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9-09-06 03:32高文芝周洪雷
染整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蜡染染料织物

高文芝,周洪雷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1]。关于蜡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埃及、印度、中国等都被认为是蜡染的起源地。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蜡染都凝聚着本土的民俗和文化,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贵州地区的蜡染工艺进行研究,以服装为载体,探索蜡染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共赢之路。

1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老、独特的印染工艺,以贵州蜡染最负盛名。《贵州通志》释义“用蜡绘画于布而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的历史悠久,可考察的文献及文物可以追朔到秦汉时期。

蜡染来源于生活,记载着少数民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世代相传。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艺曾一度被人忽视甚至遗忘。2006年,蜡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活动使蜡染以崭新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如今,蜡染被运用在文创、服装、家居软装饰等各个方面。近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较为完整地分析了蜡染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呈现了其工艺流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与创新,这为蜡染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

2 贵州蜡染的文化艺术解析

2.1 图案解析

贵州蜡染的图案主要来源于对自然景物的模仿和对民族文化的记录表达,既忠于对真实生活的叙述,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和变化,物象生动传神,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概括能力。按题材主要可分为:动物(鱼、鸟、龙、蝴蝶等)、植物(菊花、莲花、兰花、浮萍等)、风景(山川星辰等)、人物以及几何图案(水波纹、漩涡纹、蜈蚣纹等)。

贵州蜡染图案的文化艺术内涵:(1)记录日常生活和重大活动,通常以人物伴随着动物、植物或风景出现,构图上有互动性,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2)借用图案寓意表达心愿和祝福,例如,石榴隐喻多子,桃子寓意长寿,花卉象征青春,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以此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3)传承宗教信仰,例如苗族古歌中,传说蝴蝶妈妈生出人类始祖姜央及其他天体、动物、植物、鬼神,由此才有了人类,蝴蝶被苗族人民视为祖先,蝴蝶纹样也因此被美化而频频出现在蜡染图案中。

2.2 色彩解析

传统的贵州蜡染大多以植物的茎叶发酵,制造出靛蓝染料后进行染色,成品以染料的蓝和织物的白为主,朴素雅致、沉静悠远。随着现代染整技术的提高,蜡染色彩的可选性大大增强,但受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蓝、白色依然是当今蜡染的主色调。以现代色彩研究来看,蓝色代表的是“完美的平稳心态”,这也是中国贵州少数民族人民朴实善良、内敛沉稳的真实写照。

2.3 工艺解析

贵州蜡染工艺的艺术美在于其手工技艺彰显着民族的智慧,每一件蜡染作品的诞生都承载着手工艺者对生活的热情。手工技艺往往能带给我们温情和意外的惊喜,这是严密的机械工艺所不能替代的。例如蜡染中的“冰纹”,用于防染的蜡在织物翻卷浸染过程中龟裂,染液随裂缝侵入白布,使布面呈现出如冰块碎裂般的特殊肌理。天然造就的“冰纹”大小、形状都是不可控制的[3]。

3 贵州蜡染的技术研究

3.1 贵州蜡染的材料

蜡染的材料包括织物、染料、蜡材和工具。(1)织物和染料:纤维可分为自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其对应的织物性能也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织物都能做蜡染,尤其是在传统蜡染中,染料和加工方式的单一性决定了织物的单一,通常以棉、麻织物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酸性染料、分散染料、士林染料、反应性染料等的出现扩大了织物的选择范围,人造丝、涤纶、尼龙等也可用于蜡染,制作者可以根据造型和风格需要来选择织物。例如,表现细腻精致的图案可以选用精细的丝织物,表现朴素粗犷的图案可以选用粗糙的麻织物。(2)蜡材和工具:常用的蜡有动物蜡(如蜂蜡)、矿物蜡(如石蜡)、植物蜡(如木蜡)和混合蜡等,不同的蜡性能不同,对应制作出来的蜡染效果也大相庭径,制作者需要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蜡材。石蜡易碎裂和脱落,适合制作“冰纹”;而木蜡则性能相反,适宜绘制精细的蜡染图案;混合蜡则是根据不同蜡的属性按比例调节,可以满足各种需要。蜡染工具多种多样,凡是能够帮助完成蜡染制作的任何工具,都是蜡染工具。工具按功能可分为熔蜡工具、绘蜡工具、染色工具、除蜡工具、固色工具和辅助工具等。蜡染工具的多样性,不仅是由于民族、地域、风俗的不同而各异,而且也会因时代变化、技术发展而相异[4]。

