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9-08-30 09:57李慧男范思琦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工科贸易院校

李慧男 范思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许多高校都开始注重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人才,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人才质量。但是就当前而言,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工作中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本文就将围绕对地方工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展开探究。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自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相应的,对于各高校中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当前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这样一门专业,有些学校甚至还把这门专业发展成为了本院校的特色和王牌专业。高校加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市场输送更多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供需两旺。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专业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但是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却没有顺应这个行业大趋势,仍然是以贸易流程为主,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部分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重创,直至今天,仍然是处于缓慢复苏状态。综上两个方面的现状来看,我们必须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探讨,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对于地方的工科院校而言,应该从发展当地经济出发,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国际经济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也要求工科院校培养一批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案下,往往忽视了对于国贸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这不符合当前国贸行业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系列探究。

2 当前工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要与不同层次的院校水平相匹配。

当前阶段,我国的工科院校主要承担的责任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再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这和一些省重点大学进行科研型國贸教育,本科类大学进行教学型的国贸教育是有着很多大的不同的,后两者的教学在对理论和实际的操作应用上并没有明显的偏重,追求的是两者兼重,但工科类大学却应该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重中之重,朝着这样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

2.2 教学工作没有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进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学科也应该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很多工科类院校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工作安排上,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对近期国内甚至国际上关于这一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并且主动去学习国内外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建设经验,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从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了一套先进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却没有切实的去按照计划来走,甚至在一些工科院校中,许多选修课程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更多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虽然现阶段,很多工科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都十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且积极与近些年来兴起的信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样的情况却并没有普遍存在,许多工科院校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落后,教学理念也不够先进,不注重结合工科类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工作中,不注重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地方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 从自身出发制定专业培养计划

作为工科类的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方案制定时,一定要注意突出工程技术这样一个特点。根据不同工科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上的特色进行相关的方案设定。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在重视开展基础课程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学科所涉及的范围。

首先,重视基础课程的开设。因为对于工科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上,是比较基础薄弱的,但是要学好这门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又是一个基本前提,必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其次,是要拓宽工科类院校的专业范围。在工科类院校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时,要充分发扬工科类院校的特色,把一些工程技术资源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共享,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更为全面型的专业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首先,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工作安排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可能的延伸国贸专业的学科基础。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学校更是应该注重对他们学科基础的扩展延伸,可以为他们打造一个专门的平台,设置相应的课程系统。以通识教育为前提和基础,合理沟通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是基础,这是不可动摇的,在这个前提下,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在选修课开展时,要注重选修课设置的方向性。更加科学合理而又灵活的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学习特点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安排。同时,学校在设置不同课程时,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具备一种整体性的意识,能够把不同的课程之间进行一种合理的沟通和融合,更好地培养全面型人才。

最后,对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安排,学校要敢于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桎梏和束缚,敢于创新,颠覆线性的课程系统,建设起一个庞大的学科课程体系。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引入实际案例,教师通过对实际生活和相关新闻的关注,发掘其中的一些信息点,巧妙的引入课堂,作为一种讲课的案例。这样有助于把学科生活化,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减少一种距离感。或者是在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上,学校要鼓励甚至是规定教师进行双语式的教学。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一个专业,从业时,大多都是需要和不同国家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注重双语教学符合工科类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教师在讲解过理论知识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去到当地的一些外企进行参观学习,向业界专家积极请教。或者是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开展小范围的社会情况的调研完成这样的项目,再由教师进行评比和总结。

4 结束语

总之,当前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学科越来越为重要,作为工科类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为该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的人才。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本文系吉林省教科院项目“地方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GH1316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工科贸易院校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