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探究导课创设高效能数学课堂

2019-08-30 09:51吴永
考试周刊 2019年66期
关键词:高效能初中数学

摘要:打造高效能数学课堂的重要前提是让学生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能够真正“融入”于学习之中。数学的认知基础是理解,而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理解、激发灵活思维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如何巧用微探究导课,创设高效能数学课堂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能;微探究;导课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将课堂时间利用到“极致”,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同时还要兼顾锻炼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教育核心,是每位数学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所谓高效能课堂,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而这个过程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融合。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点,就是要让他们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只要在认知的关键时刻将学生思维“激活”,无需教育者过多的引导,他们就会自觉的开始“思维运动”。“激活”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探究,本文以“一次函数图像”为例,对巧用“微探究”导课,打造高效能数学课堂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 巧设“微探究”情境

学生主动进行认知和知识构建,需要恰当情境,这是情境认知理论的精髓,也是多年来笔者的实践所得。在“一次函数图像”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让学生能够迅速地進入学习状态,生成感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情境引趣,引发探究。

(一) 创建问题情境

师:一个长方形是用60厘米的绳子围起来的,如果该长方形一个边长是x厘米,而另一边长是y厘米,那么大家是不是可以猜出x与y两者的关系?

很快学生就能够得出答案:“y=30-x”

师:那么x与y之间有没有函数关系存在?

生1:应该存在,当x取一个值时,y有与它对应的唯一值。

师:那么这又是个怎样的函数?

生2:应该是个一次函数。

师:这个一次函数应该怎样表示?

学生们一起回答:“用关系表达!”

师:没错,但是大家再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3:我想用表格也可以表示。

教师和学生们根据生3的回答,一起用表格和数据的方式将这个一次函数表示出来,并对应表格中x与y的值画出不同的长方形。

(二) 于探究中升华感知

师:从刚才按表格数据画出的长方形系列中大家发现什么特点没有?

通过师生一起操作让学生深入观察:x值是长方形水平方向边长,y值是长方形竖直方向边长,将一系列的长方形左下角的顶点都重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们观察右上角顶点位置会有什么特点。

观察中学生们发现这些长方形右上角顶点均在同一直线上。

师:大家观察得很到位,那么你们发现的该现象是巧合?是必然还是偶然?要想知道答案,就要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

这个“微探究”导课仅用时5分钟,先是用“绳子”这个学生们熟悉的材料制造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展开探究,先通过感性的写、列、画等操作,让学生们对“长方形右上角顶点均在同一直线上”形成一个直观感受,然后再自然进行第二个阶段,进入数学化的理性思考,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出质疑,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的思考朝向更深层次发展。这种微探究导课的模式,既能够帮助学生从浅层面认知深化到深层次的思维质疑,让旧知成了新知的“生长点”,也让“一次函数图像”这个课题自然地被引出。

二、 挖掘“微探究”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中掌握方法,形成思想,最终转换成为受益终身的能力。数学的精髓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挖掘一些可以进行“微探究”的资源,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感悟和理解到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帮助他们积累一些可以进行有效问题解决的策略,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如当有的学生们画完了“y=-3x+3”这个一次函数图像时,教师就可以请其中一名同学给大家进行解说。

生5:我是先列表然后取x=1,这样将y=0求出,然后再取x=2,将y=-3求出……就开始画线。

师:只求出两个y值就能画线了吗?

生5:对,因为该函数是一次函数,它的图像是直线,而确定直线只需两点即可。

师:很好,看来这的确是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谁还有类似的方法,你们都取哪两个点进行画线的?

生6:我取的是x=0,y=3和x=1,y=0。

师:同样是确定两点后再画一次函数图像,你分别取x与y都等于0是为什么?

生6:这样计算更容易也更简单。

师:不错,这是一个站在计算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有没有谁想到从“点”这个角度来想办法的?

生5:我的方法不适用点的角度,因为坐标轴上只能体现我其中一个点。

师:生5和生6两人的方法都相对便捷,一个侧重于计算角度,一个侧重于形的角度,那么现在大家是不是可以完成这样的挑战,在“y=kx+b(k≠0)”这个一次函数一般式状态下,用含有b和k的代数式将坐标轴和一次函数交点坐标进行表示吗?

在这种鼓励引导下,学生们一起得到了-bk,0和(0,b)两个交点。

这种“微探究”导课就是一个“意外生成”的案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们不同的认知角度,让大家一起探究更方便的方法,最终形成统一认识,进而使所有人的认知得到优化。虽然看起来这是仅有2分钟的短暂探究过程,但正是它看似“微不足道”,反而让学生探究于无痕,使动态生成更自然也更高效,“微探究”导课成就了数学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赵煜璇.巧用微探究,创造高效能——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8).

[2]朱建良.问题引导关联思考明晰本质——例说初中数学微探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7(10):14-17.

[3]郭维刚.初中数学公式“微探究”教学应用[J].好家长,2017(58):150.

作者简介:

吴永,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学。

猜你喜欢
高效能初中数学
基于Cortex—M3单片机的高效智能调光台灯设计
浅析高效能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一种高效能金红石型钛白粉颜料的制备方法
基于高效能感应取电技术的无源视频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