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总体规划设计

2019-09-02 05:47规划设计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世界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世园园艺园区

规划设计: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生态保护、环境改善和会后利用的需求,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落实围栏区、非围栏区和世园村三大分区。其中,围栏区集中展示世界园艺文化、园艺科技及绿色生态环境;非围栏区是绿色生活、绿色产业体验区,展示村庄自然面貌,并为围栏区提供配套设施和交通疏散场地;世园村是会前、会时参展人员办公及住宿配套服务区,会时指挥管理中心和交通组织中心。

规划综合考虑展览需求、交通流线、市政配套、园林景观等多种因素,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利用现状山水格局,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园区整体结构布局。

一心,即核心景观区,位于围栏中心位置,是园内最主要的游赏组织区,包括妫汭湖、天田山、永宁阁、中国馆、国际馆以及妫汭剧场。两轴,以冠帽山、海坨山为对景,形成正南北向的山水园艺轴和近东西向的世界园艺轴。三带为妫河生态休闲带、园艺生活体验带、园艺科技发展带,多片区为中华园艺展示区、世界园艺展示区、生活园艺展示区、自然生态展示区和教育与未来展示区。

1

1 世园会园区范围图/Area division map of Beijing Expo

2 围栏区规划结构图/Masterplan structure map of fenced area

3 展园布局图/Exhibition zones distribution plan

4 世园会鸟瞰效果图/Aerial view rendering

Considering the need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utilisation after the Expo, the planning divides the whole area into three parts: the fenced area, the non-fenced area,and the Expo Village. Among them, the fenced area concentrates on demonstration of world horticulture,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green eco-environment; the non-fenced area is the experience area for green life and green industry that demonstrates the natural village landscape and provides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evacuation area for the fenced area; and the Expo Village provides space for office and accommodation,and other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the Expo staff before and during the Expo,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general direction and management centre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rganisation centre during the Expo.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diversified elements including exhibition need,transport streamline, infrastructures, horticultural landscape, etc., the planning follows the natural landform and makes full use of present landscape pattern, forming a general structure and layout that is composed of "one centre, two axes, three belts, and several zones." "One centre" refers to the central landscape area, which is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fenced area and forms the primary exhibition parts for tourists such as Guirui Lake,Tiantian Mountain, Yongning Pavilion, China Pavilion, International Pavilion, and Guirui Theatre.With Guanmao Mountain and Haituo Mountain as opposite scenery, the "two axes" are composed by the Landscape Horticultural Axis on south-north direction and the World Horticultural Axis on nearly east-west direction. The "three belts" refer to the Gui River Ecological Recreation Belt, the Horticultural Life Experience Belt, the Green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lt. And the "several zones" include China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Zone, World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Zone, Life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Zone, Natural Ecological Exhibition Zone, and Education and Future Exhibition Zone. (Translated by QIAN Fang)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地点/Location: 北京市延庆区/Yanqing District, Beijing

客户/Client: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Beij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hibition Coordination Bureau

规划设计总负责人/Head of Masterplanning: 胡洁,严伟,史丽秀/HU Jie, YAN Wei, SHI Lixiu

规划设计团队/Design Team: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马娱,张晓光,杨军,杨明,王泽怡,梁晨/Beijing Tsinghua Tongheng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MA Yu,ZHANG Xiaoguang, YANG Jun, YANG Ming, WANG Zeyi, LIANG Chen;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侯爽,王贤,夏良庆,李威,李想,胡依然,董彦君,王维琦,肖守庆,李海涛,刑迪,耿晓甫,曹悦,夏文文,赵画,王超,黄通,刘一雄,刘一婕,于盟,邵娜/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HOU Shuang, WANG Xian, XIA Liangqing, LI Wei, LI Xiang, HU Yiran, DONG Yanjun, WANG Weiqi,XIAO Shouqing, LI Haitao, XING Di, GENG Xiaofu, CAO Yue, XIA Wenwen, ZHAO Hua, WANG Chao, HUANG Tong, LIU Yixiong, LIU Yijie, YU Meng, SHAO Na;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存东,景泉,赵文斌,刘环,黎靓,路璐,关午军,李晓韵,李旸,杨陈,盛金龙,冯然,方轲,谭喆,冯凌志,孙文浩,张云璐,周舰,孙昊,刘子渝/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LI Cundong, JING Quan, ZHAO Wenbin, LIU Huan, LI Liang, LU Lu, GUAN Wujun, LI Xiaoyun, LI Yang, YANG Chen, SHENG Jinlong, FENG Ran, FANG Ke, TAN Zhe, FENG Lingzhi, SUN Wenhao, ZHANG Yunlu, ZHOU Jian, SUN Hao, LIU Ziyu

3

项目面积/Project Area: 960hm2(围栏区约503hm2,非围栏区约399hm2,世园村约58hm2)/960hm2(Fenced area 503hm2, non-fenced area 399hm2, Expo Village 58hm2)

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2014-2016

竣工时间/Completion Time: 2019

摄影/Photos: 许雅靖/XU Yajing (fig.5-8,11),刑迪/XING Di (fig.9),王贤/WANG Xian (fig.10),王泽怡/WANG Zeyi(fig.12,14),谢麟冬/XIE Lindong (fig.1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fig.15-21)

4

5

WA:本规划是怎样通过建筑、景观设计呼应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这个主题的?

