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煤层大型构造区巷道掘进防冲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09-09 07:09吕大钊亢晓涛聂书遥
煤矿现代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微震大巷煤柱

吕大钊,亢晓涛,聂书遥

(1.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长武 713600;2.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

0 前 言

冲击地压是矿山开采与巷道开掘中的一种动力灾害[1-2]。目前对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监测预警水平还相对较低,很多矿井受地质条件限制,如断层等影响导致其冲击地压事件频发[3-8]。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开采的4#煤层均厚16m,埋深普遍700m~890m,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1.5MPa,属高地压型、强冲击倾向性煤层。矿井中央大巷布置五条巷道,受X1向斜(延展1455m)、DF29断层(H>30m)和 B2背斜(延展 2980m)等大型构造影响显著,掘进期间曾发生冲击显现2次,防冲形势严峻。以中央一号辅运大巷防冲为例,对巷道在大型地质构造影响区掘进期间的防冲技术进行探讨。

1 工程背景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沿4号煤层中部布置,掘进方位270°,坡度为-2~+3.5°范围。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断面净尺寸20.1m2,墙基础100mm。水沟布置于巷道北帮,规格为宽×高=400×400mm;地坪厚度300mm,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中央一号辅运大巷位置见图1。

图1 中央一号辅运大巷平面图

临时支护采用金属吊环与空心钢管组成的前探梁。图2为该巷道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前探梁由3根4m长的3寸厚皮钢管制成,钢管壁厚6mm。吊环采用4寸厚壁钢管制作,长度为150mm,吊环上牢固焊接与支护锚杆配套的高强螺帽。前探梁一律采用一梁三环吊挂方式,正常施工时,前后吊环间距为1400mm,左右前探梁间距为1400mm,前探梁必须紧跟迎头前移。前探梁上方用方木背实接顶,并用木楔加紧。方木规格为:长×宽×厚=1800×150×100mm。

循环进尺为0.7m,最小控顶距为0.3m,割煤后最大控顶距为1.0m。当巷道进入岩层,且在顶板围岩坚硬稳定情况下,最大空顶距为1.7m,最小控顶距不变。若工作面顶板出现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时,立即缩小循环进尺至0.7m。施工地点必须备足临时支护材料,9个备用吊环、20块木楔、20块背板。垛放整齐,存放地点距迎头不大于50m。

图2 巷道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掘进迎头处于X1向斜和DF29断层之间,距离X1向斜轴部、DF29断层分别为80m和72m,掘进期间对工作面迎头、两帮和底板采取了大直径钻孔卸压处理,迎头卸压孔每轮3个,长80m,孔径113mm,三花型布置,每掘进65m施工下一轮卸压孔;两帮及底板卸压孔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两帮及底板卸压孔参数表

2018年7月6日9:12分该巷道掘进时,迎头区域发生冲击地压,导致工作面掘进前方1m长×1.5m高煤体向巷道内抛出,迎头向外5m范围内右帮向巷中偏移0.6~1m,顶部有大量小块煤体脱落,十余块木托板被打翻或破裂。

2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质构造因素

中央一号大巷掘进区域处于X1向斜和DF29断层之间,受褶曲及断层构造的复合作用影响,该区域煤体应力集中程度高,且断层存在活化现象,在掘进扰动作用下极易诱发冲击地压。该矿微震监测数据显示,巷道掘进至X1向斜和DF29断层复合构造区时,微震事件的频次和能量上升幅度达到30%,冲击危险性显著升高。

2.2 巷道布置因素

中央一号辅运大巷附近的中央一号回风大巷、中央胶带大巷率先掘进完成,区间煤柱均为35m,造成中央一号辅运大巷掘进前方为宽度75m的“孤岛煤柱”。两侧巷道的水平侧向应力叠加,导致煤柱体内应力高度集中。

3 冲击地压防治方案

3.1 卸压方案

3.1.1 巷道实施二次钻孔卸压

即中央一号辅运大巷暂停掘进,对迎头35m范围内两帮及底板实施二次钻孔卸压,钻孔长度20m,孔间距0.7~1.4m,垂直巷帮,如表2所示。

表2 二次卸压钻孔参数表

3.1.2 “孤岛煤柱”卸压

从中央一号辅运大巷两侧的巷道(中央一号回风大巷和中央胶带大巷)向中央一号辅运大巷掘进前方施工卸压孔,并保持卸压范围始终超前掘进迎头20m以上,具体如表3、图3所示。

表3 两帮及底板卸压孔参数表

图3 两侧巷道钻孔布置平、剖面图

3.1.3 强化支护方案

增强锚索支护强度,即将巷道锚索在原“五五”布置基础上每排增加3根(右肩补1根,右帮补2根),排距由1.4m调整为0.7m,其他支护参数不变,如图4所示。

图4 巷道断面支护图

增加U型支架支护。即对掘进迎头距断层20m处开始增设29U型支架,支架间距700mm,相邻两支架之间采用拉杆进行链接,支架顶及帮采用道木背实,后进行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 微震监测数据对比

采取强化卸压措施前,微震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6月6日~7月6日(30天)该巷道共发生微震事件491次,其中105J和104J(大能量,有破坏性)共计72次,占比达14.66%,具体如图5、表4所示:

图5 6月6日~7月6日微震事件分布图

表4 6月6日~7月6日微震事件统计表

采取强化卸压措施后,微震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7月8日~8月6日(30天)该巷道共发生微震事件213次,其中104J能量事件35次,无105J以上能量事件,具体如图6、表5所示:

表5 7月8日~8月6日微震事件统计表

图6 7月8日~8月6日微震事件分布图

从图7所示的中央一号辅运大巷6月7日~8月6日微震活动规律可以看出,采取防冲措施后一个月内该巷道微震事件的能量和频次均显著降低,频次减少56.6%,冲击危险程度大幅降低,保障了巷道的安全掘进。

图7 中央一号辅运大巷6月7日~8月6日微震活动规律

5 结论

1)中央一号辅运大巷冲击地压影响因素以大型地质构造为主导,受X1向斜和DF29断层构造复合作用影响,煤体应力集中程度高,掘进期间极易诱发冲击地压。

2)多巷平行掘进时,要合理组织巷道呈“阶梯式”先后掘进,避免两侧巷道先掘、中间巷道后掘,导致中间巷道掘进前方形成高应力集中的“孤岛煤柱”。

3)对于多巷平行掘进形成的“孤岛煤柱”,可采取从临近巷道向掘进巷道施工卸压钻孔的方法,有效降低煤柱体内的应力集中程度,大幅降低冲击危险性。

4)防治煤矿冲击地压要采取强卸压与强支护相结合的“双强”防冲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

猜你喜欢
微震大巷煤柱
工作面跨大巷连续开采大巷层位优化技术研究
金属矿山微震风险管理实践综述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基于微震与数值模拟的隐伏构造活化识别方法研究
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浅谈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极薄煤层跨采下伏大巷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天然气井与煤矿巷道的避让安全距离模拟研究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长平煤业5302 综放工作面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