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的比喻艺术

2019-09-10 07:22邹甜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

摘要:《围城》中的比喻有600多处,《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当中包含了多种比喻手法,如,博喻,曲喻,明喻,暗喻,引喻等等。小说中比喻的形式也是不落窠臼,新颖别致,使得深奥的地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比喻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不仅仅可以深化主题,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比喻可以描摹环境,起到良好的渲染气氛的效果,比喻还可以很好的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化,读者可以轻松的在身边找到相同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感知人物。

关键词:《围城》;围城比喻;钱钟书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9-0000-00

0 引言

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小说中的比喻艺术更是值得称道,小说当中运用了600多种比喻,比喻的形式多样,风趣幽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化主题,描摹环境,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人物形象。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经过多次再版,翻译成20多种文字,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你我的强烈共鸣。

比喻可以对事物的一些特征进行渲染,使具象化,引发读者的联想或者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还可以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具体化,帮助人们理解深奥的道理,运用比喻可以使陌生变得熟悉,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

《围城》中运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如曲喻,象征,讽刺,博喻等,尤其是比喻的运用,使人拍手称奇。围城当中的比喻运用随处可见,共有六百余处,其中明喻又最多,共543个,暗喻68个,借喻52个。可见钱先生的匠心独运。

《围城》中的比喻不仅仅是形式丰富多样,而且风趣幽默,通过传神的比喻,将比喻意义鲜活话,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通过巧妙的比喻,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刻,深化了主题。

1 丰富多样的比喻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运用了很多种比喻的手法,这些比喻可以使读者深刻的感知抽象的事物,加深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联想和想象,这些修辞还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具象化,简单化,通俗化,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小说中的明喻。

明喻是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比喻,它可以简单,直观地用喻体来表现主题,读者可以轻松的明白寓意。“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轮胎泄了气自然是扁扁的,这里将方鸿渐的自尊心比作是橡皮轮胎,简单,直观却也形象。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纸浸湿了油就是一副油亮却也半透明的状态,这样的比喻形象的将有些明亮又有些漆黑的夜晚描绘出来。

同时小说中也有引喻。隐喻意为了说明道理,借用故事,寓言或民谣,民间谚语来作为喻体所形成的比喻。用具体的东西来比喻具体的东西,把看似貌合神离的东西联系起来。如“狗为了寻求水里的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这里用狗来比喻人,将婚姻比作是肉骨头,用具体的东西来比喻具体的东西,简单形象,把婚姻那种让人向往,但是得到了之后却又要对以往惆怅的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

小说中还有借喻。借喻即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她手上生的五个香肠,灵敏得很。”这里巧妙的将欧亚大旅馆的老板娘的手指比喻成香肠,未告诉读者主体是手指,但是通过这个比喻就能使人马上联想到鲜红油腻的如香肠般的五指,通俗易懂。

小说中还出现了反喻。反喻是用否定的语气所构成的比喻,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方面去设喻,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如“这莱馆的菜可真是别有风味: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不酸。”鱼已经登陆了几天,说明这条鱼不新鲜,肉潜伏在水里,说明肉也已经不新鲜或者是编变质了,除了醋之外的其他东西都是酸的,说明其他的东西都已经变质了。

如“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这句话一口气用了四种形象的比喻,这吻分量轻,范围小,准确而且细腻的表现了这种若即若离的亲近,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人物在这种情景下得微妙心态。“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就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蟆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这里用了三个比喻,形象的描绘出了法国人的贪婪,无耻的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钱钟书在小说是非常善用各种比喻来取得非同寻常的表达效果的,而从这些比喻也可以看出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小说的形象生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各种感觉都调动联通起来,以取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2 比喻的不落窠臼,新颖奇特

比喻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落窠臼,新鲜别致,给人一种全然一新的感觉。用不同于普通的比喻的方式来作喻,将喻体形象化,道理通俗化,比喻幽默化,給读者传递一种全新的比喻感受。比如下面的这些比喻句,很能看出这一点。

“赵辛楣和方鸿渐拉拉手,微兀的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下,好像方鸿渐是页一览而尽打字幼稚园的读本”,这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赵辛楣误把方鸿渐当成了情敌,居然将人比喻成了“读本”,这“读本”当然在赵辛楣眼中是一览而尽的,这也形象的比喻出了赵辛楣的对方鸿渐的蔑视,既然是情敌,又怎么可能是什么名家之作,自然只能是幼稚园的读本。

