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体验的美术课堂教学

2019-09-04 06:26赵猛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工具美术

赵猛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將生活转化为艺术,关键在于个体的感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师要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以学生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下面,笔者探讨了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体验,以供同仁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感受

在美术课堂上,若教师专注于讲解美术学科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美术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情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创设情境,整合生活素材与教材内容,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从而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知,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尝试创作的乐趣。

如在教学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明天要参加一个婚礼,在喜庆的场合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失礼,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得出的色彩搭配展示在白纸上。当学生对有趣的情境设想产生兴趣后,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思考问题,从衣服的款式、搭配、颜色等方面全面考虑,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美术存在的价值,摆脱美术抽象、高高在上的表面印象,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二、利用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生活感受无所不在,家庭、校园及社会其他公共场所均是学生生活场所的一部分。校园是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生活场合,如校园里的树、花圃、教学楼等的设计均有美术的身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这一场所,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发现校园之美,在实践中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摹印纹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至学校的操场,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的奇妙。教师还可以购买一些脚底有图案且凹凸不平的鞋子,让学生穿上后在沙地里做游戏,然后让学生查看自己走路过程中留下的足迹。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玩具、树叶、石头在泥地上印一印,观看印下的痕迹。通过观察、体验校园环境,学生在游戏中会收获快乐,在实践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留下完美的游戏体验和生活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获得间接感受

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科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美术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书籍等材料,让学生欣赏生动、丰富的素材,从说教式的课堂中解脱,并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获得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春天的问题,学生对于春天是既熟悉又陌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万紫千红是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标志,但学生对于以上特点的具体细节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特点,播放小鸟鸣叫的声音、春风吹过的声音、花开的细节等春天的景象,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春天的美好,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与美术学科素养。

四、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激发主观能动性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要“贵精”不“贵多”,鼓励学生沉下心来探究美术知识,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提高美术素养。

如《走进新天地》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在画线、涂色中了解美术工具的特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水彩笔等工具,也了解部分材料,所以要想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触觉、嗅觉等感官感受美术工具的质感,并将自己的感受告诉教师,最后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工具的特点,让台下的学生猜猜是哪一种工具。教师还可以问学生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接触过这种材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回忆做出回答,从过去的生活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工具、材料。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美术工具的特点、用途,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美术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艺术的共鸣,发现生活与艺术的共通点,并在欣赏、鉴赏、学习美术知识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主动学习,有效吸收美术知识,提高美术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皂甸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工具美术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美术篇
迎接新学期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