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话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实施条件

2019-08-30 09:51宋洋
考试周刊 2019年66期
关键词:生物学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学模式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以使得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以“对话式教学模式”为核心,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总结“对话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教学实施条件,以及学生、教师、教材这三种重要教学实施条件在具体课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条件;人教版初中《生物学》

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一、 学生是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原动力

(一) 有备而来

学生在对话式教学模式课堂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对话教学模式以交流、对话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要想将对话式教学模式充分应用,还需要学生具有视野的开放性,不再局限于教师给定的范围,主动阅读相关资料以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同时在做准备工作时要有问题意识,一边准备一边发现问题,以为课堂上的“对话”做好前置性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有“高效”可谈。例如,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抗生素”此概念时,需要了解利与弊两方面,通过查阅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板块中的《“超级细菌”近在咫尺》,了解到抗生素的滥用已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样的提前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辩证地去看待所学知识。

(二) 过程使然

关注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工作。在“对话”中大家会产生思想、思维、智慧火花的碰撞,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别人,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在此阶段重点是要积极参与其中,为“对话”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不断地形成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让学生沉浸在问题之中,让脑袋不停止思考;要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践思考,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多重“对话”以后再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人生体验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学生的已有认知将乌龟划分到两栖动物,认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两栖动物概念的逐渐清晰,会发现乌龟的其他特征并不符合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然后会逐步地利用实例来验证“乌龟属于两栖动物”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学生通过青蛙和乌龟都是卵生的判断是同类动物,其他同学会反问鱼类也是卵生为什么不属于两栖动物;有学生会发现两栖动物将卵产在水中,而乌龟将卵产在陆地上;有学生会发现青蛙用肺呼吸的同学需要皮肤辅助呼吸,而乌龟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追问和推敲,使得“乌龟属于两栖动物”这个概念逐步瓦解,建立新的概念“乌龟属于爬行动物”。

二、 教师是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加速器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个人传道授业解惑,而“对话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

(一) 教师是“合作者”

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是主体,双方为了共同目的而交流,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意在说明,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做到谦虚,相信学生,接受学生的观点,与学生共同确立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学生共同克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二) 教师是“先行者”

虽然“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但是在“对话”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丰富或者减少;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开发,在模式开展的初期可以进行内容节选,“先点后面”的循序渐进进行,当模式基本成熟后,可以进行模块化、系列化知识进行;教师要注意将理论和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得到良好贯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用“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陈旧思想已无法应对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师应该做的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眼活泉”。例如,可以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组合为一个版块进行教学;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组合为一个版块进行教学;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节《鸟》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组合为一个版块进行教学。

三、 材料是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助推器

“对话式教学模式”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拓展材料的作用不可忽略,同时对材料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的内容以开放式为主,没有唯一标准,对课本知识相关内容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材料内容要进行合理的优化,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作为课堂上“对话”的重点,化繁为简地使得材料可以被充分利用;材料的展示形式不局限于文字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图片、视频、音频、演示等。

总之,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建议教师了解更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在不同的课程内容中利用最佳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孟先梅.新时期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

[2]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范靖.优秀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宋洋,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猜你喜欢
生物学
传承·创新·引领:虚拟教学软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饲用甜菜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技术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微信订阅 轻松便捷 欢迎订阅2021年《生物学通报》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Keller-Segel生物学方程组周期解的爆破
ROS与细胞自噬在Ⅱ型糖尿病中的生物学作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