“心像和心里的痛苦在赛跑,要跑的快,不能让这痛追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阻挡这痛苦的追赶。”如果仅仅是用程度副词来表现人方鸿渐失恋之后的痛苦之情,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但是钱先生将痛苦这样抽象的东西进行比喻,就能让读者感觉就像两匹马在奔跑,一个标签是心,一个标签是痛苦,形象生动。让读者的思绪也跟着奔跑起来。

“急得在冷风里出汗,微薄得不算是汗,只譬如情感的蒸汽”将汗比喻成情感的蒸汽,蒸汽是那么的滚烫,但是却稀薄,无法触摸,表现出了他此时复杂的心情“.鸿渐知道今天的睡眠像唐晓芙那样的不可追求,想着这难度的长夜,感到一种深宵旷那一晚,山里的寒气把旅客们的睡眠冻得收缩,不够包裹整个身心,五人支离零碎地睡到天明。”旅途上的方鸿渐是那么的孤寂,凄惨。

“野独行者的恐怯。辛楣不理他,鸿渐无抵抗,无救援地让痛枯蚕食虫蚀着他的心。”无论是情感的蒸汽,还是痛苦,这些都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这些喻体在外形上和本体本没什么相似之处,但是钱先生运用巧妙的手法,使得读者通过想象,跨过距离的鸿沟。

3 比喻的风趣幽默

钱先生是公认的幽默大师,他的文笔犀利,角度新颖,《围城》当中的比喻,充分的体现了钱先生幽默大师的性格,总是神来一笔,不仅给作品增添了美感,更是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他不是直接的通过简单的比喻表现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用一种风趣幽默的手法让读者在欢笑中明白的道理。

讽刺是以嘲弄与蔑视的态度表现生活,讽刺也是站在一个尖锐的角度来揭示人性的丑恶,不同于指责和批评,讽刺带有一种幽默的笔触,是批评的一种升华,是更加辛辣的指责。幽默则是笑中带刺的去表明一些道理,通过风趣幽默的比喻可以对生活进行一番新的诠释。

《围城》当中所表现的在幽默中尖锐的讽刺,正是通过比喻这种特别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的奇妙效果。如下面的比喻句:

“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通过这个简单的比喻,读者的脑海中马上变回浮现面试油光,脏兮兮的乡村小馆子的肮脏的桌子。可见这个小馆子的卫生条件之差。揭露了欧亚大旅馆名不副实的真相。

“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这句话是讲的西贡酒家里所谓的美味佳肴可见是多么的“奇特”。

“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鸡在里面洗过一次澡”,这个比喻幽默的讽刺了,堂堂三间大学的系主任请客吃饭居然如此吝啬,寒酸,哪里是鸡汤,不过是清汤寡水的“鸡的洗澡水”罢了,哪里有大餐宴客的意思。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这一串不相宜的事物写的是方鸿渐和鲍小姐这两个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样子。主人公方鸿渐一心想讨鲍小姐的欢心,便邀请鲍小姐吃饭,本想借着这个饭局拉近两人的关系,但是没想到上的菜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已经“登陆几天”说明这个鱼是几天前就打捞上来的,已经不新鲜,“长期潜伏在水里”说明老板为了隐藏这个不新鲜的鱼肉,把鱼泡在水里,表现了这个菜品的拙劣,也表现了这个店的老板,只想着子挣钱完全不顾顾客的身健康,折射出这个老板人品的拙劣,犹如潜伏在水里多天的烂肉一般。

“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莱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 形象的将国民党那些所谓的上层官僚比喻成车,他们口头上高喊着要全面抗战,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实际上确却是消极应战,根本无心应战,不过倚老卖老,忽悠人民群众罢了。

“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人造战略上的撤退”,这个句子看似在写批判方鸿渐,实则是在说这段时间国民党的表现,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国民党却可笑的说在保存实力,难道要当外贼踏破国门,国民党的实力是留下来给外贼端茶递水的吗?实则国民党是要卖国求荣。不顾国人死活。当然此句也是在批判像方鸿渐这样的整天用牛津,剑桥来标榜自己,招摇撞骗,实则不学无术的文人,根本没有将自己所用以致用。

“据说曹元朗在十五岁时早下决心不结婚,一见了苏小姐,十五年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标榜为“全是夭性”的褚哲学家“害馋疥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睛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些突破眼眶迸碎眼镜。” 钱先生运用轻松简单的幽默,却揭示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整天用信仰,原则来标榜自己,什么十几年的决心,却也抵不过一见倾心。虚伪的精神世界,在现实面前就像豆腐渣工程抵不住小小的余震一样,哪怕是一点刺激便轰然倒塌,多么可笑的决心。以“害谗痨”的眼神比喻褚慎明,他用色眯眯的眼神看着苏小姐,仿佛是很久没有吃到肉的乞丐,突然看到了一块肥美的鲜肉一般口水止不住的流,十分逼真的刻画出储慎明好色的本性。

