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审计实践模式初探

2019-09-10 19:22佟攀李峰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审计模式数字化

佟攀 李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日益成为现今和今后全社会发展方向。大数据使审计监督从局部抽样审计向全量数据分析的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能,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提高审计工作能力和效率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201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实现数据的有效运用。着力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积极响应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国网公司着力推进数字化审计工作,目前数字化审计已成为公司系统审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幅提升审计质量和效能、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和升级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审计;模式

一、数字化审计工作的实施背景

1、大数据环境为数字化审计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审计监督面临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抽样审计向全云审计转变、从防御为主向积极控制为主转变,面对庞大的数据量、多样的数据类型、复杂的分析挖掘技术,传统的审计方式无法满足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大数据给审计工作的转型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大数据海量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特点与审计监督相结合,能够决速准确的锁定目标、分析历史、预测未来、深化风险、量化评估,成为审计的发展方向,也使得审计监督从局部抽样审计向全量数据分析模式转变。

2、内部管理对数字化审计提出新要求。大数据环境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全数据”模型,即“样本等于总体”,使审计“全覆盖”成为可能。开展数字化审计,构建分析模型,对核心要素进行全样本的大数据分析,把握总体、精准定位,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由于单位、地域、专业、资源壁垒造成的监督缺位,实习挤寸核心业务、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全面排查,推动实现核心业务和对象监督的全彼盖。同时,还将审计人员从常规性、机械性的账务资料核查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问题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增强。

二、数字化审计模型的构建

1、根据规章制度来建立数字化审计模型。对于供电企业具体业务,相关规章制度一般都规定得非常具体,因此可以依据具体条文,将规章制度中的定量、定性规定具体化为模型中的筛选、分组、计算、统计等条件,对反应具体业务内容的特定字段设定判断、限制等条件,以此来建立数字化审计模型,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关于差旅费标准的规定,就可以转化为验算模型。

2、根据审计对象的业务逻辑和数据钩稽关系建立数字化审计模型。业务逻辑和数据钩稽关系往往是具体的业务之间固定关系的直接反应,如汇总关系、比例关系、计算方法等;对于审计对象的具体业务处理逻辑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如物资到货时间、实物出入库时间和工程竣工时间是否存在时间逻辑矛盾,车辆燃油费和车辆数量、车辆行驶里程的关联性等,都可以用来建立计算和分析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发现与业务逻辑或者固有钩稽关系不符合的数据和事项。

3、依据审计对象和其他单位的数据关联关系建立数字化审计模型。供电企业的经济活动都不是完全孤立进行的,总要和其他单位或部门发生财务、业务的往来,比如上级批复用工计划与实际各类用工情况的比对,各项目结算金额是否超总部或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等,都可以用来建立关联审计模型,一方面验证被审单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发现被审单位未执行上级计划或要求的问题。

三、数字化审计实践的要点分析

1、大数据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引入是对传统审计方法和理念的颠覆性变革,重点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工作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可以从审计方法和工具使用现状的梳理开始,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框架体系,为企业搭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实现全业务审计,实现审计资源的集约化发展。

2、多行业全维化分析。审计大数据存储的多行业数据为全维化分析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揭示国家宏观经济潜在风险与趋势,发现重大案件线索。近几年,各地审计人员积极践行“五大关联”分析,开展了跨领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从数据应用的角度讲,我们确实进入大数据分析阶段。但是现阶段,各级审计机关的“五大关联”分析普遍存在精确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如何探索各种数据匹配技术来克服由于信息系统设计、人为缺失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据质量低,提高关联分析效果。另一方面,如何引入前沿技术实现多领域数据的智能整合,都亟需结合实践开展有益的探索。

3、形成详细的审计考核。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形成详细的审计考核,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同时在无形之中传递相应的压力。首先制定详细的数字化审计考核标准,然后定期开展数字化审计考核,最后树立典型模范助推审计工作开展。以某电力企业为例,针对数字化审计工作设置相应的底限指标,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给予加分,对于没有达到任务标准的部门进行一定的扣分或者惩罚,以季度或者月度为单位,针对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并且在企业内部通报,提高企业全员的重视程度,促进数字化审计水平提升。

4.常态开展日常数字化持续审计。审计部与办公室、财务、营销、互联网办等部门建立“1+N”工作体系,结合现有的审计在线监督、财务稽核、营销稽核、运营检测移动分析的功能点和工作规则,对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营销服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开展日常监测,实现业务联动、数据共享。

5、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①充分运用现有的审计信息化工具,开展非现场、现场审前调查。利用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指引有重点地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非现场审前调查,充分发挥数字化审计优势,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和工作质量。②深入开展审前非现场数据分析。利用Excel函数、数据透视表、SQL语言等手段进行全量分析,确定疑点问题;无法全量分析的,根据重要性原则,筛选大额资金数据,进行穿透、联查分析,确定疑点问题,出具审计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报告。③审计现场进行疑点核实工作。根据审前调查发现的疑点,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查看、问询等方式进一步核实定性,及时转化成果。

6、注重数字化审计典型带动。定期总结提炼,积极开展数字化审计案例编制,充分应用审计作业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各类数据工具,分析、查找问题和疑点,形成明确规范的审计步骤和固化的审计方法,运用到同类审计中。解剖典型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数字化审计模型构建的一般规律,提炼出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型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将已构建好的、分散的数字化审计模型按照审计专业和事项分类集合,同時将优秀数字化审计模型转化为程序模块,嵌入审计平台,大力提高模型应用水平。

结语

未来的数字化审计工作将更加符合审计单位及业务范围全覆盖的要求、更加符合审计时点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要求、更加符合审计内容跨业务跨流程全过程的要求,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必将迎来创新审计模式和手段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刘驰.对推进地方谁抓审计平台建设的一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8-12-18(6).

[2]李森,赵同,冯伟.数字化审计监督新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33):40-41.

猜你喜欢
审计模式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永续债券探析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