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表达让画面更具冲击力

2019-09-10 23:52戴诗义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乌江航拍飞机

戴诗义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对各领域行业的引领和改变作用也越来越大,新闻传媒行业也不能身处其外,近年来运用得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航拍就是其中之一。无人机航拍都有些什么特点、优势及具体的运用手法,笔者想结合实际操作谈一点自己初浅的感受。

2017年4月,因工作需要首次接触无人机航拍工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航拍飞行时长达150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长对于航拍中的“老炮儿”来说是新手,但对于刚入门的新手来说是也算是“老司机”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无人机航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航拍,顾名思义就是把摄像器材放到飞机或者其他飞行器上进行拍摄的简称。提起无人机航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无人机的发展史。上世纪初,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从此拉开了无人机的发展序幕。我国的首架无人机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而民用无人机应用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近年发展应用得尤为迅速,其主要用于气候监测、灾情监控和传媒拍摄。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救灾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发生灾害核心地带进行航拍,为新闻报道、政府制定救灾方案、决策,提供了直观的一手材料。

一、无人机航拍更高效、安全

航拍是民用无人机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其集合了航拍传感器技术、GPS技术、空中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在航拍中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和经济、高效、便捷等特点。

无人机具备其他航空器航拍不能比拟的优势:起降方便,拍摄条件受低空气流等自然条件影响小,可随时随地起飞,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攀升高度,在极低的条件下开展航拍工作。2018年因纪录片《风过茶香》内容需要,我在航拍湄潭古寺——西来庵时,在相对狭窄的空间四周都是古树中,使用无人机升空至5至6米的高度,一次就完成了素材的采集拍摄。近一年多的航拍,类似这样的航拍事例还有很多,期间我飞过最远距离达1200米(理论值可达7000米,但安全起见,尽量把无人机控制在自己的视距范围内),最高时速达59公里。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无人机控制技术是成熟的。

无人机航拍,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人上飞机,在地面上即可完成无人机航拍操作,这对于拍摄人员和航空器来说,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无可比拟。利用无人机前往拍摄新闻现场,为新闻报道或相关部门制定救灾提供直观的一手资料,已成为当下很多媒体常用的手段。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后,新闻媒体便采用的无人机进入爆炸现场核心区进行拍摄,通过航拍展现给观众高清的现场视频资料,记者不用到事故核心区就可以获得直观的现场画面,让新闻信息更加直观准确,同时也确保了新闻记者的人生安全。而在120米以下的超低空航拍,相对于载人飞机航拍,无人机航拍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在三十米以下的高度拍摄,安全性更高,视觉画面更独到。2017年5月,我在航拍乌江五桥时,以70米的高度(相对飞机起飞地)将横跨乌江的兰海高速乌江特大桥、210国道乌江大桥、贵遵高等级公路乌江大桥、渝黔铁路乌江大桥、渝黔快铁乌江大桥收入镜中。载人飞机在这个高度航拍,风险较大。因此,无人机在120米以下的高度,航拍安全系数是载人飞机航拍无法比拟的。

2014年,笔者在拍摄十集电视纪录片《老房子的故事》之湄潭文庙时,因内容需要拍摄浙大在湄潭永兴办学期间作为女生宿舍的李氏古宅。为了让观众对李氏古宅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印象,我们3人带着20多公斤重的摄像机和脚架,爬到附近6层楼高的民房房顶上拍摄了近1个多小时,因正直盛夏,天气炎热,那种体验至今刻骨铭心;2018年在拍摄三集纪录片《风过茶香》时,同样需要拍摄李氏古宅,同样的季节,一个人一架无人机,10分钟时间就轻松完成拍摄。同一个地点两次拍摄的经历和效果,更加说明了无人机与以往传统的固定机位俯拍或摇臂拍摄,以及采用通用航空搭载人员航拍相比,使用的人力资源少、时间短、费用更低,拍摄完成速度快,其经济性、便捷性、高效性更是显而易见。