4 《围城》中的比喻的文學价值

钱钟书说:“比喻正是文学的根本。”《围城》中的比喻和小说完美结合,使得人物的刻画更加深刻,情节推进更加迅速,主题深化等等。是一种新形式的艺术加工方式。

4.1刻画人物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描写他们的时候,也通过不同的比喻来描写。准确的表现出每个人身上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写鲍小姐“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 …你们男人的脾气全是这样!”鲍小姐说话时,就像每个男人的性情她都了如指掌。通过这两个例子,读者可以明白的感受到鲍小姐有别与其他女子的开放,外向。传统的中国姑娘哪敢这么说道男人,一提及男人便该娇羞或规避的。她灵动的双眼和圆嘴儿也为她的娇俏性格锦上添花。

苏文纨是一个家世好,学问好,长得又漂亮的大龄剩女,因为自己如此好的条件,也就造就了她孤芳自赏的高冷性格,写苏小姐“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苏文纨才对方鸿渐点点头,伸手让嘉柔拉一拉,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试试烫不烫,脸上的神情放佛比嘉柔高出一个头的拉手,眼光超越嘉柔头上。贴切的把苏小姐那种骄傲和高冷的表现出来。而对于贵妇人“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像是储蓄着多情的眼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把她的眼袋比喻成热水瓶,可见她的眼袋之大,而谋杀案的小说一般都是惨不忍睹的,那么将沈太太的口腔内部比喻成此则形象的表现出了沈太太那副丑陋,恶心的嘴脸。

4.2深化主题

《围城》描写的是一群3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喜怒哀乐,他们在自己的围城当中挣扎,彷徨。《围城》当中说到婚姻时,钱先生是这样表达的,婚姻就像是鸟笼,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结了离,离了结,最终也没有个结局了。

“围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词语,看似小说中的人物在进与出这个困境中挣扎,其实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我们在生活当中何尝不是这样呢?一次次的走进困境,走出困境,再一次的走进。

就这样无休止的循环着,人生就这样一天天的度过。就像方鸿渐,经过了几次恋爱的失败,最后只能和自己不爱的孙佳柔结合,经历了事业的失败,即便他是所谓的留学生,在现实面前也不可能因为这个身份而得到豁免,不爱学习,只能买一个假文凭来混淆视听,但他骗得了家人,却骗不了自己,经济的拮据,家庭矛盾的一次次爆发......苏文纨喜欢的是方鸿渐最后却无奈和曹原朗结合,他们总是在生活的围城中识不破也跳不出。

4.3描摹景物

在《围城》当中,虽然对于景物的比喻不是太多,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的精彩,对于景物的描写,可谓神来之笔,锦上添花。

“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的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这是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恋爱无疾而终时对雨的描写,风雨本是无情的东西,钱先生将其比喻成水鞭子,表现出了唐晓芙对方鸿渐剪不断理还乱的难舍之情。

“这雨愈下愈老成,小点贯串成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疲似的小渦,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雨下得越来越老成,说明这雨下了很久,而且没有停的意思,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除了方鸿渐求学之旅实属不易。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疏月亮想形容为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余量和轮廓清新。

“云雾里露出一线月亮,宛如一只挤着的近视眼睛。洲月亮从蓬松如絮的云堆下无牵挂地浮出来,原来还有一边没满,像被打耳光的脸肿了一边。”看似风趣幽默的语言,也算是为方鸿渐无聊的旅途增添了一些快乐。

5 结语

《围城》取喻于生物,取喻于日常事物和自然景物,取喻于封建礼教,取喻于国政时弊,取喻于西方文化和抽象事物,可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钱先生尖锐的笔触刺破了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深刻的比喻,诠释了“围城”。

6 致谢

本文得以完成,必须要感谢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唐敏老师,唐老师在论文开题前,与我进行深入的讨论,并给我详细的讲解了《围城》的意蕴及《围城》中所涉及的比喻类型,一一举例解析,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唐老师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对我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因为有唐老师的帮助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温锁林.喻海明珠---围城比喻研究[M].山西大学学报,1994.

[3]江林森.《围城》比喻解读[M].河北大学,2004.

作者简介:邹甜(1991—),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围城钱钟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钱钟书养生趣谈
最短的情书
一次“遗忘”
社交电商的“围城”
钱钟书用《围城》还人情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围城之围城
欠一杯不醉
围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