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先进与不足

2019-09-10 07:22李慧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本原唯物主义虚空

李慧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探究,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一面是唯物主义学派,从泰勒斯的“水本原”,经历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发展到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另一面是唯心主义学派,由色诺芬尼的“神理论”进步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德谟克利特丰富的“原子论”观点突破了长期的哲学瓶颈,但其仍有不足之处。

关键词: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一、原子论的概念与内涵

原子论最初由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伯基提出,后由德谟克利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原子论的核心在于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在这里,原子被认为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现实中,正是通过原子数量、位置以及次序的变化来组合成性质各不相同的事物。原子作为微粒需要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这个空间就是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虚空”,只有处于这一空间内,原子的存在才是符合情理的。

原子与“虚空”相伴而行,缺一不可。在“虚空”的维度里,原子分离组合,变化莫测,由单个的“一”组成了实在的“多”,构建了自然世界里的一花、一草、一木等。除此之外,“虚空”的状态为原子的运动提供了可能。“虚空”让充实的东西相互之间存有间隙,这个间隙成为了物体运动的前提;如果没有间隙,那么万物只能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原子之间就不再有分离的机会,世界只能变成混沌的一体。

二、原子论的先进之处

原子论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从根本上区别于艾利亚派的唯心主义,但与伊奥尼亚派的朴素唯物主义也有巨大的不同之处。

(一)由朴素唯物主义向机械唯物主义转变

传统的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单纯的归结于一种物质,如泰勒斯将世界的本源归于“水”,认为水滋养万物,大地漂浮于水之上;而赫拉克利特将“火”视作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存在于火的燃烧与熄灭之中,世界的秩序决定着火的活动分寸。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脱离了前者将世界的本原固定为一种特定物质观念的局限,他将原子这种微粒视为真正的本原,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二)初级的物质守恒原理观念

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物质实体的产生和消灭被视为不可分割的粒子的组合和分离。处于“虚空”境界里的原子,其数量是极其巨大的、不可数的,但是物质实体数量的变化又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实体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原子总量的增加,相同地,实体数量的减少也不能认作是原子总量的减少。正是由于原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们在某一时刻会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实体,在另一个时刻又会由于分离导致实体的消失,亦或者由于原子次序的改变而使原有事物消失,使新兴事物出现。总的来说,物质实体数量的更替变化并不会影响原子的总量,物质守恒的原理在这里已被素朴认识到。

(三)抽象的哲学辩证思维

德谟克利特在哲学思辨上有一定成果,对其原子论的观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德谟克利特的宇宙观里,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所架构而成的一种结构,原子在“虚空”里运动,与“虚空”一起成为世界的本原。原子不断地组合分离、运动变化着,以不同数量、次序和位置组合起来,在虚空之中产生各种物质实体。即使原子分离,物体也只会发生变化而不是彻底的消灭。在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中,“存在”不等于所是的东西,“非存在”不等于不是任何东西,他认为“既有存在,也有非存在”,因而具有简单的辩证思维特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三、原子论的不足之处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前人的观点相比虽具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具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充实与运动的悖论

在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中,原子与“虚空”都是世界的本原,“虚空”还是原子运动的条件。但是“虚空”是否是原子运动的原因?他并没有提出合理的解答。在麦里梭的观点里,非存在是什么也不是的虚空,而存在是无所不在的充实。原子作为存才在数量上是无限的,本应该结合成不可胜数的物质实体,弥补整个“虚空”的领域;但是“虚空”却被当做是充实的东西之间的间隙,使充实的东西彼此分开成为众多的东西。由此充实的事物与“虚空”的间隙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运动能否产生也就具有较大争议了。但事实上,由于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因而必定与“虚空”相结合,这样原子在虚空中就处子永恒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外力的推动。德谟克利特“空虚”产生间隙的说法反而将人引入谬误之中。

(二)机械性的思维模式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超越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不再将世界的本原局限于实在的客观物质,但是其原子论的观点又不自觉的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在原子论中,原子在机械的组合运动中创造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不能把自然现象理解为一个过程,仅仅把自然运动看作是周而复始的原子运动。企图从机械的原子运动来解释世界的一切变化,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不利于调动人类的积极性,阻碍了世界的向前发展。

(三)不彻底的思辨性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性质只与充实和虚空相关。原子的位置在虚空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其形状是充实东西的体积大小,次序是在虚空中的排列。随着原子位置、形状与次序的运动变化,虚空的内在实质也在相应改变。并且,亚里士多德指出,原子的数学特征不能解释物理运动。在这里,德谟克利特虽然看到了原子与虚空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更偏向与简单的决定关系,没有看到原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正因早期原子论长期停留在不彻底的思辨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原子论的经验研究。

四、总结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观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上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他摆脱了物质的局限,将世界的本原归于最小单位的“一”——原子,再加上其一定的抽象思辨模式,对古希腊哲学带来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思想仍然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理论具有明显的机械性,需要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盛根玉.《德谟克利特倡导的古希腊原子论》.[J].化学教学.2010年第9期;

[2]卞敏.《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认识论探析》.[J]. 学术界.1994年第6期;

[3]許珍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剖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第12期;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0)

猜你喜欢
本原唯物主义虚空
你在黑暗中看我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精神生态学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虚空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