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长和她的自然教育观

2019-09-06 05:59张赫赫
父母必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耕天气家庭

自然教育机构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由有自然专业知识的人将孩子带入自然,让孩子体验自然。但其实,各种自然教育机构的理念内核并不一样。

盖娅自然学校成立于2014年,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推动培养未来绿色公民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的时间,这所学校像植物一样有规律地、不急不缓地生长。校长张赫赫是“自然之友”早期的成员之一,担任过副总干事,也是一位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探索者,现在更是架起自然与教育桥梁、摸索如何从孩子与父母开始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家庭自觉行动的人。

虽然张赫赫笑称自己常年居住在山里,是位不称职的校长,学校的大量工作是由充满热忱和激情的小伙伴们以及自然体验师完成的,但是,根植于她内心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她的一颗“让孩子、家庭将环保意识变为自觉行动”的不变初心,才是这所自然学校坚守理念、独具风格的灵魂所在。她给出的也是我们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森林幼儿园:让孩子体验真实的自然

这是盖娅自然学校专为4~6歲的孩子开设的一项自然教育活动。张赫赫说学前阶段正是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又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的阶段,这个课程就是想在这时候推孩子们一把,把他们推进真正的大自然。因为,只有孩子进入大自然,和大自然能真正融为一体时,才有可能和自然产生情感的连接。这种情感的纽带是孩子以致他长大成人后关心自然、爱护自然的内在动力。不然,一个完全看不到自然之美、对自然毫无情感的人,为什么要去保护自然呢?!尤其是可能还需要放弃生活中的一些便利和舒适去保护自然。

父母和孩子必须一起参与

但是,森林幼儿园的课程有很多设置上比较特殊的地方,比如它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较长时期(一般是一学年)内固定来参加的课程;它要求亲子参与,也就是父母不能只把孩子交给领队老师,而是必须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体验或探索,父母们会成长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家庭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促进;另外,它是阶梯式的,必须在进行低阶体验之后,才能逐步进入到高阶的活动。每一项设置都是校长张赫赫和她的团队按照当初成立这个自然学校的远景和初心共同设计、认真执行的。

张赫赫和她的团队成员都认为,森林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体验和融入大自然,而是和“自然之友”这个由梁从诫先生一手创办的环保组织进行环保教育、守护珍贵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一脉相承,它最终的期望是一个孩子环保意识的养成,一个家庭环保行动力的形成,而这些不太可能在一两次的活动中实现,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影响,必须要父母先有意识、有意愿,家庭才有可能改变。比如森林幼儿园的每次活动都会要求家庭自带一餐饭,在大自然中聚餐,一年的课程体验下来,孩子都知道哪种食材和器具更适合带进大自然进行野餐,每次用完餐怎样处理不会影响环境。相信这样的习惯养成,会让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去哪里,都不会出现野餐后任由一地垃圾留在原地的状况。

如果遭遇坏天气……

森林幼儿园一年至少要完成10次的课程体验,它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天气变化——不是每次活动都会遇到正合适的天气。刚开始进入课程的家庭,每次遇到活动当天有大风、暴晒、下雨或下雪预报的时候,父母都会询问领队老师,第二天的活动还正常进行吗?后来,参与的家庭都知道了,只要不是空气质量很差以及气象条件特别恶劣,任何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都不会影响课程,因为这也正是森林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孩子应该与真正的大自然在一起!而真正的大自然,不会永远是一副温和的面孔,多变和坏脾气也是它的一面,风霜雨雪是它自然的状态。

但是,张赫赫告诉我们,在较为恶劣的天气中出行,并不意味着莽撞行事,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天气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在体验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其实是森林幼儿园更想让孩子体验的。很多参加课程时间比较久的家庭都对天气的变化更有经验,他们知道暴晒的天气要如何做好防晒(比如不是涂抹很多的防晒霜,而是遮盖皮肤),闷热的天气要带更充足的水,下雨的时候要准备好分体的雨衣,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要用保温器具装食物和水……谈到这里,张赫赫还分享了一个自己在挪威留学时的经历,她在挪威北角的海边峡湾徒步时,由于风力太大,她被大风掀翻了。当她站起来之后,就开始考虑用什么样的姿势走路,才能在大风中继续行走而且避免被吹翻的风险。她由此想到的是,其实让森林幼儿园的孩子们尽早地体验恶劣的天气,知道如何应对,关乎他未来的生存力。因为未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只能越来越糟糕,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从未遇到的自然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无法被人类控制。怎么办呢?不可能在所有不好的天气都选择闭门不出。那么,尽可能多地去体验大自然的天气变化,知道如何应对,知道在户外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也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四季物语课:让家庭看见成长的一种教育

