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理论课”项目学习设计研究

2019-09-10 18:22姜丽娇张旭
教育·项目学习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学习理论课

姜丽娇 张旭

摘 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政治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理论课)不易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山西省实验中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选择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创新课堂学习和教学模式,并试图总结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可借鉴和推广的普遍方法。本案例基于“评价先行、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以理论性较强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为例,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设计了“调查身边的经济实体并撰写调查报告”的项目。本项目将课内和课外打通,使学生在课堂研究和社会调查中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并在调查和反思中进行理性思考,全面了解和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 理论课 项目学习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课标的‘习得性’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FHB17058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界普遍认为可分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教学实践发现,道德、心理健康与法律板块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情境创设相对容易,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也相对容易落地,但国情板块中的一些政治理论性强的内容则不易设置情境,也不易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像国家制度的相关内容,传统上一般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此模式下许多学生有“国家制度只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理论总是枯燥”等看法。而这部分理論性强的课程内容恰恰承载着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任务,也同时与其他如“乐学善学、社会责任”等素养紧密相连。对这部分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同样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生活化的,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已无法充分完成这部分课程内容所承载的任务。在突破“理论课”的学习瓶颈中,项目学习这种以真实任务来驱动的学习方式自然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中。下面就以《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项目学习设计为例,研究“理论课”的项目学习设计及其相关教学模式。

一、明确项目设计的依据

1.以落实课程标准与学科素养为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依据,故开展项目学习也必定以此为设计的总依据。具体来说《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相关依据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2.5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由此可见,本课所对应的项目应当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的经济现象能进行理性认识”为目的。为此,本课应通过设计项目,让学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比较,从而理解宪法为什么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 “调查身边的经济实体并撰写调查报告”的项目学习方案,旨在让学生走入到现实中的经济实体中去,亲自了解各种不同经济实体的特点,探索其存在的意义,进而认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此项目设计目的除了知识点的落实,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本项目围绕“政治认同”“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培养进行设计和开展,通过调查探究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成为智慧。为了完成调查报告,学生在采访调查中会了解到该经济实体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给太原市甚至全国带来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所有制性质及作用,了解国家基于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各所有制经济的支持政策,使初中生增强政治认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将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理论课”的项目设计既需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符合教学实际,能具体操作。例如本项目以生活中的经济实体“调查”为依托,让学生在做中学,于学中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了解、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升学习兴趣。从班情角度看,班级容量大概在50人左右,可以分成6 ~ 8个项目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选择调查不同经济实体,这样既避免了项目成果的重复,又避免了任务的单一,保证了项目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二、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项目的驱动问题及成果设计

驱动问题和成果是项目学习的“指南针”,学生在“指南针”的指导下方能有的放矢,规划自己的自主学习。因此驱动问题及成果的设计不仅要有“宏观目标”,还要有“微观指标”。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宏观目标”是一种学习的目的,而“微观指标”则为项目的评价标准之一。本课项目学习驱动问题的“宏观目标”是:各小组选取调查一家经济实体,分析其所有制性质和作用,据此撰写调查报告;“微观指标”则是对“调查报告”的内容进行一些规定性的设定,使得任务完成符合学习目标,具有学习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任务布置之始就应对最后要形成的“调查报告”成果进行规范性要求,用评价表的方式下发给学生,见表1。

以上评价表是项目学习“以终为始”的体现。评价表是学生项目学习的目的和指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方向。因此教师对项目设计的第一步应当是项目成果和评价量表的设计。

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理论课”的项目学习实施过程是以社会实践为支撑和基础的,学生社会实践的进行则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规范性和方向性指导,否则将会出现实践活动混乱、目的性匮乏、浪费时间等问题。因此项目实施的过程需要进行任务分解性设计,使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完成学习,完成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任务分解首先要分解的是项目目标,在具体分解的小目标下设计需要完成的探究内容,即对总任务进行细化,设计出几个子任务。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遵循以下 4 个原则: (1)任务要以具体项目目标为依托,与项目学习目标紧密联系。(2)任务在具体的项目学习环境下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实际。 (3)任务描述要清晰,成果及其评价方式须明确。 (4)子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连贯性。分解出的每一项具体任务均需要从学生和教师角度进行任务规划、评价规划。以本课的项目学习任务分解为例,如表2。

结合上述图表,这里尤其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支撑工作。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陷于“任务交给学生,教师只管结果”的误区,忽视了教师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教師的主导作用应当把握以下几个领域:(1)把握课程目标和项目学习目标的关系,围绕目标设计项目任务,项目任务要为课程学习服务;(2)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动员工作、监测工作、服务工作、评价工作。

3.项目学习结果展示阶段与课程学习结合的设计

本项目学习的初心在于服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课”学习,因此项目学习最终仍需要以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为目的。本项目的展示成果是各小组对一个经济实体的“调查报告”,但本课课程目标即“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并不仅仅是通过一个经济实体就能完成的。此时,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综合分析”的环节,才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意义。例如,某小组在听取所有小组展示后所填的汇总表节选,如表3。

本案例的项目展示阶段,各小组除了要展示本组的调查报告、听取并评价其他小组的汇报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将听取到的他组的成果记录到自己的汇总表中。之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比较、分析和整合各种经济实体的相关调查结论,实现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不仅提升了他们认真倾听他人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记录、总结、归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习目标的最终落地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交流感悟,将原本高高在上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与身边生动的现实,进行有机结合。国有经济也好,私营经济也罢,它们对国家及公民的重要影响自然成了学生个体的生动感受。“理论课”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的灌输和说教,而变成了真实和生动的体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油然而生。

三、结语

本案例中的项目把“理论课”变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和体验。项目设计从感性中来到理性中去,锻炼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整合分析能力、从个别到普遍的归纳能力,加深了其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理论课”不好学、不好教问题的突破找到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提供了项目学习教学的可借鉴模式。实践表明,项目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然,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要有较强的目的意识、前瞻意识、设计意识,项目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设计和支撑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耿静.基于项目学习的学习过程设计研究:以初中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0): 45-4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学习理论课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