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嫉妒成为你的心魔

2019-09-05 13:41段芳艳
科学24小时 2019年6期
关键词:竞争基础情绪

段芳艳

何为“嫉妒”

嫉妒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是一种人际关系与人的情感表现;它也有社会属性,源于人们彼此的攀比与竞争意识,有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通俗地讲,嫉妒就是人家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自己不够优秀,却也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

其实,嫉妒是一种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背后隐藏着自我价值感的问题。嫉妒这种情绪,也让自己暴露了一个最不愿接受的事实——自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如果在现实中做不到,情绪就会创造出内部的精神现实,通过对别人的贬低、忽視来获取心理平衡。但凡事要有度,嫉妒也一样,一旦过度就会害人害己。

理解嫉妒的三个维度

按照NIP的说法,嫉妒是少见的几种负面情绪之一。嫉妒情绪的产生涉及到生理基础、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这三个维度。

生理基础涉及到脑神经生理机制。而嫉妒正是以脑结构中相关部位的协调活动为其物质本体的。社会基础是探讨嫉妒会产生的主要因素,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相互建立的关系网中,一旦与他人产生利益冲突,受到某种伤害或有挫折感时,就可能会产生嫉妒等不满或带有敌意性的心理。心理基础则是指一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软弱无力的性格特质,这种性格特质表现为胆小、自卑,更有甚者会心胸狭窄、意志消沉等。这类人群受到伤害或遇到挫折后,如再缺乏奋争意识,产生的嫉妒心理不能得到及时地宣泄,久而久之会变成怨恨。

嫉妒的危害

青少年由于正处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认知还不全面,因此很容易产生难以控制的嫉妒心理。其实,青少年感到自己在嫉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和拒绝承认。

强烈的嫉妒心理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直接影响自身的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极大地降低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集体环境里,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同龄孩子之间,难免有竞争与攀比,但如果嫉妒心过于强烈,任其发展,会导致心理扭曲。

这种引起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青少年价值上的“颠覆”。这种价值上的“颠覆”会使青少年在同一样式的价值中贬低肯定性价值,认同否定性价值;在不同样式的价值中,认同低层次的价值,贬低高层次的价值。价值“颠覆”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人格走向分裂、道德品质被扭曲、创造性被扼杀,滋生平庸、出现道德的个人相对主义。

 如何应对

青少年需具备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充分相信自己,才能更好地处理嫉妒心。当然,这也可以采用一些心理学方法来进行自我训练。

暗示法:用积极乐观的话暗示自己。如“别人有的优点我也有,只是目前没有呈现,还属于内在潜力有待开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心理状态,学习接纳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认知法: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嫉妒对身心的影响,积极地看待竞争。了解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寻找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正确认识竞争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要明白,竞争对手不是仇敌,嫉妒也不是要强的表现,我们需注重培养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同他人较量。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

升华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唱歌、画画、摄影、英语……多去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嫉妒情绪产生后,如能把嫉妒对方的某种优势当作自身追求的目标,通过努力来获取对方所具有的优势,嫉妒也就容易消除。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嫉妒源于一种不服输、不甘心的内心态势。嫉妒本身无害,感觉到它的存在会让人变得诚实。产生嫉妒心也是十分正常的,当我们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则既能促进个体发展,又不会伤害他人。“欲无后悔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提升自信、尊重他人,培养沟通能力,从而发展自我、完善人格、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拒绝嫉妒这个“绿眼妖魔”的玩弄,成为有风度、有内涵、有广度的青春美少年。

知识链接: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缩写,是由美国的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于1976年创立的一个心理流派。

猜你喜欢
竞争基础情绪
竞争的合适位置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感谢竞争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