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中的媒体责任

2019-09-10 23:52唐正平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孕妇舆论网红

唐正平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应用与普及,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开启,新闻传播出现新的格局,一些媒体为了抢占报道先机,追求时效性,采取先报道后过滤的模式,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这为反转新闻滋生提供了土壤,导致越来越多的反转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中的媒体责任,提出规避反转新闻的对策,从而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传播现象,其定义在学术界仍各执一词,还没有统一的学术术语和定义,有学者将其称为“新闻反转剧”、“舆情反转”、“后真相新闻”等。本文暂且将反转新闻定义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同一新闻报道由如戏剧般的剧情式推进致使舆论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新闻报道。通常来说,反转新闻有以下几个特点:事件传播事件短暂、信息传播片面化、争议性话题偏多、影响力持续等。如“穿吊带裙工作被拍”、“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德阳女医生自杀”等。

反转新闻通常表现为,当一个新闻事件被媒体报道后,会快速的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而这个事件的大部分舆论关注者会倾向于事件的某一个当事人,随着事件细节的不断公开,以及事件深度的不断挖掘,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事件与之前报道的新闻截然不同,舆论又颠覆性的倾向于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导致新闻事件报道以及舆论发生一次甚至多次反转。

导致反转新闻高频率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革新、传播格局变化、大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外,媒体从业者责任感低,也是反转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媒体为了抢占新闻报道的先机,防止错失报道机会,往往采取先传播,后过滤的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先报道再核实也是媒体经常采用的报道模式,这样的报道模式,为反转新闻的滋生提供土壤。本文主要从媒体责任的角度,探索减少反转新闻的对策。

二、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危害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从业者为了抢新闻而把关不严,导致高频率出现反转新闻。频繁的舆情反转,对于媒体、大众、当事人都是不利的。对于媒体来说,媒体从业者过度强调时效性,先传播再核实,甚至不核实的报道模式,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造成新闻失真,产生假新闻,这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犹如企业的口碑,一旦失去很难再获得。众所周知,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经历长期的坚持才树立起来的,若媒体出现失实报道,对媒体公信力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对于大众来说,长年累月的接触反转新闻,不仅侵害着大众的知情权,让大众对媒体失去信心,而且舆情不停的反转,影响着大众的情绪波动,激化社会矛盾。正如前面说所述,反转新闻通常信息传播片面化、争议性话题偏多,报道也是具有倾向性的,大众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容易引起群体极化反应。

对于当事人来说,反转新闻的报道,让当事人双方都承受着舆论压力。例如2018年9月9日,网红Saya殴打孕妇事件,就引发了当事人双方均受到大众指责,初始报道称某孕妇被网红Saya饲养的狗猛扑,还被该网红殴打咒骂,导致孕妇早产,舆论一边倒的指责网红Saya,还有网友寄花圈到网红Saya家中。14日,网红Saya发微博称没有殴打孕妇,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但监控被调走,物业无法再提供。18日网友发出Saya与孕妇事件的视频,视频显示确实该网红没有殴打孕妇,反而孕妇打了该网红,舆情又一边倒的指责孕妇,对涉事网红表示同情。

对于网红殴打孕妇的事件,媒体明显是缺位的,媒体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首先,用“网紅”二字标签化报道涉事人就是有失公平的。其次,媒体没有及时报道事件真相,让舆情不停反转,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背后的媒体责任

纵观近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反转新闻传播现象,可以看出,反转新闻高频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媒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频率,保护事件本身的真实性,给大众提供全面、深度的报道,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媒体责任,以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

首先,把握好真实与时效的平衡点。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给人们带来便捷化信息,还让人们习惯于不追求真伪第一时间发布、评论、转发信息;它不仅让人们拥有了话语权,还让人们陶醉在眼球效应和传播快感当中。作为媒介的本身来说,它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媒体从业者应该把握好真实与时效的平衡点,不能一味的追求时效,而忽视真实,长期的反转新闻报道,不仅影响媒体的公信力,而且还影响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生涯,这是不可取的做法。

其次,坚守住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虽说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却是媒体从业者都需要坚守住的职业素养。斯泰宾曾在其著作《有效思维》中提出“罐头思维”,媒体从业者对某一事件存在罐头思维后,就会导致标签化的新闻报道随处可见,事件报道与事件事实发生偏差,反转新闻从而出现。对此,媒体从业者面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时候,就需要摒除刻板印象,坚守住新闻专业主义,不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控制自己的判断,应全面深入的了解事件本身,客观公正的报道事件。

再次,优化好报道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减少“网红打孕妇”、“男童阻止偷车被报复”、“王凤雅”等反转新闻的报道,需要媒体从业者发挥专业的优势,以权威性信源的角色,选好议题,优化议程,例如在2018年11月15日,云南省楚雄州组织部发布的一批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李忠凯的照片与年龄遭到网友质疑,媒体本着客观原则,专业的态度,亲临现场,核实认证,多向报道,及时将讯息报道出来,控制住舆情,媒体运用自身权威性进行舆论引导。

最后,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逐渐拥有话语权,媒体印证事实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现状却是更多的反转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这是由于媒体与大众没有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媒体抢占先机报道事件,垄断着视听。大众的媒介素养不高,没有质疑媒体获取事件的途径,致使事件没有反转的机会,随着媒体继续将细节报道出来,舆论又一边倒的倾向于另一方当事人。为了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媒体与大众就需要建立互动机制,多途径印证事件,从而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总之,反转新闻现象的高频出现,可以看出,在市场化导向下,媒体有浮躁的趋势,但不管怎么说,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该坚守住媒体责任,优化好议题的设置。当然,媒体也应该建立纠错机制,对于报道失误的事件,要有勇于承认失误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郭镇之,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03).

[2] 侯锐.媒介环境视域下舆论反转现象及反思[J].新闻战线2018(08).

[3] 金跃华.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探查及补长策略[J].今传媒,2016(05).

[4] 郑远芹.媒体融合时代提升媒体公信力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8(09).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猜你喜欢
孕妇舆论网红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我要当网红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
警惕孕妇缺乏维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