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补偿家庭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9-09-10 05:22黄小惠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黄小惠

摘要:回迁补偿家庭短时内获得较大数额的经济补偿,利益争夺下甚至出现家庭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其成因,包括家庭关系异变、家庭功能弱化与经济生活方式转变等。针对回迁补偿家庭中出现道德失范,应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从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打造和睦积极的社区环境、坚持家庭道德的自律性培育与家庭道德他律性适当介入,多种对策共同筑牢家庭道德的城墙。

关键词:回迁补偿;家庭道德;成因;对策

回迁补偿是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失地居民获得经济补偿的一种现象。因为回迁补偿通常涉及到数额较大的补偿款,极易“冲击”到回迁补偿家庭,可能引起家庭道德失范的现象,甚至出现北京大兴李磊灭门案这种极端的人伦惨案。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承担着人类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正如霍克海默所言家庭关系“家政的管理、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人口增长和族类界限控制、发展社会交往、照顾老弱病残、资本和其他财产的积累和继承以及决定对职业的选择”。家庭对个体在社会化过程、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等的形成和塑造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回迁家庭短时家庭财富暴增,容易冲击到原有的家庭关系、家庭结构,而家庭成员由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成员出现道德失范,都会对家庭产生巨大影响。

1.回迁补偿家庭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分析

1.1回迁补偿家庭关系异变

“家庭伦理道德是家庭领域的伦理学,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王恒生.家庭伦理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家庭道德失范,即调整家庭关系的机制失效,出现了家庭关系的异变。以大兴区新机场为例,第一期征迁工作已完成,项目在大兴区法院榆垡法庭的辖区内,跟以往对比,2016年榆垡法庭受理的离婚案件数量增长了105%、分家析产案件数量增长了212.5%、继承案件数量增长了61.9%、离婚后财产案件数量增长了120%。相关案件数量快速增加,可见家庭关系受到了拆迁补偿的巨大影响。

巨额补偿款引发了家庭成员间的争夺与猜忌,可能导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间关系的分崩瓦解。上述相关案件中,面对巨额拆迁款的诱惑,家庭成员间想要通过财产归属清晰化获得清楚而确定的利益,产权清晰的同时也可能是家庭成员情感淡漠的开始。这个过程彻底撕开了家庭内部温情脉脉的东西,家庭关系产生异变。家庭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关系,家庭关系异变意味着失去了调整家庭关系的重要伦理法则,家庭和睦、个体幸福都会受到影响。

回迁补偿家庭关系异变中较为明显是代际关系的倾斜,传统孝道在金钱与道德的拉锯战中产生了变异。老年父母可能会在精神与物质被双重架空,家庭重心向下移,家中子辈在拆迁补偿过程中占据了“话语权”。甚至出现不少“父告子”的现象,之于传统孝道思想,这无疑是种异变。可观的拆迁补偿款及其分配的不确定性,让家庭关系发展方向也变得无序,当家庭公共财产转化为巨大的拆迁利益并在家庭成员中进行分配,成员不免出现分歧,家庭积怨激烈碰撞下道德失范现象不时出现,家庭关系在激荡中也变得脆弱,家庭关系的脆弱导致家庭功能的弱化。

1.2回迁补偿家庭功能弱化

拆迁对家庭来说是巨大变动,家庭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可能会导致家庭功能弱化,使家庭伦理道德结构陷入困境。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症状,不管它发生在个体身上,抑或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皆是不适当之家庭结构的副产品。家庭功能弱化与回迁补偿家庭成员间界限不当有关,有两种表现,即模糊与僵化。

一方面,界限模糊表现为成员间家庭角色混淆不清,过分纠结,子辈得到过分娇宠,无法正常融入社会,这也是家庭代际关系重心下移一种表现,家庭资源向子代倾斜,子代获得经济上较大支持。另一方面,界限僵化则表现为家庭成员间过分阻隔,成员关系淡漠,无法正常沟通,家庭关系缺少弹性,成员间心理距离巨大,成员间渴望的情感满足匮乏,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弑亲惨剧。

家庭成员间界限的模糊或僵化,使亲代间有较多隐藏性的心理与亲子冲突,如表现为与父母中某一方感情亲密,另一方疏远,父母以严管、高控的方式粗暴教养子女。失控的家庭成员关系易造成成员的内与外的自我冲突,最终造成冲突之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家庭界限不恰当,家庭结构不稳固,易导致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失序。拆迁补偿过程中家庭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被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因素所取代,利益的权衡与拉锯冲击了原有的家庭结构,导致了家庭功能弱化。

1.3经济生活方式转变带来传统家庭道德变异

回迁后的集中式安置,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连带的是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思想感情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拆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从根本上而言,意味着回迁家庭在一个全新的条件下进行新的生活世界再构成,这对回迁家庭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面对突然剧增的财富?靠拆迁补偿又可以“富”多久呢?如果传统的家庭道德规范无法充分有效应对拆迁补偿给家庭带来的激烈变动,那么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就会导致家庭道德再构成。面对短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对财富认知的不成熟,会让不同的人在面对拆迁财富时的态度不同,其消费观念会受到自身能力、文化、资源等多方状态的影响,有些人在攀比、虚荣心理作用下,挥霍财富,过度消费正是消费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2.回迁补偿家庭道德建设对策