这是张赫赫在她的北京平谷农村沃斯花园里开设的盖娅自然学校的高阶课,也称为农耕食育课堂,同样要求参与课程的家庭和孩子在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内全程参与。但实际上,参与这个课程的几十个家庭都已经在这里耕种了好几年。

与土地产生强烈的情感

校长的“花园”并不大,房前是耕地,房后有一片自然山林,每家能分到1平方米可以种植蔬菜的土地。但就是这片小小的田园,吸引着很多家庭每年、每月都来,就像回家一样自然。他们关注着耕种的成果,踏走熟悉的山路,尤其是孩子们,格外留恋每次午餐后集体爬上核桃树,坐在他们熟悉的高高低低的枝丫上聊天的时光。这正是张赫赫想要的课程效果:让孩子与他熟悉的土地建立深度连接,尤其是一片平凡的土地。自然不是因为新奇我们才爱它,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家,我们爱它,这是四季物语课最重要的理念。当所有的家庭、孩子对一片土地有回家的感觉,珍惜“家里”产出的每一样食物,关心“家里”的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环保教育才能真正根植进他们的心里。张赫赫说,现在很多环境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与自然的疏离和陌生感,空谈环保,表面热情的背后是冷漠和“与我何干”的真实态度,只要把自然真正看成了自己的家园,才会在“家里”出事的时候心急如焚,调动自己的资源、心甘情愿地付出。所以她不主张那种带孩子游学式的农耕教育,而是更希望真正让孩子和一片土地产生深厚的情感,让都市人找到“故乡”的感觉。

盖娅自然学校和“自然之友”也一直鼓勵大家,在环境保护上,不用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关注自己的社区、校园、家乡,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影响到可以影响的人群,就是最好的。

在农耕中看见成长

张赫赫说,她的农耕食育实验园,更是她的成长教育实验园。孩子们在耕种中的确知道了蔬菜、粮食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对食物有了更深的情感,也对耕种有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如何播种、如何拔草、松土等,但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她认为孩子和父母其实都有了一种新的成长。比如父母在耕种中可以思考自己的养育方式—即使是一样的种子,在同一片土地中播种,管理的方法也完全相同,长出来的蔬菜或果实却如此不同。这也许就是养育的真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一样,接受不一样,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而对于孩子,张赫赫认为,他们在经历了四季农耕课后,会更擅长去发现身边生命体的变化,更擅长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而且孩子也会由此学习到如何观察自己的变化。其实我们很少会真正地回望自己的童年,包括童年中遇到的挑战、挫折,以及那些幸福、美好的时刻,童年在我们的印象中是短暂而急促的,但实际上,我们成人之后的太多的行为和观念是和童年经验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孩子能把在农耕课上学习到的观察法用于观察自己的生命经历,就会不断地优化经验,获得生命的滋养,从而更好地成长。

持有这样理念的农耕课,不仅仅是学习种植和了解农作物的实务课,张赫赫认为它饱含着智慧和哲学理念,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自然北京无痕游系列课:思考如何回馈自然的户外课

比森林幼儿园和农耕课更突破教育边界、更贴近环保主题的是“自然之友”一直倡导的自然北京无痕游系列。张赫赫告诉我们,设计这类户外活动时,对环境承受力的考量是非常严格的,即除了活动本身要有意义以外,还要看活动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会不会因为体验而给大自然造成了伤害,增加了负担。

这个课程也对孩子的环保意识要求较高,不仅是让孩子融入自然、在大自然中成长,更要求孩子有回馈自然的意识,能多去想想:我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收获了成长,但我们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我们又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比如在盖娅自然学校的水系课程中,除了有带孩子们在水边徒步、亲近水的户外活动,还给孩子们增加了自然观察和环境监测的部分,体验师会带着孩子们观察和记录水里的动物、植物,测量水的质量,评估水系情况,撰写报告或提案。

张赫赫开心地说,在盖娅自然学校5年不断地努力和影响下,已有不少孩子开始为大自然操心,并且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提出了一些改善环境、推动保护环境的建议和倡议,比如一个孩子就在自己所在的小学校里发起了“少用一根塑料吸管”的环保号召,还组成了志愿者小组,用数据和资料说话,并与为学校提供加餐牛奶的某大品牌乳品公司进行了谈判和协商。

无痕山林七大原则

● 事前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 在承受力范围内的地点行走宿营

● 适当处理垃圾

● 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

● 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

● 尊重野生动植物

● 考虑其他使用者

盖娅自然学校目前做的更多的是培养无痕山林讲师,力求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将无痕山林的理念带到更多自然教育机构、户外俱乐部、环保组织及企业中,让“负责任的户外人”越来越多,从而让人们在亲密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能自觉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猜你喜欢
农耕天气家庭
农耕感怀
谁是天气之子
农耕园里收获多
天气预报难题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读一读,选词填空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