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运动内衣的穿着舒适性研究

2019-09-03 11:14杨钰蝶许黛芳吕杰妮齐佳女徐嘉杰
山东纺织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舒适性内衣款式

杨钰蝶,许黛芳,孙 越,吕杰妮,齐佳女,徐嘉杰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现代女性健身意识逐渐加强,运动内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既要能吸湿排汗、弹性伸展,又要为身体提供适当的保护。为了获得女性运动内衣面料和款式的最优化设计,本文对不同面料和款式的运动内衣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3种状态下的客观生理指标和主观评价进行研究,以获得不同面料和款式对运动内衣生理舒适性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运动内衣实验样品

3种不同面料成分(各面料基本性能见表2)和3种不同的款式(K1、K2和K3见表3)组合,按表1尺寸制作9件运动内衣试样,编号为S1-S9。

表1 运动内衣围度尺寸

表2 面料的基本性能

1.2 实验对象

选择20名体型160/84A号型区域的年轻女性,实验对象基本数据见表4。为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0名实验者在实验前24 h内无剧烈运动,测试时间固定为14:00~16:00[1]。

1.3 实验仪器

使用日本NIS-SEI公司的WT-20数据采集仪获取人体心率(HR)、血压(舒张压DP和收缩压SP)生理数据。

1.4 实验环境

为了避免温、湿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温度(25±2)℃、相对湿度65%±3%、风速小于0.1 m/s[2]。

1.5 实验方案

表3 运动内衣试样组合

表4 实验对象生理数据

实验分为主观感受值评估和生理数据测量。被测者穿着款式不同、尺寸相同的运动内衣试样S1-S9,测量被测者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的主观感受及心率和血压。

生理数据实验开始之前被测人员提前30 分钟进入恒温、恒湿室适应实验环境,待人员情绪稳定后首先采集初始心率和血压。本文运动实验采用原地跑步机实验,以130 m/min恒速运动15分钟,运动结束3分钟内和30分钟后,在受试者静止站立状态下采集心率和血压,测试时仪器平托于胸口。

2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实验对象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分别记录对9件运动内衣的主观感受数值,1~5分别代表很不舒适、较不舒适、一般舒适、比较舒适、很舒适。主观感受内容包括:综合舒适感、压迫感、刺痒感、柔软感、滑爽感、摩擦感、束缚感、粘身感、闷热感。处理数据后获得平均数据,见表5~表7。

面料和款式对主观感受值都有影响[3]。面料影响运动内衣穿着时的刺痒感、柔软感、滑爽感、摩擦感、粘身感、闷热感等,面料性能越好,刺痒感、摩擦感、粘身感、闷热感越弱,柔软感、滑爽感越强。款式影响运动内衣穿着时的压迫感、摩擦感、束缚感等,款式越合适,压迫感、摩擦感、束缚感越弱。

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试样S7(即面料M1和款式K3结合)的综合舒适感都最强。其柔软感在9款试样中为最佳,滑爽感仅次于S4(即面料M1和款式K2结合),压迫感、刺痒感、摩擦感、粘身感和闷热感与其他试样相比都更弱,处于优势。试样S7在运动后的束缚感为2.0,在9款试样中处于中间水平,次于试样S9(即面料M3和款式K3结合)和S4(即面料M1和款式K2结合)。

2.1 相关分析

为了分析运动内衣穿着舒适性与主观感受的相关性,以运动中状态为例,借助SPSS软件分析每项感觉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8。分析结果可知:柔软感、滑爽感与综合舒适感呈正相关,压迫感、刺痒感、摩擦感、束缚感、粘身感、闷热感与综合舒适感呈负相关。

表5 运动前主观感受值

表6 运动中主观感受值

表7 运动后主观感受值

2.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中分层聚类法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将表5、表6、表7的数据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的群集成员及聚类成员分级表,即表9~表14,再经分析后得到表15。

观察表15可以发现:运动前、运动中的S7、S9舒适性都较好,但运动后这两款试样的舒适性都较差。试样S7、S9都使用款式K3。在运动前、运动中,款式K3在三种款式中占优势,但在运动后,其舒适感降低明显。分析三种款式结构:款式K1设计的肩带稳定性差,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移动,增强摩擦;款式K2的细带交叉设计使得细带与人体接触部分压强变大,增强摩擦感和束缚感;款式K3采用宽带“工字”设计,增强了肩带的稳定性,同时也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大,分摊压力,减弱压强,增加舒适性,但其与皮肤接触面积大是不容忽视的弊端,尤其是运动后较大的接触面积,易造成汗液堆积,散热不畅,降低舒适性。