2.1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

正如《荀子·勸学》所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会对家庭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普通民众明确什么样的家庭道德是值得追求的。当代传媒以全方位渗透、无时差传递强势介入大众的生活,在信息传递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微观渗透到日常信息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价值导通过宣传的力量影响大众,不断提升和谐家庭的主体素养。

人们在生活中会从社会舆论中去寻求自己的价值、道德的评判依据,社会舆论氛围营造应注意社会发展带来价值与家庭道德的多元性需求变化。社会道德的评价机制应健全合理,才能为家庭道德建设提供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舆论监督体制需要的道德评价机制,使家庭的道德失范行为受到社会的批判与自身道德良知的谴责,防止回迁补偿家庭利益至上,出现家庭道德行为评判的迷失。这正是健康向上社会舆论氛围营造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2打造积极和睦的社区环境

社区作为一定区域内的家庭生活的社会综合体,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社区风气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区域内家庭风气。社区内有居委会,居委会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承担着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功能。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而社区居民的道德文明素质关系到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

回迁家庭一般都以集中安置为主,他们在全新的社区中展开新生活。社区内应留足够的公共交流空间,保障居民间相互联系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充分利用如楼院、广场、体育器械、报刊宣传、活动室等环境开展视频影像、动漫等形象生动的教育。开展如社区居民公约征集、家风家训建设专题活动,树立宣传典型家庭,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大家;把社区的党员调动起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以文化人。

社区通过多样的社区活动,营造积极和睦的社区文化,梳理宣传家庭道德新风尚,引导社区居民对道德失范现象准确判断。社区应帮助回迁家庭顺利实现角色、行为习惯上的文明转变,不断增强回迁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持续深入到道德观念的指引。社区作为重要的自治环节,在推进家庭道德建设中要注意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避免重形式轻内容,或出现“选择性执行”的现象。

3.3家庭道德自律性培育

拆迁是被拆迁家庭难以把控的偶然性因素,家庭可能借助拆迁获得更好的生活境遇,也可能在财富大起之后“守不住财”,反而被抛入到不如意甚至举步维艰的境况。拆迁家庭内外的经济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内部的价值观念冲突、成员间的利益争夺等问题,冲击着家庭道德的建设,传统的家庭道德在此境遇中可能呈现弱化、分化,甚至是瓦解。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与伦理训练的最重要场所,如果家庭道德教育缺席,是对家庭健康发展的毁灭性打击。人生而有家,个体需要在家庭中得到适当的家庭教育,家庭是个体社会化和进行伦理道德训练的基地和场所,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自律性养成的重要基础。父母的言行对于子女一代的道德品格形成可能是有利因素,也可能是不利因素,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年家庭成员间言行的规范和高尚性。

加强家庭道德自律性的形成与发展,要注重家庭道德教育内部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关于价值观、道德评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使家庭的价值与道德评价标准与社会舆论认可的评判机制相符,符合大众道德需要。加强家庭道德自律性培育,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调节能力十分重要,面对家庭成员间利益冲突,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仍是首选。当个人自我调节失效时,就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特别是经济利益纠纷,法律法规的调节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2.4家庭道德他律性的适当介入

以法律法规为代表的外部力量,是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的他律性。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与边界,具有显著的强制性与约束性,对于家庭道德的调节作用十分必要。法律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评判,明确值得鼓励或是明令禁止的行为,以强制的方式避免人们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能够很好地制约某些道德低下人员。应更好地发挥如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青少年权益保障法、人民调解法等各类涉及家事调节的法律法规的作用,强化其对家庭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让以社区的家庭矛盾调节工作机制为代表的一些更为贴近民心的“柔性”工作方法发挥效用,与法律的约束性共同发力,及时有效地通过外力的方式把家庭矛盾与冲突消解掉。家庭道德建设要坚持自律性培育与他律性介入的有机结合,使家庭成员得到健全合适的家庭道德教育,帮助个体、家庭整体尽可能避免出现道德行为的失范。

家是我们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们从家庭中获得爱、尊重、安全感,得到伦理道德教育,对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社会整体而言,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离不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文明道德。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下,社会整体对于个体的整合力与约束力弱化,个体的道德自律受到利益、需要等外在交换关系的影响,這些引起家庭道德的变化。回迁补偿中的经济因素以短时剧增的方式强势介入家庭,容易引起回迁家庭道德产生变化,甚至是道德失范,这对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天下之本在家”,我国历来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家教、家风、家训等都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表现,通过家庭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文明道德建设。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对于拆迁补偿中的家庭道德失范现象要给予充分重视,尽可能避免出现家庭不道德、不文明,努力让千家万户共享国家社会的发展的成果,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点。

参考文献

[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95页.

王恒生.家庭伦理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

[EB/LO].http://house.people.com.cn/n1/2016/0909/c164220-28702681.html.

彭希哲,胡湛.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5(12):113.

[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