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穗发芽小麦新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2019-09-04 03:47万映秀曹文昕张琪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麦

万映秀 曹文昕 张琪琪

摘要[目的]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白粒、半冬性抗性新种质。[方法]利用田间延迟收获自然鉴定的方法对最新育成的65份新品系开展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 同一区组内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不同品种间田间抗穗发芽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鉴定白粒穗发芽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的品种(系)有12个,平均发芽率为3.0%~9.2%,占所有参试品种数的16.9%,主要来源于7个不同组合。[结论]抗性种质的鉴定为下一步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种质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8-001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03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white grain and semiwinter resistance new germplasm for preharvest sprouting (PHS).[Method] Resistance of wheat breeding, PHS evaluation of sixtyfive varieties bred lately was carried out by delayed harves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Result]The germination rat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in the sam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show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HS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There were 12 varieties (lines) from 7 various combinations, which was 16.9% of all tested accessions, with germination rate 3.0%-9.2% showed more high PHS resistance than control Jimai 22.[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resistant germplasm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HS resistance of wheat breeding.

Key wordsWheat;White grain;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New germplasm

安徽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246.67万hm2左右,分为淮南和沿淮淮北2个麦区,淮南麦区主栽品种为红粒春性品种,穗发芽抗性较好,而沿淮、淮北麦区主栽品种是白粒半冬性品种,这些品种主要来自河南、山东、苏北及皖北育种单位育成品种,因选种过程中穗发芽抗性选种压力小,育成品种一般穗发芽均偏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频率和风险加大,是小麦穗发芽危害的频发和重发之地[1-5],2007、2009、2010、2015、2018年,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均遭遇了较严重的穗发芽危害,不仅影响小麦产量且严重劣化品质[6-7]。

选育和推广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是解决小麦穗发芽危害的根本途径[8-9]。但影响抗穗发芽小麦品种选育效率的主要瓶颈是白粒、半冬性抗性种质资源缺乏。闫长生等[5]对我国小麦主产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育成的品种,抗穗发芽品种很少,特别是在白粒品种中,仅12个表现较抗穗发芽,仅占全部(439 个)供试材料的 2.7%。

筛选和鉴定白粒半冬性的抗穗发芽品种(系),对减轻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穗发芽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针对最新育成的65份白粒半冬性高代品系开展抗穗发芽鉴定,旨在为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及抗穗发芽小麦新种质鉴定提供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笔者所在课题组最新育成的白粒半冬性小麦新品系65份(表1、表4),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第一区组包括40个品种,第二区组包括31个品种,每个区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3个对照,分别为济麦22(CK1)、周麥28(CK2)和淮麦33(CK3),每个品种采用小区种植,小区面积1.5 m×5.5 m=8.25 m2。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秋播于怀远龙亢农场试点,因2015年5月底至6月初,在小麦成熟后出现了2~3次连续降雨天气,小麦田间穗发芽情况严重,6月12日待天气晴好后利用温特斯泰格小区收割机对试验材料进行统一收获,收获后每个小区随机数2个100粒,然后调查其中萌发籽粒的数量,计算田间发芽比例。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duncan法)。

2结果与分析

2.1区组1田间穗发芽抗性鉴定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田间不同品系间穗发芽结果(表1)表明,区组1包括15个组合37份自育高代品系,田间平均穗发芽率为3.0%~36.7%,13ELT034最低,13YT2113最高,不同组合之间田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组合不同品系之间田间发芽率则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田间穗发芽抗性较好的组合分别为[淮麦18/周91177]/泛麦5号、矮抗58/淮麦0226、淮麦0226/矮抗58、烟606/淮麦0226。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第一区组40份供试材料田间发芽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F值为7.52(P<0.01),表明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不同品种间抗穗发芽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抗穗发芽品种(系)筛选是有效的。区组间F值为1.41(P>0.05),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区组间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即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2.2区组1不同品种间田间发芽率多重比较

