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努力创新防治技术助力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

2019-09-09 08:28
国土绿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疫木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扩散快、难防治、危害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对松林造成巨大威胁,是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近年来,山东省始终将创新防治技术作为提升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质量和成效的驱动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依托社会智慧和资源破解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难点,围绕疫情防控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在疫情监测、防治模式、伐桩处理、疫木粉碎除害、疫木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和创新。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天空地立体监测。2014年以前,山东省监测普查手段落后,不能做到早发现早除治。为使疫情监测工作能够全面覆盖,及时发现,自2014年起,山东省引入无人机航空监测技术,对崂山、昆嵛山的松材线虫病枯死树进行监测,通过完成电子分布图绘制、图像数据综合分析和建立完善数据库等工作,最终形成《无人机监测松材线虫病数据分析报告》,绘制了枯死树分布图。2018年、2019年,与国家林草局森防总站合作,利用卫星遥感图片对胶东半岛和泰山区域实施监测,根据卫片信息判读松树枯死树分布和定位图。根据遥感提供的枯死松树定位和分布信息,省市县三级森防站联合对疑点进行地面核查。威海地区每县抽取核查4个点,16个点均为松材线虫病致死;泰山地区对所有点进行了人工核查,最终查实了莱芜区3个点是松材线虫病。通过遥感技术的创新,山东省极大地提高了普查监测效率,更加全面、快速、准确地发现松材线虫病,有效弥补了人工地面普查的不足。

创新封桩技术,保证万无一失。传统疫木伐桩密封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大量天牛咬破逃逸的现象,为疫情传播留下了隐患。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青岛市结合现场除治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应用工作,经过3年多的实验观察和改进,最终形成了“天牛防逸罩”封桩技术,又衍生出天牛防逸棚、防逸袋等新技术。2018年7月19日—20日,该系列产品被正式命名为“基于强化复合韧性材料高效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新技术”,经来自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科所等单位专家组的鉴定,该技术具备高效、实用、简便、有效防治期长等特点,值得在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中推广。

疫木就地粉碎,杜绝流失隐患。疫木管理是疫木除治环节的中心工作。当前,疫木流失已经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疫木管理的难度,自2015年开始,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了移动式粉碎机对疫木进行就地粉碎。其中,青岛市先后引进了12台移动式木材粉碎机,该设备粉碎效率高,操作方便,可通过防火通道拖至距离疫点最近的地方实施作业,随时砍伐随时粉碎,减少了疫木的流转环节,做到疫木不下山场就地除害。为有效回收疫木粉碎除害后的木屑,实现疫木循环利用,建立了生物质能源转化工厂,将粉碎后的木屑回收加工转化为气态的清洁能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升了疫木的安全利用水平。疫木就地粉碎除害技术不但降低了疫木流失风险,从根本上消除了疫情传播隐患,而且降低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目前,全省就地粉碎应用率100%,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近年来,青岛市、威海市等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创新“一核两基”的防控模式,始终将疫木除治作为核心工作,将监测普查和媒介昆虫防治作为基础工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疫情防控模式,并在疫木除治、疫情普查第三方监管、疫情防控一体化绩效承包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逐步破解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的难点,确保疫情的可防可控,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猜你喜欢
疫木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探究
四川省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木焚烧处理过程中森林防灭火工作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平昌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有序复工
关于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栽培茯苓的可行性报告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