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河南传统手工艺设计创新研究

2019-09-03 10:02关山
财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产品设计

关山

摘 要:河南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悠久、工艺种类丰富、制作技艺精湛。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的普及,河南传统手工艺受制于自身产品类型单一,生产方式落后,设计资源和设计指导匮乏,信息相对闭塞的产业特点,慢慢与现代消费市场脱节,产业规模逐年萎缩,手艺人才流失,甚至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窘况。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情感化设计手段,对河南传统手工艺设计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情感化设计

一、河南传统手工艺发展历程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着优秀的手工艺文化传统。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到商代的青铜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核心生产地均在河南。隋唐时期,河南地区又大力发展丝绸纺织业、制瓷业、造纸业等等,水平较高并一直领先全国,其中唐代烧制的唐三彩更是个中翘楚,国家瑰宝。进入宋代,制瓷名窑遍布河南各地,其中汝州的汝窑乃全国五大名窑之一。禹州的钧瓷、陈留的官瓷都名噪一时,极为名贵。到了近代,解放前的河南手工艺多为民间手工艺人开设的小作坊,或是走街串巷的街头卖艺,种类繁多,但生产能力极为低下,比如开封朱仙镇的木板年画、睢阳泥塑泥泥狗等,多出现在逢年过节、赶集庙会等民间活动中,并流传至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和家庭需求的增多,加之政府的扶持和商业推动,一些民间手工艺规模逐步壮大,并形成产业,比如开封卞绣厂、禹州钧瓷有限公司、郑州工艺美术厂等等。但同时,也有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由于消费市场变革、多元文化冲击等种种原因,逐渐衰落,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传统手工艺被重新关注

2006年,河南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振兴工艺美术产业实施纲要》,力图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河南本土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意义重大。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号召学习工匠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使人们再一次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老一辈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上,不少人开始挖掘、抢救传统手工艺文化。

但是,重新关注并不等于已经复兴,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河南本土手工艺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信息的闭塞、消费市场的变革、设计指导的匮乏、产业模式的单一等问题不解决,即使口号喊得再响,也无计可施,正如中国手工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所说:“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二、河南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

河南本土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泛,部分手工艺如钧瓷、卞绣已经形成规模可观的成熟产业,不再赘述。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些小范围的、地域特点明显、大众接受度高的民间手工艺的设计创新上,不拘泥于产品样式造型的设计创新,而是关注于传统手工艺的产业现状及营销模式的创新。从中选取几个如沁阳黑陶、淮阳泥塑、朱仙镇木板年画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进行实地调研,并归纳总结出此类手工艺产业特点。

(1)沁阳黑陶

黑陶的诞生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制陶工艺之一,也是继仰韶彩陶后又一优秀陶种,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黑陶材质刚烧制完成时色泽哑光,质感浑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使用者的摩擦把玩,逐渐变得光滑,色泽透亮,美不胜收,可谓是“黑如漆、亮如镜”。

盆窑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山王庄镇,有着黑陶之乡的美誉,自古便以烧制黑陶产品而远近闻名。清末时期,当地著名的黑陶匠人王太新烧制的14余种黑陶产品远渡重洋,参加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并一举获奖。此后数年由于战争和经济的萧条,大量陶窑荒制,盆窑村的黑陶产业开始衰败,仍在工作的陶窑不过十数个,制陶匠人也不过寥寥数人。尽管黑陶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但因与现代社会消费市场脱节,并没有重新焕发生机。

盆窑村目前窑口只剩下13个,工匠老龄化严重,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多为大型盛器,现代家庭需求量不高,难以进入主流消费市场,设计理念落后,产品造型千篇一律,仍以老手艺传承为主,几乎没有设计创新,难以满足现代人对产品寄予的多元化情感诉求,如何通过情感化设计改变产业现状,值得思考。

(2)朱仙镇木板年画

据史料记载,木板年画诞生于唐,兴盛于北宋,当时东京(开封)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商人的贸易交流令开封木板年画风靡一时,后因战乱开封沦陷,木板年画业逐渐萧条。到了明朝时期,朱仙镇因河道交通发达再次成为中原贸易重镇,木板年画随之再度繁盛起来。但自清末到解放初期,虽然有过几次短暂的复苏,但还是因连年的战乱导致年画艺人、作坊数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挖掘,木板年画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借助政府和媒体的推广,朱仙镇木板年画在河南群众中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不少人开始重新关注这门老手艺,但是,推广的效果是一时的,从设计的角度上看,想要真正传承这门手艺,仍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版画题材单一,绝大多数仍以门神、财神等古代神话故事人物为主,直到近几年才有福娃等现代卡通形象的年画出现,设计创新力十分匮乏;制作模式大众参与度低,或者说缺乏大众参与的有效经营模式,脱离消费群众和消费市场。

(3)淮阳泥塑

淮阳泥塑,又叫淮阳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庙会泥塑玩具的统称,造型多种多样,牛、马、羊、猴等造型均有涉及。

相传古时泥泥狗在太昊陵庙会被称为“陵狗”,意为守陵者,也有学者调查后认为泥泥狗最初是作为祭品替代物出现的,后慢慢演变成为儿童玩具和旅游纪念品而被人们所熟知。

泥泥狗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原料取自当地泥土,取料后需先蒸制,然后像和面一般捶打揉搓,这样泥坯韧性好,粘度大,易于造型。捏出造型后放置阴凉处晾干,上色,泥泥狗以黑色为底,彩色为辅,共黑、白、红、黄、青五色,称為“正色”,代表“五行”。上色后不在烧制,而是上一层清漆防止掉色。所有的泥泥狗几乎都有孔洞,可以吹响,声音洪亮,深受孩子喜爱。

时至今日,淮阳泥泥狗基本都是作为太昊陵庙会的纪念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功能、造型相对单一,产品本身精细程度不高,价格低廉利润微薄,难以吸引现代消费者的目光,年轻一代从业者很少,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三、情感化设计可行性研究

从上文中河南本土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现状不难看出,虽然这些手工艺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但要想真正实现从乡间庙会到现代消费市场,从设计的角度看,仍需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产品类型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活力——许多传统手艺一味忠于传统继承,慢慢丧失了设计创新的活力。无论是沁阳黑陶还是朱仙镇木板年画,产品的种类和题材较旧时几乎没有变化,难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回想一门老手艺诞生之时,前人的创造力何其伟大,恰恰这一点被代代遗忘,着实讽刺。

设计资源匮乏——传统手工艺延续着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手工艺模式,重生产而轻设计。又由于多数传统手工艺植根于乡村,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设计资讯、设计指导等资源十分匮乏,以至于产品设计与消费市场脱节严重。

设计营销策略缺失——好手艺也要好的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从现状看来,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几乎没有营销策略,靠着赶集庙会,或是游客往来销售产品,在不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市场趋势的情况下,各自为战,零敲碎打,难以提升产品甚至手艺品牌的竞争力。

这些问题,阻碍了河南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单调、乏味的形态设计(本能层次);单一的使用功能、糟糕的使用感受(行为层次);冰冷、苍白的营销模式和参与体验(反思层次),忽视了现代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情感诉求。

参考文献

[1][日]盐野米松.留住手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2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张道一.民间木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产品设计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青花·木 产品设计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