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2019-09-03 09:50韩军平王丽曾罗文潇曾俊文马文霞刘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表型胸腔腺癌

韩军平 王丽曾 罗文潇 曾俊文 马文霞 刘慧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甘肃 白银 730900)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胸膜腔内有20 ml左右的液体,起润滑作用。在肿瘤或炎症状态下,液体量增多而形成胸腔积液〔1〕。恶性胸腔积液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胸膜所致。在病理检查中,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判断是难点。本文总结良、恶性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8年临床送检胸腔积液标本1 081例,所有标本利用细胞团块收集器制作细胞块。

1.2方法 将抽取的胸腔积液标本除做其他检查外,其余全部立即送检,以200~800 ml适宜。测量胸腔积液标本体积,按照1∶10的比例加入10%甲醛溶液使标本固定,自然沉降30~60 min,弃上清,留沉淀物30~50 ml于50 ml离心管,以2 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在剩余沉淀物中加入1 ml 95%的乙醇,混匀沉淀物,加入1滴蛋白螯合剂,混匀,倒入细胞团块收集器中,以2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出滤纸及细胞团块,包裹,常规脱水、 透明、 浸蜡、包埋,制成4 μm 的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常规免疫组化(IHC)检测。

1.3试剂 细胞团块收集器及收集体液中细胞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4 1 0661633.7 实用新型专利2014 2 0695555.8)、蛋白螯合剂(为本实验室自己制作、研发)。免疫组化染色过程所需单克隆抗体: 间皮细胞(MC)、钙结盒蛋白(Calretinin)、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癌胚抗原(CEA)、细胞增殖指数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卵巢癌抗原(CA)-125 、锌指转录因子(GATA)-3、细胞角蛋白(CK)7、CK20、微管素(Villin)、突触素(Syn)、 嗜铬素(Cg)A、即用型免疫线化超敏试剂盒UltraSensitiveTMSP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4结果判断 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及实验病理技术》〔2〕。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副主任医师阅片,胸腔积液癌细胞阳性者要得到病理活检资料证实或临床综合资料的验证;免疫组化染色中,Calretinin、NapsinA、CK7、CK20、CEA、Villin、Syn、CgA蛋白表达于细胞质,MC蛋白表达于细胞膜,CA-125蛋白表达于细胞质/细胞膜,Ki-67、TTF-1、ER、PR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均呈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10%为阳性。本实验结合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特征将标本分为良性组、间皮细胞增生组、恶性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 良性组表现为间皮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平铺多细胞表现为 “开窗”或 “裂隙”,核圆,居中或偏位,胞质丰富,并见空泡(图1)。间皮细胞通常单个散在或松散平铺;多细胞表现为 “开窗”或 “裂隙”,核圆,居中或偏位,胞质丰富,并见空泡,具有正常间皮细胞特征外,常呈成团、扇形或乳头状排列,需免疫组化鉴别(图2)。恶性组癌细胞聚集形成实性团,细胞胞质丰富,核仁明显,假腺样,桑葚样排列(图3),需免疫组化结果支持该诊断。良性组与恶性组的细胞排列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年龄>60岁者恶性胸腔积液较多见,年龄≤60岁者良性胸腔积液较多见,良性组与恶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胸腔积液以男性多见,女性少见,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1。

图1 良性胸水间皮细胞形态(HE,×400)

图2 间皮细胞增生形态(HE,×400)

图3 转移性乳腺癌细胞

表1 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特征(n)

2.2恶性胸腔积液肿瘤分型及免疫表型 恶性组中,肺腺癌最多(62例),其次为乳腺癌转移(41例),其他癌组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16例,神经内分泌癌9例,胃肠癌16例,卵巢癌7例,其他癌组织15例(包括生殖细胞源性肿瘤2例、尿路上皮癌10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恶性间皮瘤2例)。恶性组Ki-67、CEA阳性率显著高于间皮细胞增生组(P<0.001)。恶性组MC、Calretinin阳性率显著低于间皮细胞增生组(P<0.001)。肺腺癌TTF-1、NapsinA、CK7、Villin阳性率显著高于间皮细胞增生组(P<0.001)。见表2。CK7、CK20、Villin 3种抗体联合检测主要用于原发灶与转移灶鉴别,而对其他癌(如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等)没有价值。

表2 恶性胸腔积液肿瘤分型及免疫表型(%)

与间皮细胞增生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重要的标本来源,在病理诊断中时常碰到部分病例增生间皮细胞与肿瘤细胞在病理形态学相似,给诊断带来困难〔3〕。近年来本科室自主研发细胞团块收集器收集体液中脱落细胞,进行病理切片,细胞形态观察及检测免疫表型,再结合临床病史,极大地提高了胸腔积液中癌细胞的检出率,判断肿瘤病理分型及可能来源的器官〔4〕。

在病理诊断中,良性胸腔积液表现为间皮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平铺。间皮细胞增生表现除具有正常间皮细胞特征外,细胞核较大,不规则,呈成团、扇形或乳头状排列,需免疫组化鉴别。恶性胸腔积液中,腺癌细胞通常具有核增大、核质比增加、核形状不规则,常成团、扇形或乳头状排列〔5〕。

Ki-67 是判断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高、低与许多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细胞Ki-67指数,与王翠峰等〔6〕研究一致。CEA是一种胎儿肠道产生的CEA,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较好指标。Calretinin和MC主要表达在正常和肿瘤性间皮细胞中,是鉴别间皮细胞源性肿瘤细胞较好的抗体。TTF-1在排除甲状腺癌之后,对肺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NapsinA是一种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也可在肺和肾脏以外的器官表达,但一般阳性率较低、强度较弱,特异度优于TTF-1〔7~10〕。

柳玮华等〔11〕研究,利用CK7、CK20、Villin 3种抗体在不同器官来源的肿瘤中表达可以组合成8种模式,其中CK7+、CK20-、Villin-组合中,乳腺浸润型小叶癌阳性表达率为100%、肺腺癌阳性表达率为95.83%。本实验室利用CK7、CK20、Villin 3种抗体联合检测,结合临床病史,选择器官特异性抗体,如胃肠道用 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乳腺癌、卵巢癌用CA-125、ER、PR,神经内分泌癌用Syn、 CgA,尿路上皮癌用GATA-3,最终确定肿瘤的器官来源。

本文通过良、恶性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研究发现,细胞有异型性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细胞学形态确定为恶性肿瘤细胞。然后再结合临床病史、体检结果及CK7、CK20、Villin表达情况,综合判断原发癌的可能部位,再选择器官特异性抗体,判断肿瘤来源。

猜你喜欢
表型胸腔腺癌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承德所选实生核桃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评价初报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