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里绿色海疆构建城乡绿色长廊
——江苏省盐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9-09-09 08:27俞全胜汤中文
国土绿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防护林盐城市盐城

■俞全胜 汤中文 许 虎

盐城是一座绿树成荫的沿海改革开放城市,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袤的海域面积,享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里”的美誉。同时,盐城也是江苏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沿江、大力发展沿海、积极发展东陇海”的三沿战略以及“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的核心区,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可以说,盐城在有效提升沿海地区森林资源总量,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7年,盐城市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将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作为创森的重要载体进行全力推进。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目标任务,全力组织实施,创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千亩以上新栽成片林、沿海生态林防护带、森林小镇、森林村庄……遍布全市。

推动林业优化布局,全力“创森”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盐城市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体现自然、融入自然,调整优化林业布局,彰显城市绿色魅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美化绿化人居环境。

2017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动员大会,计划从2017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共建成高标准防护林100万亩,在千里海疆栽下一道绿色长廊。其中新造成片林40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成片林60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5.2%,建成森林小镇30个,森林村庄300个。

为确保科学推进盐城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战略工程,盐城组织林业战线10多位知名专家开展调研。并通过招标,邀请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经专家评审后,提交市长办公会、市常委会研究通过,并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实施。切实做到起点高、标准高、林质高、定位高。

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成片造林43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林52万亩,成片千亩以上林业专业村43个,建成绿色扶贫基地113个6945亩,沿海百万亩防护林工程的主体任务已提前完成。

盐城市委、市政府将每年3月5日—10日定为“植树周”,将3月定为“植树月”,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全市各地将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重抓。对照市下达造林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进、督查调研。

在推进国土绿化中,全市各地按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的“三化”总体要求,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注重选择乡土适生树种、彩叶树种,珍贵用材树种。重点抓好大面积成片造林;做好林业专业村建设,进一步探索推广电商运营模式;完善果树花卉苗木产销体系建设,实现林地高效增产;强力推进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成立督查考核综合小组,对各地造林绿化进度、栽植质量和管护质量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造林绿化良好效果。

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全城“创森”

森林是“城市之肺”,森林是“城市之景”。盐城市积极挖掘造林潜力,不断拓展绿化水平,在科技兴林、科学造林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全市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全面改良盐碱土壤。沿海滩涂是盐城市造林绿化最大的潜力空间,也是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盐碱地造林难度大,改良土壤难的问题,盐城市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优选耐盐树种,试验造林模式,推广造林技术,通过开沟爽盐,堆土淋碱等先进技术,不断改良提高沿海滩涂土壤土地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地下水位高、土壤糊粘性重、透气性差的里下河地区、选择栽种中山杉等;地下水位低、多为沙壤土,保水性差的黄河故道高亢地区,选种榔榆、榉树等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和果树,并对沿海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高筑树垅、压草爽碱等科学方法。推广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良种刺槐等高大乔木树种。

构建绿色生态园林。盐城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践行“两绿”路径建设有机融合。突出“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形成“林网、道网、路网、田网、河网、埂网、绿网”有机衔接。全面推进“绿化+新模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果等林业产业,推动农业、林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建成了森林生态体验区、森林花海游息区、森林康养度假区,森林生态保育区,形成绿色生态景观新格局。建成千亩以上成片林60个,创建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生态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

银杏大道

“盐城好空气”已成为盐城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一张亮丽名片

绿色家园 王恒生 摄

破解栽植管护难题。盐城市研究出台了支持创建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十二条意见,鼓励利用荒地、交通要道两侧、四沿地、闲置土地等植树造林,有效解决了林业用地难题。各地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用于造林奖励,招引社会资金参与造林绿化,运用平台申请林业政策性贷款。各地创新模式。例如东台市对新造林实行“林长制”试点,盐都区推行“林长制”全覆盖,林长34个,村级林长110个,护林员124个网络化、一体化,林网管护模式。建湖县、盐南高新区由国有公司统一负责全域绿化管护工作。做到一树一苗、一园一林。实现林地、绿地、湿地“三地”同建,让“三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树种“进城入镇”,让绿化园林“城郊落户”。在造林绿化中,细化各级职责,定人定林定责,实施按图作战,将大面积推进国土绿化,全部标注绘制到一张图表上,使各个片点、林地数目、面积大小、栽植和完成时间、任务分解情况、栽植的树种等一目了然。

推广林业宣传教育,全民“创森”

盐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注重以拓展绿林绿景绿观为主体,以开展多种活动为载体,以城乡全面联动为一体的扩绿新格局。

多彩形式深入宣传。2017年以来,盐城市共青团、市绿委办、市林业局联合开展“青春助力绿色盐城,共建共护美丽家园”活动。在“大手拉小手,共绘盐城美”青少年栽树活动中,全面宣传国土绿化工作,使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市妇联、市扶贫办、市林业局联合组织开展“千村妇女争创绿色庭院”活动。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组织实施绿色扶贫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在家前屋后栽下“发财树、长寿树、子孙树、致富树”,帮销农产果品,确保绿色扶贫工程取得实效。开展“保护鸟类资源,守护野生动物”“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朋友”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会,构筑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技术培训会,市委中心组织学习扩大会等,全面提升全市造林绿化水平。

开展绿色生态效益宣传。出门移步处处绿,满目苍翠景醉人。盐城市为拥有绿城相融,绿村相依,绿水相映,绿海相守,绿路相通,绿田相拥的生态美景,全面开展绿色城镇、绿色通道建设,扩建绿色园区,发展绿色村庄,让绿色产业效益倍增。研究出台《盐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市139棵古树建档挂牌,建立养护责任单位和个人,分级保护,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丹顶鹤

森林乌托邦全貌

森林小木筏

九龙戏珠 张维 摄

多种媒体拓展宣传。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战略工程以来,盐城市先后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协调会、新闻传播会。邀请中央、省、市20多家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见证盐城“一片林”战略工程的发展。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展示新成果、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利用网络、简报、宣传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对接融合,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同时,盐城市先后研究出台《盐城市绿化条例》《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等文件,确立管护主体,以法律的形式,对森林、绿化、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依法有效管护。

植绿、爱绿、护绿,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盐城人的绿色梦想一直没有止步。绿色盐城的生态画卷正变得楚楚动人,绿色生态也成为盐城最大的财富和特色。

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凝聚着创森共识、追求着生态文明,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让这座以绿色发展作为主格调的城市稳步迈向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梦幻迷宫 吴军 摄

荷兰花海已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盐城大纵湖湿地公园芦荡迷宫

猜你喜欢
防护林盐城市盐城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