区组1内不同品种间田间穗发芽率多重比较结果(表2)表明,40个品系田间平均发芽率为3.0%~36.7%,对照济麦22田间平均发芽率为18.8%,其中4个组合7个品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为[淮麦18/周91177]/泛麦5号(13ELT030、13ELT034、13ELT037、13ELT038)、淮麦0226/矮抗58(13YT1121)、淮麦0226/煙606(13YT1124)、烟606/淮麦0226(13YT2122)。3个品种(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显著弱于对照济麦22,分别为淮麦18/周91177(13YT1128)、新9408/周麦16(13YT2113)、淮麦0226/烟606(ELT201)。29个品种(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水平与对照济麦22相当。

2.3区组2田间穗发芽抗性鉴定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品系田间穗发芽调查结果(表3)表明,区组2包括13个组合28品系,田间平均穗发芽率为3.0%~31.2%,13ELT250最低,13ELT102最高,不同组合之间田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组合不同品系之间田间发芽率则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整体穗发芽抗性较好的组合分别为明天0402/泛麦5号、石02-6207/周麦18、宿553/周麦18,田间平均穗发芽率分别为7.5%、6.1%和3.2%。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区组2内31份供试材料田间自然发芽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F值10.61(P<0.01),表明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不同品种间抗穗发芽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抗穗发芽品系筛选是真实有效的。区组间F值1.78(P>0.05),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区组间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即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2.4区组2不同品种间田间发芽率多重比较

区组2内不同品种间田间穗发芽率多重比较结果(表4)表明,31个品系田间平均发芽率为3.0%~31.2%,对照济麦22田间平均发芽率为15.2%,其中3个组合5个品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为明天0402/泛麦5号(13ELT008)、石02-6207/周麦18(13ELT087、13ELT088)、宿553/周麦18(13ELT250、13ELT251)。4个品种(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显著弱于对照济麦22,分别为山农05-066/良星66(ELT041)、烟农19//烟农19/明天0408(ELT108)、烟606/淮麦0226(ELT102)、淮麦33。另外,21个品种(系)田间穗发芽抗性水平与对照济麦22相当,4个品种(系)13ELT041、淮麦33、13ELT108、13ELT102穗发芽抗性明显弱于对照济麦22。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济麦22田间抗穗发芽能力较强,淮麦33田间抗穗发芽能力偏弱,与张宗敏等[10]研究结果一致,2个区组济麦22平均发芽率分别为18.8%、15.2%,故采用济麦22为中感-中抗穗发芽对照品种,进行抗穗发芽多重比较分析。

经鉴定白粒穗发芽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的品种(系)有12个,平均发芽率为3.0%~9.2%,占所有参试品

种数的16.9%,主要来源于7个不同组合,分别为[淮麦18/周91177]/泛麦5号、淮麦0226/矮抗58、淮麦0226/烟606、烟606/淮麦0226、明天0402/泛麦5号、石02-6207/周麦18、宿553/周麦18,这些抗性种质的鉴定为下一步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方正武,李玉营,马东方,等.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2):33-38.

[2] 肖世和,闫长生,张海萍,等.小麦穗发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2-99.

[3] XIAO S H,ZHANG X Y,YAN C S,et al.Germplasm improvement for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in Chinese whitegrained wheat: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rategy [J].Euphytica,2002,126(1):35-38.

[4] 董静,李梅芳,许甫超,等.湖北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040-5043.

[5] 闫长生,张海萍,海林,等.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6,32(4):580-587.

[6] HUMPHREYS D G,NOLL J.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in a wheat breeding program[J].Euphytica,2002,126(1):61-65.

[7] 张兆萍,周丽敏,宋晓朋,等.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验证[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3):300-305.

[8] 朱玉磊,王升星,赵良侠,等.以关联分析发掘小麦整穗发芽抗性基因分子标记[J].作物学报 ,2014,40(10):1725-1732.

[9] 赵斌,万映秀,王瑞,等.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00-8902.

[10] 张宗敏,陈巧艳,李新华,等.豫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6(11):60-63.

猜你喜欢
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种植流翔高钙小麦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哭娃小麦
新季小麦市场运行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