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医院尿路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9-09-09 05:33常国伟陈春林
关键词:喹诺酮尿路感染氧氟沙星

常国伟,周 航,胡 文,陈春林

(1.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2.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宜春 336000)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是临床最普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UTI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尿脓毒血症、男性生殖系统感染[1]。我国院内感染的 l/3来自于尿路感染,也是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的第3大原因。同时也使医疗成本不断上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宜春市人民医院456例UTI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临床用药合理性参数进行分析,在评价临床药师临床工作的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检索 2013~2017年在宜春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尿路感染的UTI患者456例,其中包括2013年97例,2014年82例,2015年97例,2016年93例,2017年87例。

1.2 判断标准

均经细菌学检查加临床症状、体征、表现确诊为UTI。入选病例排除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病例、孕妇与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1.3 研究方法

统计每年抗菌药物的DDDs,并进行分析。限定日剂量(DDD)指药物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值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物DDD,DDDs越大,表明该药物的使用频度越高,该药物的选择倾向更大。并对每位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情况,包括选药、剂量、疗程、品种更换、联合应用进行分析。对每个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选药、剂量、联用、疗程进行分析。

1.4 评价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014年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度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及排序情况

以DDDs排序,2013-2015年氟喹诺酮类药物排序均为第一,2016~2017年头孢菌素类药物排序第一。各年度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2013~2017年各类抗菌药物DDDs及排序Table 1 Various antibacterial drugs DDDs and their ranking from 2013 to 2017

2.2 DDDs排序的前9位单品种抗菌药物

2013~2016年左氧氟沙星的DDDs均排第一位,但在2017年时氨曲南DDDs排序列居首位而左氧氟沙星位居第五(结果见表2)。

表2 以DDDs排序的前9位抗菌药物Table 2 The top nine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DDDs sequence

2.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疾病治疗情况分析

2013~2017年患者平均用药品种数与疗程不合理率无显著变化,联合用药率、换药率于2016~2017年较以往有明显降低P< 0.01,P< 0.05,但平均住院天数较往年有明显升高(P< 0.05)。2017年剂量不合理率、选药不合理率较往年降低而治愈率较往年有所提高,结果见表3。

表3 2013~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疾病治疗情况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disease treatment from 2013 to 2017

3 讨论

本研究由2013~2017年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及排序情况可知: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DDDs排序2013~2016年均列前两位,而2016~2017年头孢菌素类药物DDDs跃居第一位,氟喹诺酮类药物DDDs排序退居第四,且单品种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位居第五。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3]。但自2016年开始,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建议临床医生减少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选用,而更多的选择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这是因为患者人群中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且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及频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4],同时与细菌耐药性有关。有研究表明:尿路感染中检出率最高的前四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51.3%、11.3%、7.6%和5.9%[5]。而我院泌尿系统感染分离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粪肠球菌,分别占58%、21%与12.7%,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69%。根据我院抗生素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我院大肠埃希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40%,预警慎重对左氧氟沙星经验性用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霉素类,且产ESBLs菌株通常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所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适用于产ESBLs菌株的经验治疗。尽管产ESBLs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不高(约 10%),尤其是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但该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而且体内分布并不理想。临床上氨基糖苷类药物仅作为产 ESBLs菌株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联合用药[6]。

由 2013~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疾病治疗情况分析发现: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后,2013~2017年患者平均用药品种数与疗程不合理率无显著变化,联合用药率、换药率于2016~2017年较以往有显著降低;2017年的剂量不合理率、选药不合理率较往年降低,而治愈率较往年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中以肾盂肾炎为主,专家共识建议疗程一般为两周[3]。但我院许多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疗程达标率不高,故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医生将患者住院时间适当延长。该数据表明,近年来医院在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把控,以及临床药师参与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2013~2017年尿路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且在药物品种的遴选、联合及使用剂量上都更加规范化,说明尿路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得到广泛的有效控制,医院在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及临床药师的参与度上仍需继续加强。

猜你喜欢
喹诺酮尿路感染氧氟沙星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