严伟:《园冶》讲“相地立基,造园之始也”,任何设计都有源起。世园会园区总体规划落笔源起于设计任务书的设计理念“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园区设计的整体目标是在追求表现自然、融入自然和歌颂自然。所以寻找和营造这个自然感动心灵点是设计开始的首要任务之一。“居于山水之间”是中国人理想中的美丽家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园区规划依托这个思想,期望园区环境向外能融入延庆的大山大水,于内能“可游可居,可行可望”有步移景异的绿色体验。

胡洁:世园会展示的不仅是园林园艺,更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窗口。首先,延庆地处独特的生态走廊,要基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成一体化方案,形成具有战略高度的规划思路。其次,在园区规划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节俭适宜等理念贯穿于整个方案。世园会的选址地环境优美,能够远眺冠帽山和海陀山,妫水河穿过园区蜿蜒而过,而延庆区在整个北京市规划中的区级发展定位,首要的就是生态保护。为此,整体设计规划秉持的理念是不要用人为的建设去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而是将园艺科学与生态优化相结合,让园区融入大山大水,与自然景观共同成为游客参观的主要风景。同时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坚持低影响开发,少动土、少挖湖、少堆山,研究地理、顺形造景,通过微调实现雨水径流引导,在借助地势条件前提下,最终实现生态景观“海绵”建设。

史丽秀: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园林专业类世界级博览会,成为了我国园林景观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在园区景观设计及建筑周边景观设计上,我们力求通过生态和园艺的方式,将人的行为事件作为场地设计推动力,将人的主观性与自然的存在性有效融合,从而体现“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设计立意以“园·艺”相关联内容为依托,选取自然界中的物质作为表达主题的介质,利用“老树记忆”“种子的故事”“蝶恋花”3条设计线索,通过抽象、提炼、解构、重组等设计手法,凝练出适合于世界园艺展示区公共景观内在的设计语言,探寻出适合展示区的融于山、水、林、人之间的设计风格,从而传递设计者对于自然、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情感的表达,创造出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现代景观。

6

5 山水园艺轴实景/View of landscape horticultural axis

6 九州花境-岩石园/Jiuzhou Flower Border-The Rock Garden

在园区的建筑设计当中,景观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一体化设计,综合体现绿色生态理念。中国馆设计融入大地,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形成风景中的建筑;妫汭剧场景观呼应建筑大跨度结构形态,景观与建筑风貌相协同,与周边场地相协调,形成两者相融合的园区特色;生活体验馆留住场地记忆,保留现状柳树,再现市井生活,形成充满场地记忆的生活场景记忆,构筑具有体验感的农耕场地景观意向。

WA:在本规划中最能够体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严伟:体现“绿色生态”是本次设计工作的基本思维和重要目标,一直贯穿于设计全过程。对于这类大型文化项目,我想可持续概念应该是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生态层面,通过综合设计平衡,我们留住了场地上的5万棵大树,保住了生态本底。同时通过对现状沟渠、鱼塘的生态化改造,我们在园区中建立了一套生态海绵体系,每年可收集雨水几十万立方米,既完善了园区水体自净,又减少了对北侧妫河的污染。第二层面我强调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可持续传承。我们利用原有村落肌理规划园艺小镇,延续了原有山水林田村的场地记忆;我们用山水园艺轴的序列表达了中华园艺的起源与发展;九州花境十大名花园、天田山永宁阁的营造,都延续了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于物言志的文化思想和景观特色。

胡洁:我们充分保护并利用园区内良好的本底条件,全面贯彻“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规划理念,处理好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的关系。第一,最大限度保留生态本底,在园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湿地、林田肌理、林地、植被;第二,实施适量、低干扰的人工建设。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展馆采用本土化、天然材料建设,顺应山形和水势,减少对环境的干扰;第三,采用国际一流的生态标准。在海绵园区建设、复合能源利用、生态湿地建设、固废综合处理及绿色智能建筑多方面赶超国际水平;第四,以园区内的建设带动园区周边道路景观整治、村庄风貌改善、妫水河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等,努力建设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的美丽延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践生态文明建设。

史丽秀:一是尊重场地,遵循原有地貌,留住场地记忆。留住场地中先于我们来到场地中的老树,留住一份乡愁。国际展园区东北侧面积约8500m2的现状刺槐林,一条南北方向约1000m长的大柳树路,以及若干个现状杨树群落,经过整体设计,科学的搭配,合理的避让,形成具有场地历史印记的特色植物群落,撑起了国际展园区生态空间的绿色骨架;

二是海绵策略,收集雨水形成雨水花园。在尊重现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下,利用现状低洼的地势积存雨水,开辟出一片质朴、生态的雨水花园。作为东北片区的地势低点,雨水花园承接了国际展

