接落地。这样就有了1952年正式开工的这样一个确定方案,并参考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碑的样子,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39米高的碑体设计。

另外,对于纪念碑的朝向,也有很多的争议。中国的传统建筑一般是坐北朝南,但是现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则与坐北朝南的天安[J方向不同。当时毛泽东同.志说:烘托帝王之尊的南北中轴线并不是唯一的轴线,新中国了,我们更关注一条新轴线,就是人民群众经常使用的东西长安街的轴线,所以建议纪念碑应朝向这个方向。如果中轴线是皇家文化的轴线,那么,东西长安街的轴线,就是新中国建筑文化的轴线。

毛主席纪念堂与广场上的其他建筑协调

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马国馨院士等专家进行了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纪念堂的建设高度和视线问题,当时考虑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金水桥畔来看纪念堂,一定不要望见正阳门城楼,也要避免纪念堂上面戴一个大帽子似的屋顶。但是纪念堂又不能太高,最终确定了33.6米的高度,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其他建筑相协调。第二个特点是在毛主席纪念堂南面有个小广场,后面就是正阳门的箭楼,正阳门既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也可以作为一个屏风或影壁,让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的群众有一个疏散和休息的空间,所以把这片地方做了一个很好的保留。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到1977年9月9日正式完工,其间,无论是建筑师、工程师还是施工队伍,都夜以继日地工作。1977年新春到来之前,政府为了慰问在纪念堂工地奋战的建设者,决定每,人补发20块钱的补贴金。但是据了解,很少有人去取这笔钱,他们认为自已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不要这笔钱。也有人取了却坚决不花把这笔钱镶在镜框里,永久保留。

北京火车站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

北京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设计方案由杨廷宝大师负责。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杨廷宝就做了40多个立面,但由于他在外地从事教学工作,真正的任务就落到了中国建筑设计院的陈登鳌身上。

当时周总理在武汉的洪山饭店参加会议,为了让周总理和其他领导看到设计方案,特别在饭店里布置了大型展览。周总理认真看了很长时间,最后停下来指着模型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这个项目的设计采用民族形式很不错,但项目是不是太长了没有起伏,所以就诞生了现在的北京站两个钟楼高高而立的设计;二是既然车站体现了民族特色,那就允许采用琉璃瓦进彳装饰。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突然来到工地视察,陈登鳌向毛主席解释完设计之后表示,这是中国第一次做这样的项目,没有经验,担心会出现一些意外。毛主席鼓励他说不要担心,有了这第一次以后,就会有更好的项目。

北京电报大楼20世纪50年代的声音

北京电报大楼是西长安街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1956年4月21日北京电报大楼动工兴建,1958年10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其设计者林乐义先生曾留学美国。北京电报大楼的建筑主体和钟塔体形简洁优美,富有现代主义意味,同时细腻的色彩对比也符合中国的审美趣味。钟楼设计得非常有特色,成为电报大楼的亮点。塔钟直径5米,钟上的长针1.9米,短针1.5米。当时塔钟的钟面为古铜色,指针是E色的。每当整点,悦耳的钟声和J响报时的前奏曲便在长安街回荡(启用一个月后,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改为每天晚10时后至次日晨7时前停止打响报时)。根据当时的设计,它的钟声能够传两公里。

电报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虽然今天E经没有人再去电报大楼发电报了,但它作为一个凝固的建筑给我们传送着长安街20世纪50年代的声音。

北京国际饭店长安街上的美丽弧线

北京国际饭店是上世纪80年代北京第一座超高层大型酒店,它高104米,共29层,拥有1050间客房。当年很多人只要走到北京站附近,都要抬头看看它。它的设计者也是林乐义先生。这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投资的星级饭店,虽然当时已经有长城饭店建国饭店.香山饭店等,但都是由境外投资且由境外建筑师设计的。北京国际饭店也是林先生1988年去世之前的最后一个作品,他希望自己这个作品特别有中国味道,他让这个项目告别了过去长方块的体型。楼体外立面采用了三叉弧六边形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美感来自于震撼的视觉效果,从东南西北各面看,都给人以强有力的自信感。

北京百货大楼新中国第一店

北京百货大楼历经13个月于1955年建成,同年9月开业。它是北京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对它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两位杨姓大师:杨廷宝和杨宽麟。在2005年北京百货大楼50年庆典时,两位大师还获得了由北京百货大楼颁发的感动王府井十大影响力人物的水晶纪念奖杯。除了两位杨先生,对北京百货大楼的设计做出贡献的还有两位建筑师一巫敬桓、张琦云,这对夫妇都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北京百货大楼当年总投资420万人民币,平均到每平方米的造价只有195元。后来,蒙古国看上了这座建筑,于是调走了图纸,在乌兰巴托建起了一座一模一样的百货大楼,所以它也是最早的商业建筑援外工程。

北京和平宾馆低调经典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第一家新建的涉外酒店,和平宾馆当年为了迎接“亚太和平大会”召开而兴建,故取名“和平宾馆”,并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齐拍石先生以和平鸽为题作画。1952年和平宾馆建到一半的时候正值北京寒冷干燥的冬季,混凝土的地板出现了裂纹,大家以为是质量问题十分焦急,但设计者杨宽麟对此作出解释,他说这是环境温湿度造成的混凝上收缩,对工程安全不会有影响。当时对这种判断有坚决反对的,主张拆了以后重建。如今近70年过去了,和平宾馆安然无恙。

长安街上的建筑,几十年来一直在发展,它们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共和国发展的缩影,即便是今天,這些建筑依然是长安街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当我们了解了更多背后的故事,再看看这些建筑,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猜你喜欢
长安街人民大会堂周总理
周总理“喝”饭
政协会议闭幕
在阳光下拍照
谁为“人民大会堂”起名
在阳光下拍照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春分的秘密
中华第一街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