3.2 传统蜡染与现代蜡染技术的对比

蜡染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蜡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唯一不变的是一件蜡染作品的完成,通常都需要经历前期处理、熔蜡、绘蜡、浸染、褪蜡和后期处理这6 个主要步骤。表1 归纳、对比了传统蜡染与现代蜡染的异同。

表1 传统蜡染与现代蜡染的制作流程对比

通过表1 可以看出,传统蜡染和现代蜡染在绘蜡和浸染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传统蜡染在绘制时追求自然、随性,而现代蜡染则更加严谨、周密。化工染料的研发也使得蜡染更加便捷,以往需要反复浸染晾晒数天才能得到的作品,现在只需要利用直接染料在调色板进行调色,反复刷染再通过熨烫即可完成褪蜡和热蒸固色。

4 贵州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1 审美性原则

贵州蜡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图案来说,有单个纹样的造型美,也有组合纹样的构型美;以色彩来说,有蓝白配色的简洁美,也有多种色彩搭配的华丽美;以工艺来说,有因材施教的技巧美,也有出乎意料的肌理美。将贵州蜡染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应遵循现代审美观念和法则,注重对比与统一[5]。

4.2 实用性原则

设计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可穿着性和功能性[6]。面料既要满足蜡染工艺需要又要适宜人体穿着,且制作的服装必须易于打理和存放,满足多种场合的穿着需要,避免实用性不足。

4.3 文化性原则

贵州蜡染传承和发展了2 000 多年,是我国早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文化的图式注解,更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蜡染自身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赋予了其极高的文化价值,需要在服装设计中得以传承和体现[7]。

4.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当下及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现代印染工业的色谱齐全,可以加工各种颜色;但从绿色环保和人体健康角度来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料更加安全可靠。在服装设计中所运用到的蜡染工艺,应尽量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植物染料为主,以化学染料为辅。

5 贵州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

5.1 面料的选择和搭配

纯棉布是用于蜡染的主要面料,早期的蜡染服装也多以棉布为主,这是由植物印染和手工印染的局限性造成的。随着化学染料的开发,计算机技术、集中控制自动化设备等的使用,使蜡染面料有了更多的选择。麻、丝绸、单宁、雪纺等都是服装设计中可以使用的面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搭配、拼接其他面料,既有对比又能统一[8]。

5.2 图案的提取和变化

蜡染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可分为2 部分:一是传统蜡染图案的直接运用;二是提取传统蜡染图案元素进行再创作[9]。

元素在提取时需要了解图案本身的寓意,使其在二次设计过程中得以更好地延续和表达,避免“取其形而失其意”,丧失了蜡染的文化和艺术精髓。以蜡染中最具代表性的“窝妥”纹为例[10],该纹样造型由4组、8个圆形螺纹围着一个中心点构成,每组为一正一反2个双线螺纹组合,右为阴,左为阳,一阴一阳谓之道,正是“四象生八卦”的阴阳本体哲学反映,这是祖先传承下来的规矩,不能更改。事实上,“窝妥”纹延续至今虽有各种变化设计,却始终保持着其本质内涵(图1)。

图1 各种变化的“窝妥”纹样

5.3 色彩的借用和补充

卢里在《解读服装》中提到:“在服装语言中,最重要的符号,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色彩。”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流行时尚进行变化调整,为服装设计带来更多发挥的空间,但大部分设计师还是钟情于传统的蜡染色彩,延续蓝、白为主色调,娴雅沉静,将中国民族蜡染的风骨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邻近色和对比色的补充可以丰富色彩层次,增强蜡染服装的现代感。

5.4 工艺的丰富和创新

传统蜡染工艺的单独运用使服装呈现出质朴、自然的美感,突出了蜡染在服装中的表现力;将蜡染结合其他工艺,诸如刺绣、串珠、编织等,可以增强面料肌理,获得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效果[11]。

除此之外,将创新后的蜡染工艺融入设计,可以为服装带来新的活力。蜡染的创新主要是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如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徐波将蜡染与扎染结合,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元素,创造“水墨蜡染”。他还开创了“唐卡蜡染”艺术新形式,以粗犷、古朴、大胆、神秘的表现手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展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特殊魅力[12]。这些手法可以作为面料的二次处理,运用在服装设计当中。

6 结论

贵州蜡染和服装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小众的传统工艺,蜡染要传承与发展并扩大应用领域,将其应用在现代服装中是蜡染内在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中国设计逐渐在国际时尚中崛起。在服装风格多样的今天,中国设计若想要在时尚界始终保持一席之地,就必须挖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使设计具有丰富的民族内涵。

传承不是单纯地复制,而是对符合传统蜡染技艺本质的不断更新和重建。作为传统技艺传承者的设计师,要在传统蜡染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使蜡染在服装设计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蜡染染料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马丽蜡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