7

8

9

10

11

7 永宁阁/Yongning Pavilion

8 日新苑/Daily New Court

9 牡丹台/Peony Platform

10 晴日台/Sun Platform

11 丝路驿站/Silk Road Post

12

13

14

12 自然生态区木栈道/Wooden plank road of Natural Ecological Exhibition Zone

13 自然生态区观景平台/View platform of Natural Ecological Exhibition Zone

14 自然生态区湿地区/Wetland area of Natural Ecological Exhibition Zone区范围一半左右以及生活体验馆场馆内全部的雨水排放,形成旱雨两宜、安全保障、低碳经济的可持续绿色空间;

三是交互体验,将植物生长因素融入园区。将土壤、温度、水份、微风、阳光五大因子融入设计,以交互式体验设施为媒介,增强人与自然的感知。

四是整体统筹,注重公共空间体验性。国际展园区统筹展园外围公共区域,设计的重点在于入口广场与集散公共广场,通过种子的故事、农耕灌溉等主题性的交互体验场所,形成具有园艺人文体验的国际展园区。

WA: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胡洁:挑战之一是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多专业并行作业这样复杂的条件下,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场地原有良好的自然风貌,而后才是设计建设。在项目的总体过程中,团队通过科学细致的研究,所有新的建设都“躲避”了树林、湿地等保护区。我们不仅保留了所有大树,还增种了很多植物,增加了场地生物多样性。我们在妫河畔一片约10hm2的绿地融入了小生境设计,这个新的植物群落未来将可吸引多种在城区不常见的动物品种。我们希望在这里,让大自然的交响乐与人类和谐相融,共谱人与自然同频共生的华美乐章。

史丽秀:设计中多专业组织与协调。世园会作为A1级国际园艺博览会,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级别高,多专业交叉等特点,需要整合多个专业,多个部门及多个系统共同设计,这些内容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例如人流量的需求,流线主导的方向,交通组织的衔接,地下管廊通风口功能和美观性,建筑空间的衔接,国际展园片区中各个国家设计需求的变化等。这些都需要用设计的方法,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理想的设计功能需求及效果。

实施中多团队实施与交叉。世园会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对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的要求都非常高,在一个专业众多、部门复杂、系统庞大、工期紧张的框架下如何保证设计效果的呈现,是对我们设计方及整个世园会团队的考验及要求标准。从前期的各专业交互设计,到施工时各方的交叉施工,以及后期的各部门交接,我们都面临着各方面的要求及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团队对设计效果

15

16

17

15 跳泉/Jump fountain

16 同心圆涌泉/Concentric circles fountain

17 体验带/Experience zone的自我要求。我们力求把最能体现世园会理念的设计更好的呈现出来,我们努力把最能服务游客的设施落地到位,我们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处理现场的施工问题及矛盾。4 年的设计周期中我们克服的困难终将成为以后设计中的宝贵经验,也将推动着我们向社会呈现出更好的设计作品及行业风貌。

另外,地域物候特点展示时段的要求,开园时间早春季相植物材料的制约,以及冬季施工与工法的限制,成为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组织的问题。

严伟:单从规划层面讲,园区又大又平的场地特征对于一个博览园的游赏组织和景观特色营造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园区结构体系成为后面设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因为这个体系不是机械的图纸结构,而是对场地自然而然的提取。这个体系既能与周边的大山大水互动,也与内部的自然本底和游赏功能互动,起到了引领作用。另外,园区建筑风格如何确定,讨论起来往往会是一个很纠结的议题。从规划理念上讲都希望世园的建筑是隐于山林、融入自然,强调建筑与园艺共生,城市与山水合一。到了实操层面,各个主馆建筑更是各显神通努力融入自然。比如中国馆选择覆土建筑模式结合梯田肌理,国际馆选取化整为零的单元花伞模式,都是很好的表达。但是,毕竟有功能,有体量,博览建筑也无法完全依循园林建筑的思维模式,所以几个主体建筑出来后还是比较强势。因此,我们明确公共区的休憩服务建筑要从形态、材料、色彩上呼应附近的主场馆建筑,做到和谐统一,融于自然。“以隐为先”,建筑的风格倒不用那么纠结了。从实际建成效果看,永宁阁的高点控制,日新苑、垂虹桥的画面构成,牡丹台的观景画框,丝路廊架的遮荫联络还是达到了预期效果。

团队自2015年参加园区总体规划设计竞赛开始,有幸参与了园区公共区总体环境建设的全部过程。回望5 年,感慨万千。我想这可能是这类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复杂性、综合性因素,导致设计工作的普遍常态。一个设计经历5 年,会是一种磨练。多专业复合设计——是一个互补、妥协的过程,是一个历练团队培养人的过程,是提升站位、开阔视野的过程。你能慢慢体会到设计的一些本质。设计是打磨、是平衡、是纠结、是包容、是情怀、是国情、是夜、夜、夜……对于风景园林行业来说,也许最好的设计就是能把最好的自然呈现给大家——自然是万源之源。

18

19

20

21

18.19 国际轴/International axis

20 保留刺槐林/Reserved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21 雨水花园/Rainwater garden

猜你喜欢
世园园艺园区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艺系
园艺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