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交流中观察量表的运用

2019-09-10 07:22孟王芳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热水器量表小组讨论

孟王芳

本次课堂观察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为例,结合课堂观察量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观察结果

本堂课旨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动手动脑,要求在设计作品前以4人小组讨论交流,再分别设计作品。

全班学生人数共44人,作品设计意图明确的同学有38人,作品设计意图模糊的同学有6人。

学生以4人小组为讨论形式。对于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学生兴趣浓厚,大部分积极参与到讨论和设计中去,只有3人没参与小组讨论。

44人中有15人采用文字与绘画结合的形式,设计比较详尽,对制作想法做了不同程度的解释;23人以繪画为主,其中8人设计图潦草简单;剩余6人没有完成设计。

结果分析

观察学生设计的作品发现(如图1),设计意图明确的学生,在设计作品、选择材料时会更深入思考,同时较好地联系生活经验和储备知识。参加小组讨论交流的学生,在设计时思维更发散,在设计时考虑问题更全面。

以图文并茂形式设计的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已经理解并做到灵活运用,他们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考虑为什么这么设计,思维比较深入。

以绘画为主的23人的设计,大部分学生思维被书本局限,模仿居多,教师提醒他们联系学过的知识或者重新观察太阳能热水器后,部分学生的设计意识被激发。

教学建议

1.明确意图,联系旧知,拓宽思维广度

分析课堂观察量表发现,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明确作品的设计意图,围绕创作的需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并在设计制作中联系学过的知识、生活经验,就能帮助他们拓宽作品的设计广度,使他们的创作思维更活跃。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课中,教材编排了“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这一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对这单元所学的光学、热学、材料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物体的颜色、材料的保温性、聚光聚热的方法等。

2.有效交流,碰撞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设计很重要,但能设计作品,并不一定能按设计的方案创作出作品。观察课堂生成可以看出,设计前交流能发散思维,设计后的交流沟通能对设计方案再次思考、审查和论证,这既是一个对多种方案进行选优的过程,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

看一看4人小组的交流片段:

生:我想用泡沫填充保温,不过我觉得颜色深能获得更多的热,所以准备把填充泡沫都染成黑色,另外在盒子周围准备装上多面镜子聚光增热。

生:我觉得泡沫不好,不能染色,而且一块一块的,会有很多间隙,我觉得用黑色布或者棉花保温更好。

生:可以借鉴保护肩颈的U形颈枕,选用颗粒状泡沫,然后灌进黑袋子里,让泡沫黑袋子包裹住水瓶,就解决了刚才的两个问题。

通过交流、质疑、讨论、思考,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碰撞。如果没有同学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和思维碰撞,设计制作就会闭门造车,学生的思维就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先积极思考、有效交流,再思维碰撞、仔细推敲,这样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完善方案,图文设计,提高思维深度

分析观察量表还发现,相较于画图设计、文字表达设计和口头描述,用图文并茂方式来设计作品的小组,在交流时能更有效地激活所学知识,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也更能完整地表达小组的设计思路,更好地吸引其他小组的关注。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完善的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优化,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思维深度。

猜你喜欢
热水器量表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太阳能热水器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