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县市电视台融媒体产品打造

2019-09-10 03:54郭琼峰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电视台融媒体

郭琼峰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网络、直播、微博等各种APP软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播手段是传统媒体在生存上面临的问题,也是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台;内容打造

传统的地方电视台以前一直肩负喉舌功能,得到长期垄断保护,体制内部思想僵化,对媒体融合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在当今融媒体环境下极易被淘汰。过去观众被迫按照电视台的时间表收看节目,还必须得忍受县市电视台插播的长广告。现在的观众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县市电视台“节目+广告”这种盈利模式已不再适用,而且成为电视台的致命威胁。有些电视台在媒体融合的探索中,只是把电视节目转到手机等移动终端或网络平台,没有分析受眾,没有研发新的节目形态,没有太多粉丝观看,经营起来并不好。此外,融媒体人才短缺,导致县市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困难。

例如,渭南台在2015年采用过电视摇一摇互动软件,这在央视经常看到,电视台节目与观众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提高了收视率,效果非常好。但是,渭南台使用这种形式仅仅一年便停止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本台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想改动互动方式中的内容,必须发给软件提供商,再得到反馈,需要的时间就长了,导致互动得不到及时回应。总之,县市电视台在思想、内容、运营、人才队伍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入媒体融合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很多媒体抓住先机,认真认识互联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深度融合。他们敢于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这样,他们蜕变成了手段先进、内容形式多样、受欢迎的新型主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它已经不只是报纸,而已变成了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320个终端载体的媒体集团,覆盖总用户超过3.5亿人。县市电视台也应该响应党的号召,抓住机遇,顺应市场潮流,革新思想,大胆尝试和微博、客户端、广播等媒体融合,将节目内容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受众可以随时看到。

(二)专心于核心内容产品的打造

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纸、杂志社、网络、客户端等,内容永远是最根本的。融媒体要明确内容为王,要坚定用内容优势来获得发展优势的信心。央视的融媒体做得非常成功,主要得益于内容由强大的专业团队合作完成。对于县市电视台,我们要分析观众,找到观众需要的内容,广泛挖掘资源。

例如,县电视台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如果主要靠播放电视剧和广告,那收视率不会高,因为现在的农村也广泛地覆盖了网络,农民时刻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网络观看电视剧。县市电视台的节目要以三农内容为根本,不妨多请当地的种植专家上节目,请农民朋友做节目分享经验。当地的观众正需要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这些可以打造成县市电视台的核心内容产品。

(三)构建媒体的传播平台

互联网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设备成为人们读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农村也覆盖了网络,县市级电视台要和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等一起实施多平台的合作,资源共享、节目共融。县市电视台也可以设置微博、APP等,随时随处和观众交流互动。农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私家车越来越多,县市电视台还可以融合广播传播信息,增加受众。

(四)吸引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培训

优质的内容需要优秀的记者发现和采集,需要专业的编辑人员撰写和润色。县市电视台的媒体融合还需要精装运营,在每个环节上都需要做事认真、严格要求、能处理突发情况的工作队伍。很多成功融合的媒体都搭建了云平台,解决媒体融合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应用孤岛”的问题。媒体融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强大技术的工程,县市电视台需要积极引进人才,也需要加强对已有人才的培训。

县市电视台与其原地踏步,期待得到政府的呵护,不如革新观念,搭上历史媒体变革的顺风车,努力实现媒体融合。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一旦错过时机,等市场的蛋糕被瓜分完毕,力量薄弱的县市电视台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困难。

猜你喜欢
电视台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城市电视台节目编排竞争策略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