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公麟绘画艺术的文人化取向

2019-09-04 06:01籍苏静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人画

籍苏静

摘要:文人画思潮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潮流中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它经历了从萌发、繁荣到衰退的一个过程。李公麟的绘画在院体画、画工画和文人画之间有一些模糊性。本文从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文人化取向,分析李公麟为何被苏轼、董其昌划归为文人画家,进而分析李公麟的文人化特征与意义,希望能够对当代文人画创作有所启迪。

关键词:文人画   李公麟   文人化取向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25-02

一、李公麟的绘画艺术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 安徽桐城龙眠山人,所以其自称龙眠居士。他生活在一个士大夫家庭中,由于家藏厚实,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儒家学说、儒家经典成为其修身立业之本,所以李公麟在绘画方面颇有建安风格,字体则像晋宋间人所写。李公麟是北宋时期一位名士,与王安石、苏轼、黄山谷、米芾等名士都有过密切的交往,与他们一起作诗、绘画、谈道,是诗文字画之友。

李公麟的绘画范围从佛道两家、飞禽走兽到风景人物等,几乎无所不能。史书上还说李公麟博学多识,很是擅长诗画,认识很多生僻字,对于钟、鼎、尊、彝等器物都能够推究并确定年代,辨别出上面的铸刻的文字、标记 。

虽然李公麟是一位无所不能的画家,但是也并不否认他在绘画创作上是有重点方向的。他最拿手的是人物画,而且其人物画的成就也是最高的。正如《宣和画谱》七卷在评论李公麟的作品时说他尤其擅长人物画,能够从其绘画作品《莲社图》中看出人物体态各有不同,或顾盼、或凝眉低吟间、或仰查俯视。并且其所画的各个地方人物面部特征亦各有不同,点面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了,不是和世俗画、画工画混为一律的,无论是贵贱美丑还是肥红瘦黑都是能够从其绘画作品中区分开来。

李公麟被称为“宋画第一”,其人物画在宋代独一无二并且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称之为“映照千古”和“吴道子之后一人而已”。

二、李公麟绘画的文人化取向

(一)文人交流

苏轼对文人画的判断是“形神论”,他认为文人画与宫廷画派、民间画派最大的区别是在“形”与“神”的表现上,文人画高于传统画派是在于文人士大夫们并不再关注对于“形”的描写绘画上,而是通过笔墨直接来抒发个人修养与情怀。他曾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这就造成我们对于苏轼的文人画观点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苏轼是看轻形似的,如果我们按照这种对于文人画家的理解,那我们就很难理解苏轼为什么把李公麟划分到文人画家的行当中去。事实上,苏轼只是反对片面追求形似,而是更注重神韵的传达上。苏轼曾说:“人禽宫室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苏轼的“形神”论是为了让画家的个性得到解放,并非针对“形”而言。李公麟的《山庄图》我们看后,觉得它似真实而非真实,非真实而又可以对真实的龙眠山。这里包括着画家的“意造”、剪裁取舍、集中概括和典型化过程中的一些手段。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常形”与“常理”,齐白石所主张的似与不似。

苏轼、黄山谷、米芾等文人士大夫对于绘画的评论主要是看绘画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画者的个性,在形式上以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表现,在本质上升华绘画精神。苏轼曾这样说过李公麟:“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丹青弄笔卿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李公麟也在谈到他自己的艺术观点时说自己绘画,像诗人作诗表达态度,吟唱歌咏情感而已。由此看来,李公麟确实是一位文人画家。

(二)绘画承传

邓椿在《画继》中评价他所画的鞍马超过韩干、佛道追随吴道玄、山水像李思训、人物画超过韩滉。李公麟的父亲善于收藏,因此李公麟年少时便阅读观赏法书名画,给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去借鉴学习古人画艺。李公麟喜爱在得到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吴道子等其他前世名画家的佳作后临摹,李公麟在临摹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吸取前人的长处并处为己有,同时又能不受古人束缚,并且进行再次创造,甚至超越前人。

从这一点可以证明他的成就是与接受名族的绘画传统,在临摹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分不开的,并且师法自然,成功地继承、发展并利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把白描绘画方法加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样式向世人展示,并且造成一种绘画风气。所以他那扫除粉黛、淡色轻墨、淡雅超凡的白描画,被称为“天下绝艺矣”。

(三)绘画特点

李公麟作画的写实功底很深厚,但更善于概括,写出对象的神情来。正如苏东坡所说,李公麟在龙眠山,并不留意于一草一木,然而他的《山庄图》,“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这是因为他是一位“有道有艺”的画家。因此,即使他在“意造”《華严像》时,也能与“佛合”。所以《听颿楼书画记》里说画要“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今数百年,龙眠山川固在也,其所经营缔构,不可得而见矣,所可见者,文章图画而已”。如果李公麟没有在生活基础上的想象力与概括的才能,是不可能给人们有如此感觉的。正如苏东坡所说:“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这意味着胸与手、眼与心、思想内容与表现技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三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中, 李公麟以“立意为先”“以谕世教”的内容为出发点,主导了他绘画创作的艺术思想。我们可以从他的《孝经图》《西园雅集图》和《王荆公骑驴图》等作品及后人的题跋中发现他与同时代的苏东坡、米芾以及后来的文人画家们所持的“画写胸中之逸气”,与不关世俗教育的笔墨游戏,是很不相同的,我们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位有抱负、有爱憎的画家。

(四)文人观念的影响

赵宋王朝出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知天下”的局面,当时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与语言文化权力,所以由文人和官员建立的绘画审美观念和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对宫廷画派、民间画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在绘画领域内产生的发展趋势称之为“文人化”。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与那些职业画家的绘画意图不同,他们将自娱自乐、抒情达意的绘画意图作为自己的绘画标准。在绘画题材、格局、手段、技法等方面与宫廷画派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其区别在于绘画作品的内在的“意气”或“意趣”,他们主张将诗书画印的审美精神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注重绘画的情意性,并结合自己的文化素养,表达自己的个性,并且与政治紧密相连。

李公麟绘画方向与北宋文人画家虽精密相连,但是又有不同,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于他的“矛盾性”。当时大多数的文人士大夫的题材基本上是花鸟山水题材,而李公麟的绘画题材主要是人物,并且在绘画的形式上也与其他文人士大夫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李公麟的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神韵也是注重表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三、李公麟绘画的文人化意义

李公麟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大画家,是在中国绘画转变时期开宗立派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的出现是使职业绘画逐渐向文人绘画转变的催化剂。李公麟带给我们最大的变革应该是让人物画中的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让作品除了说教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审美含义。

李公麟绘画风格对当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绘画形式与审美趣味合二为一的新的文人绘画的表现的形式。他在其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像传统画派那样表现外观世界而是更注重表达他内心的感受,直接表达文人士大夫内心的情感与情绪,而不再是矫揉造作。李公麟这种基于生活感受,抱有特定的创作意图的白描画,是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也是李公麟绘画的对后世影响之一。

综上所述,李公麟对绘画艺术的文人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性作用。他在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所提倡的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观点、审美思想、审美情趣实践到其绘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推进文人画的发展,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羌.中国画家丛书:《李公麟》[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宋]邓椿.画继(2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徐书城.中国绘画断代史·宋代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范作升,傅合遠.董其昌文人画的美学思想及历史地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72-176.

[6]张勇.论李公麟绘画艺术的文人化取向[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黄佳敏.试论李公麟绘画艺术的文人化审美取向[J].美术大观,2010,(08):246-247.

猜你喜欢
文人画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略论20世纪文人画理论发展状态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