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匈关系下的纳质制度

2019-09-06 15:48安语梵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西汉匈奴

摘 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往往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关系当中,势力强大的一方总会对弱小的一方进行各方面的剥削压迫,弱小的一方被迫通过和亲、纳质等方式保全自己的利益。汉代是汉民族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汉与各民族共同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时期。这个时期汉民族在与匈奴在发展当中,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竞争。在竞争当中,汉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匈奴为了巩固自己的力量,通过和亲与纳质的方式与汉交好。本文将基于汉匈关系,讨论西汉时匈奴的纳质制度。

关键词:西汉;匈奴;汉匈关系;纳质

一、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1.汉匈的和亲政策

汉高祖时期,此时的西汉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国力衰微,政权的根基未稳,无力防御匈奴的时常袭扰,迫于压力不得不向匈奴提出和亲,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于是将汉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且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生活必需品,与匈奴约为兄弟,结为姻亲。慢慢的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并不能使匈奴日益贪婪的野心得到满足,汉的边境还是经常受到匈奴的侵袭。到汉文帝、文景之时仍然实行和亲政策,力图与匈奴保持和平关系,但匈奴再次撕碎了兄弟之约,发兵直击长安。汉文景帝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建设。到汉景帝时期,和亲政策仍然实行,此时的汉已经发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走不下去了,于是“始造苑马以广用”[1],加强对军马的训练,扩大骑兵实力,开始准备反击匈奴,以期结束几十年来被侵扰的局面。

2.汉匈之间的竞争

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关系维持了数十年,在这期间西汉并没有换来边境的安宁,匈奴屡次撕毁兄弟之约,侵扰汉境,和亲政策的瓦解势在必行。西汉不断地提高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对匈奴的侵扰进行了反击。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经济方面鼓励发展生产,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此时的汉朝,势力已经可以应对匈奴,于是反击匈奴的战争序幕就此拉开。汉匈之间先后在元光二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间进行了十几次战役,战役胜负参半,尤其是经过三次决定性的战役之后,匈奴的势力大不如从前。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卫青与霍去病两位大将率众迎战匈奴,大获全胜。此次战役之后,匈奴的实力被削弱无力南下侵扰汉朝,史书当中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2]。

3.汉匈和平的民族关系

匈奴经历了与汉王朝长达几十年的竞争,败于汉之后,匈奴的势力弱小。以前被匈奴奴役的北方各族人民反抗愈发激烈,匈奴的内部统治集团内讧严重。汉昭帝时,匈奴发生了“五单于争立事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至此,匈奴的实力不复从前。在汉的帮助之下,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汉匈之间的和亲政策再次实行,汉使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年来汉匈之间的敌对关系,迎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

二、汉匈之间的纳质制度

汉与匈奴的关系长期以来时好时坏,在汉的几次反击战争之后,匈奴的南单于呼韩单于为了保全利益,向汉称臣,在汉的帮助之下重新统一了匈奴。为什么汉会帮这个一直侵袭边境的敌人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汉经历了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后,汉的国力也没有多大的强盛,连年征战百姓辛苦,统治者也疲于战争,想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因此决定帮匈奴一把使双方和好。二是,汉王朝是以汉族为中心的统治政权,自古以华夏正统自居。不屑于与匈奴这种“蛮夷之族”较劲,加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成为汉的正统思想,“仁治”的治国思想使得汉对匈奴采取了仁义的对待方式,“以德报怨”为使匈奴感恩戴德,臣服于自己的统治。三是,帮助匈奴,也是有条件的,匈奴不再侵扰汉的边境,汉匈之间和平相处利于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且匈奴以“質子”相纳,汉朝认为没有了后顾之忧。

什么是“质”?根据《说文解字》对质的解释“以物相赘,从贝从斤,赘者,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3]。可见,质就是质押,是作为一种契约性东西的保障,犹如借贷关系中的担保被用以为质的东西,就是一个抵押物,当这种关系结束时,质押物要被赎回,这是质的本来含义。质子,作为人质的子女。从名称来看就是弱小的一方把子女作为“质”抵押给实力强大的一方来换取和平,保全自己的利益。在汉与匈奴的关系当中,质子的作用不可小视。尤其是“五单于争立”之初,匈奴内部关系不稳定,各部匈奴的单于互相攻击,呼韩邪单于难于应对这种局面。在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击杀闰振单于之后,领兵攻打呼韩邪单于,呼韩单于不敌败走。呼韩邪单于听从左伊王建一“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2]的建议,于是派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汉朝,这是匈奴第一次向西汉纳质。此次入侍,虽然没有说明是“纳质”,但是其性质已经和质子一样了。至少,这次纳质使得汉与呼韩邪单于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内部条件来看,匈奴不仅得到了汉的赏赐,也赢得了汉的赞许;从外部条件来看,此次纳质对于汉匈双方来说是双赢的局面。但是,匈奴内部的关系并没有缓和,此时的匈奴其他部族也看到了纳质带来的好处,互相效仿。郅支单于为了得到汉朝的支持,也送去了自己的儿子驹于利受去往汉朝当质子,除此之外还不时的向汉朝进贡,同样得到了汉朝的赏赐,但远不及呼韩邪单于。

由此可见,纳质制度并不都是效果良好的。为什么汉对呼韩邪单于的纳质表现的比郅支单于的重视呢?都是匈奴部族的单于,汉为什么独独偏爱呼韩邪单于甚于郅支单于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凡事第一次有新鲜感。呼韩邪单于向汉臣服并且纳质,使得汉王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为了表示自己大国风范,对臣服的呼韩邪单于当然要厚待以彰其名,也为西域诸族表态,自己虽然国力强盛,但不会随便出师攻打,如果对方如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一样臣服纳质,也能得到厚待和赏赐。二是,呼韩邪单于第一次臣服于汉,汉对他的政策较为宽容,也想和匈奴和平相处,但是郅支单于却野心勃勃,不好收服。尤其是同一部族相争必有一伤,汉朝也不想扶持他们强大起来,以防两个部族联合起来侵扰汉境。

三、结语

西汉时期的匈奴,从起初的强盛到后来的“五单于争立”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转折,与汉的关系,也时好时坏,这种不确定的关系在无形中促进了匈奴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呼韩邪单于时期,与汉的纳质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汉匈之间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究其原因,汉匈的和平关系与西汉时匈奴的纳质制度密不可分,呼韩邪单于可以在“五单于争立”当中脱颖而出,可见纳质制度起了极大的作用。综上所述,纳质制度不仅是一种臣服示弱的自保方式,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外交政策。比起和亲政策,纳质制度更能保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和亲是一种手段,侧重的是双方关系的缓和,正如汉初与匈奴和亲,但是匈奴并不能满足于此,反而更加猖狂的侵扰汉朝的边境。但是在匈奴向汉朝纳质之后,换来的是汉朝的以礼相待和厚赏,可见纳质制度在汉匈关系的重要程度。自汉族在西汉时基本形成后,在与北方的匈奴与羌族等民族的长期相处当中,通过经济、文化的交流,保持了和平往来的局面。在这期间,既有征战不休的时期,也有和平祥和的日子。质子制度的出现,使得汉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而把散布四处的民族融合统一于一个国家,自此古代意义上的中国出现了。

注释:

[1]班固.《汉书》卷24《食货志》[M]

[2]班固.《汉书》卷94,《匈奴传》[M].中华书局出版,1998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7.126下

参考文献:

[1]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2

[3]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M]

作者简介:

安语梵(1994--)女,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史。

猜你喜欢
西汉匈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西汉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飞将军抗匈奴
人必其自爱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