无人机与传统航拍相比,具有高效的的机动灵活性,适应性更多更广。由于无人机体量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灵活、对环境要求低等优点,无论在开阔地带还是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它都可以较快、较安全地完成拍摄。2015年纪录片《遵义行》在赤水十丈洞瀑布拍摄时,我们摄制组使用无人机以10米的高度,贴着峡谷边上的植物迎着瀑布飞去,主体十丈洞瀑布在画面中不动,而瀑布前的植被被当做前景缓慢移动,拍摄出来的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画面更美更大气、冲击力更强,这是载人航空器无法实现的。

二、航拍中如何实现“推拉摇移”

从事影视拍摄的人都知道,在拍摄时,需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使用“推拉摇移”等手法,但在镜头焦段固定的无人机上,应该如何才能实现“推拉摇移”呢?一年多的飞行航拍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最常用的拍摄方式:

定点横摇:飞机空中悬停状态下,镜头横摇。犹如摄像机放在脚架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往左进行拍摄,多用于介紹环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巨大的空间,表现宏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事件和场面的规模和气势;

揭露式:飞机飞行状态下的镜头运动。飞机起飞后先低飞,镜头微微朝下,随后拉升飞机高度,同时向上摇镜头,揭示被摄主体或大环境。或从被遮挡的地方飞到不被遮挡的地方。它可以连续不断地展现环境,丰富背景变化,扩大空间范围,跟随人物运动,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产生巡视环境、展现规模、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烘托情绪与气氛等。2017年在央视《新闻联播》“还看今朝”主题报道中,我拍摄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时,就是利用该手法,用山林做前景,越过山脊,花茂村的全景瞬间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环绕:航拍手也称“刷锅”。该手法对于没有智能飞行功能的无人机来说,需要一些技巧和熟练度。该手法适合对高建筑做环绕特写,远处的楼层做远景,环绕物体不变,远处的背景不停地变化,让人视觉一新。

倒飞:镜头朝向拍摄主题,飞机倒飞,拍摄主体逐渐远离,相当于镜头语言里的“推”。适合由局部到整体的环境交代。也可将观众带离场景,常用在片尾作为结束镜头。

鸟瞰:顾名思义就是从上空俯视大地。拍摄时镜头垂直向下,飞行方向可以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也可以水平移动。

升降机模式或摇臂模式:飞机水平上升或下降时,利用空间高度上的变化进行表达,是一种多视点、多角度表现场景的方法。它可以把高低处的环境气氛和人物运动连续不断地展现出来,使背景空间层次发生多视点的变化,表现环境气氛和事件的规模,视觉感受强烈;或表现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人物的主观视像,效果明显,形式丰富。

平飞:可以理解为地面上摄像机的横移,横移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当被摄对象呈静态时,飞机平行飞行,使景物在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展现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当被摄者呈动态时,飞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如果同被摄者的运动方向呈逆向移动,则可以增强速度,加大动感,创造出特定的情绪和气氛。适合拍摄长条形物体,比如火车,笔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等。

延时拍摄:延时拍摄分固定延时和移动延时。它是运用壓榨空间的手法拍摄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延时拍摄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城市生活、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等题材上,是众多影视作品首选的拍摄手法,表达表现时间快速流逝的意境。

当然航拍的方式还有很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片子的内容来选择和使用。总之,无人机航拍这种全新的视频获取技术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但是其也有一定的缺点。因此,要充分发挥无人机航拍优势,要尽量回避其劣势。无人机航拍虽然危险性较小,但发生故障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建议航拍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航拍时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什么地方能飞不能飞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航拍飞行合法,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无人机航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析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5.

[2]张晨光.浅谈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刘冠华.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犯罪现场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16.

(作者单位: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乌江航拍飞机
飞机失踪
航拍巴彦呼硕
行吟乌江
魅力航拍
吊乌江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乘坐飞机
乌江,乌江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