表8 相关系数表

三种运动状态下,应用聚类分析将综合舒适感和柔软感都划分为舒适性好,滑爽感在运动前较好,一旦开始运动,即运动中和运动后,滑爽感都划分为舒适性差。滑爽感舒适性的降低,主要与人体出汗有关。人体出汗,对面料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是一项考验。若面料不能及时吸湿、透气,则对其舒适感会有较大的影响。试样S7、S9面料的主要成分分别为莫代尔/氨纶和锦纶/氨纶。分析三种面料性能:面料M1(莫代尔/氨纶)在各状态下舒适性都较稳定,各感受值在三者中都处于优势地位,柔软、透气且吸汗;面料M2(棉/氨纶)在运动前的舒适性较好,但由于棉相对于锦纶和莫代尔弹性较差,面料较粗糙,且透气性一般,运动中、运动后的舒适性下降明显,摩擦感、粘身感、闷热感相对其他两者强;面料M3(锦纶/氨纶)综合舒适感比面料M2好,比面料M1略差,处中间水平,透气性较好,但束缚感明显较强,主要是因为锦纶相对于莫代尔在小外力下易变形。数据表明,试样S7、S9在9款试样中舒适性较好;通过对面料的吸湿性、透气性分析可知面料M1为最佳,则试样S7(即面料M1和款式K3组合)为最佳。但是运动后穿着不舒适是试样S7的缺陷,需要做出改进。

表9 运动前群集成员

表10 运动前聚类成员

表11 运动中群集成员

表12 运动中聚类成员

表13 运动后群集成员

表14 运动后聚类成员

表15 三种状态下群集成员和聚类成员的分析

3 运动内衣面料 款式及运动状态对客观生理数据的影响

不同面料和款式的服装,会对穿着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数据产生一定影响[4]。在运动状态下,心率和血压也会有一定升高。

在本实验中,实验对象身穿9款试样进行生理数据测量实验,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记录心率、血压值,收集数据后得到表16。

表16 不同面料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3.1 面料对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取静止状态下的生理数据,表17列出穿着3种不同面料的生理指标值。吸水速率越高,吸湿性越强;透气量越大,透气性越好。吸湿性、透气性会影响汗液蒸发,对生理指标值有一定影响。3种面料中,面料M1吸湿性、透气性最好,静止状态下穿着面料M1试样的运动内衣,相对M2、M3心率、血压更低。

表17 静止状态穿着不同面料的生理指标值

3.2 款式对心率 血压的影响

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以款式K1、K2、K3为横坐标,得到不同款式的心率和血压值,如图1~图3所示。

图1 运动前不同款式下心率、血压值

图2 运动中不同款式下心率、血压值

图3 运动后不同款式下心率、血压值

观察图1~图3可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种状态下,穿着款式K3试样时,心率、血压的生理数据均为最低。

款式是影响运动内衣舒适性的重要因素[5]。肩带越细、运动内衣与皮肤之间的受力面越小,人体局部承受的服装压就越大,从而可能引起心率、血压的升高。另外,若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内衣易发生形变或位移,则会增强运动内衣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也可能引起心率、血压的升高。因此,心率、血压越低,穿着运动内衣时的舒适性越强,即款式K3运动内衣的舒适性比其他两款强。

3.3 运动状态对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不同运动状态下心率、血压舒张压的变化如图4、图5、图6所示。

图4 不同运动状态的心率变化

图5 不同运动状态的舒张压变化

图6 不同运动状态的收缩压变化

从运动前到运动中,心率、血压明显升高;从运动中到运动后,心率、血压明显下降。相对于运动前,运动后的心率略高,血压上无明显规律。

4 结语

运动内衣的面料、款式和人体运动状态是影响运动内衣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运动内衣穿着舒适性的探讨发现,舒适性评价应将主观感受和客观生理数据结合起来;穿着莫代尔/氨纶面料结合粗带“工字”款式,运动内衣在主观和客观上的舒适性都最好;运动内衣的舒适性越好,主观感受即柔软感、滑爽感越好,穿着运动时心率、血压越低。

猜你喜欢
舒适性内衣款式
2022 秋冬中国内衣色彩流行趋势
舱外航天服主动热控与人体舒适性实验研究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Dream Bag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最火的单品款式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