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2019-09-02 07:14彭亚广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调节性卡松趋化因子

彭亚广

银屑病是一种因皮肤代谢障碍产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90%,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及背部,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银白色鳞屑,大量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刺激性药物、感染、精神压力大可诱发[1-2]。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氟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独特的靶向抗炎、止痒、收缩血管、抗表皮增生、抗过敏作用[3-4]。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和类固醇样作用,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增殖,具有护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调节T细胞活化,发挥治疗作用[5-6]。本文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30例。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7],年龄10~61岁,平均(38.3±4.7)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10.4±4.1)个月;其中点滴状87例、斑块状43例;进展期26例、稳定期104例。纳入标准[5]:(1)皮损广泛分布于周身,皮损面积不超过整个体表面积的30%;(2)治疗前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均正常;(3)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在角层内可见粒细胞聚集形成小脓疡;(4)皮损真菌镜检阴性;(5)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1个月内曾接受过维甲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对复方甘草酸苷片或丙酸氟替卡松过敏;(3)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及严重内分泌疾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皮损局部合并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6)合并高血压、低钾血症及肌无力。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年龄11~60岁,平均(36.6±5.2)岁。病程 1~18 个月,平均(11.0±4.4)个月。其中点滴状44例,斑块状21例;进展期12例,稳定期53例。观察组年龄10~61岁,平均(37.8±4.8)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2.2±3.9)个月。其中点滴状43例,斑块状22例;进展期14例,稳定期5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情况、皮损状态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外抹,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公社有限公司50mg/片),2片/次,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服药期间注意作息规律,清淡饮食。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8]临床症状包括皮损范围、红斑、皮疹浸润与鳞屑的严重程度,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判断。好转率=(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治愈:好转率>90%;显效:60%<好转率≤90%;好转:30%<好转率≤60%;无效:好转率≤30%。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2周、4周、6周后的PASI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2、TNF-α、INF-γ)水平、调节性T细胞(Th17、Treg、Th17/Treg)、单核细胞趋化因子(RANTES、MIP-1、MIP-1a)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节性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均购于美国R&D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PAS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观察组 50 19.4±3.7 15.1±3.7* 10.5±2.9*# 4.3±1.3*#对照组 50 19.1±3.5 16.4±2.9* 13.2±2.5* 7.6±1.8*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比较 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IL-6 IL-2 TNF-α INF-γ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33.57±8.71 7.51±2.97*# 316.70±47.82 187.91±28.62*# 17.39±5.06 4.57±0.92*# 26.83±4.97 15.72±3.73*#对照组 66 32.18±8.42 13.64±3.64* 314.12±46.62 256.94±36.75* 17.28±4.84 7.65±1.96* 26.72±5.83 19.35±3.8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Th17(%) Treg(%) Th17/Tre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18.75±3.26 9.05±1.82*# 5.18±0.82 10.92±2.83*# 3.59±0.63 0.97±0.14*#对照组 66 18.26±3.79 14.26±2.78* 5.27±0.62 7.38±1.90* 3.66±0.84 1.98±0.26*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RANTES、MIP-1、MIP-1a水平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比较[pg/ml,(±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比较[pg/m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RANTES MIP-1 MIP-1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1.88±0.27 0.67±0.17*# 2.45±0.29 1.21±0.17*# 1.99±0.31 0.78±0.16*#对照组 66 1.89±0.32 1.27±0.24* 2.48±0.36 1.78±0.24* 1.96±0.28 1.34±0.18*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普遍易见且复发率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9]发现,天然免疫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节性T细胞参与天然免疫过程。介导免疫耐受的Treg和介导炎症反应的Th17均来源于初始T淋巴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维持动态平衡。银屑病也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由I型变态反应引起,IgE、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RANTES、MIP-1、MIP-1a)均参与其发病过程[10]。其发病诱因可能是吸烟、熬夜、感染、外伤、手术、妊娠或精神压力增大。其特征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真皮血管新生、扩张和迂曲。近年来中成药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具有抗炎、止痒、血管收缩作用,其血管收缩强度是地塞米松的3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较小。其是一种新的外用激素软膏制剂,治疗效率高,可经表皮细胞吸收发挥抗炎作用,无药物不良反应[11]。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时可与人体皮肤组织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高度结合,与孕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亲和力低[12-13]。复方甘草酸甘片是以甘草酸苷、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甘草酸苷内在分子结构上与糖皮质激素相似,具有抗炎症级联反应、抗过敏反应、抑制机体免疫应答作用,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皮炎均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本资料显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降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使血清炎症因子IL-6、IL-2、TNF-α、INF-γ水平降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RANTES、MIP-1、MIP-1a水平降低。两组Th17、Th17/Treg较治疗前降低,Treg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Th17、Th17/Treg降低更明显,Treg上升更明显,表明二者联合应用可调节Th17/Treg失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观察组有2例出现皮肤红斑,1例出现局部灼痛;对照组1例出现皮肤瘙痒,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并未影响后续治疗。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银屑病全身毒副作用小。

猜你喜欢
调节性卡松趋化因子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丙酸氟替卡松、酮替芬联合孟鲁斯特钠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Calponin 3 promotes inva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olon cancer cells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CRISPR—Cas9定向编辑CCL17和CCL22基因的研究
斑秃或与免疫细胞缺陷有关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Foxp3及其胞内CTLA-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