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关于学生入党培养考察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 07:22宋力行刘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学生党建综合评价

宋力行 刘莹

摘要:本文立足于北京城市学院2018年党建创新项目,结合北京城市学院校党委对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对学生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发展的培养与考察进行实践和探索,充分抓牢抓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保党员发展质量,确保学生党建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也希望为高校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学生党建;党员发展;综合评价;培养考察

引言

高校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做好学生党员发展是夯实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将会有力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规定:发展党员工作应当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过程控制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考察,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具体措施。

湖南科技大学黄伟教授在《加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过程控制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存在党组织对培养对象情况了解不全面、培养联系人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分新发展党员发展前后反差大等问题,分析其存在原因,与培养对象考核制度的缺失、培养联系人监督机制的缺失、继续教育不足且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关。[1]这正说明,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健全对于学生党员发展对象质量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际,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认为:有效地控制发展过程的质量,构建学生入党培养与考察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对此,本文将从制度、选拔、教育和践行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培养与考察制度上把好质量关。制度要具有客观性、准确性以及广泛性,且更具有说服力,要从德、智、体、美、劳这几大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考察。将培训与考核、培养与考察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起至党员发展完成整个过程。第二,从选拔上把好质量关。前期选拔对象主要包括三大主体,即申请入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对这三大主体的综合评价是发展成党员之前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掌握其日常综合表现,这也是发展对象的拟定和党员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三,是从教育中把好质量关。学生被推优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教育,在此阶段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使得培训更具有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质量。第四,是从实践中把好质量关。对于发展对象的考核还要从班级到支部、从群众到党员、从学生到教师几个方面联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培养其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党员职责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服务习惯,真正在生活中践行党的宗旨。

本文立足于北京城市学院2018年度党建创新项目,基于北京城市学院顺义学管第七、第八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性的实践与探索,以支部中长期从事党员发展工作的教师党员组建项目组成员,具体梳理出学生党员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探索建立了培养与考察综合评价体系,并由此展开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思考。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态度有待端正。

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风向标,是榜样。由于有效机制和固定制度的不完善,个别学生党员在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上出现怠慢消极的现象,没有从一名党员应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理论修养的高度出发,在日常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的活动中,学生党员的“理论短板”反映明显,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不强,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与现实工作脱节。

个别党员在落实工作中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党员发展工作是支部工作的重点,也是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党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以贯之,遇事坚持原则。计划性、系统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直接体现在党员发展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就会出现出勤较差、理论讲解深度不够、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思想引领上缺乏张力等问题。

(二)学生党小组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虽然根据《高校学生党建标准》和《党支部工作规范》等规章,依据实际情况和工作中的具体需要,我们尝试从党支部层面研究制定了学生党小组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但学生党员对党小组的组织形态和工作思路上依然存在工作概念不清晰、工作方法不明确的现象。缺乏与广大同学悉心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做事瞻前顾后,对分配的工作保持旧思路、老看法,自然使工作难以落到实效。

同时,作为学生党员,有时会片面追求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单方面完成支部交给的直接任务,缺乏配合意识,这样也会引起党小组内部组织松散,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的宗旨意识就会被忽视。

(三)培养联系人及入党介绍人需要加强进一步培训

培养联系人及入党介绍人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2]在发展新党员中应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考察,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学习等情况应及时了解和指导。通过调查发现,在考察发展对象时仍然存在过分重视学习成绩的高低而轻视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政治立场以及入党动机等原则性问题的考察;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会引起在发展材料审核中出现漏洞和拖延的现象。在开展群众座谈中,应充分加强对其在规范、程序上的学习培养,以期从最初环节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

二、尝试创新建立培养与考察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2]发展和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次组织研讨,征求、借鉴各方面意见,项目组中在支部担任支委的成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工作情况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合理分工,分别从自身专长出发展开研究和思考。

(一)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框架

首先,项目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基础,同时搜集整理了党员发展的相关工作章程,如《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党支部工作规范》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其中关于党员发展的程序和规定进行深入领会,找到章程、文件中关于党员发展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并梳理汇总成具体要点。

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立足于北京城市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对《北京城市学院学生手册》中关于学生评奖评优、日常表现考核的相关规定进行筛选梳理。

最后,进行汇总,整合出支部党员发展的大致框架。根据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党员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在充分总结分析学生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体系框架,结合参考团推优的硬性指标和具体程序,将框架进一步具体化、条理化、清晰化。形成对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的具体推荐程序和考察培养综合指标。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主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全过程综合考察的原则,把团总支推荐上来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多方位多渠道考察。即以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宿管中心老师、团总支、党小组以及基层班集体多渠道、多方面联名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考察。

(二)综合评价体系从五个方面具体展开

1、政治立场必须坚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 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因此,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考察的第一方面,这就要求被考察的对象必须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从周边同学利益出发,帮助同学们共同进步。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4]。即要求被考察的对象必须要有对党组织的高度忠诚感和积极的参與意识。

2、要有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即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3、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及社会服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检验和锻炼。

4、个人学业成绩及综合表现。对于发展党员的重要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应在学习、工作各方面都是同学们中的佼佼者、标杆,将所获荣誉奖项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市级以及校级几个层次,对其学习、工作情况的突出表现进行清晰把握。

5、在集体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求对考察对象引领所属的班级、宿舍在各项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为了将以上五大方面具体细化落实,经过前期的摸排考察,综合分析,研究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评价细则》,并在2018年的党员发展工作中,以逐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方式,具体落实落细,为支部党员发展工作摸索出一套特色工作思路和方法。

三、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及效果

1、以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为方针,采取递进式晋级管理模式,真正把入党培养与考察工作做细、做小、做实。

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在创新学生入党培养与考察的工作机制。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发展中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树立看人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思路观点;其次,在培养教育上,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建立拓宽培养思路,提高教育视角,不仅继续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修养,更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以及党员管理的重要尝试,必须要有明文细则的支撑。以《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评价细则》为例,通过明确在政治立场、专业学习、综合素质表现等几个方面内容,从而更清晰、直观地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综合素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对后期的党员管理考核也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

培养与考察中,扎实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支部以教师党员为引领指导,学生党小组为实施平台,学生党员带头学习,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集中培训,参与旁听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党小组会等集体会议。摸索出递进式晋级管理与考察方式,形成对低年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考察、对低年级优秀学生和高年级发展对象重点培养与考察的综合评价体系。

2、切实做到以质量为核心,强化队伍建设

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以“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为工作要求, 在培养、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一个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认真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确保新党员个体质量和支部整个党员队伍健康发展。

坚持遴选对象要“严”,真正做到把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贯穿综合评价体系,从入党动机、入党标准、组织员培养、发展程序以及入党后的继续跟踪教育等几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严格遵守党员发展程序,严格落实团推优、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确定人选和重点培养五大环节。

综合评价体系的另一落脚点就是在对纪律的要求上。严肃培训出勤考核纪律,狠抓组织形式、内容、时间落实;在考察工作上,做到考察材料、内容、跟踪谈话落实。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党员标准教育,激发学生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政治热情。

同时,综合评价体系在培养联系人对发展对象提供推荐意见后,以《发展对象推荐表》为依托,征求其所在班级、学部团总支、专业教研室、宿舍区、党支部五大方面的意见,全方位考察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确保党员发展对象表里如一,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结语

培养与考察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充分做到将培训与考核、培养与考察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劳这几大方面360度无死角、全方面综合评价贯穿于学生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起至党员发展完成整个过程。

力求整合培养与考察的各环节,帮助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对象的身份转变,对学生在党员发展道路上的综合评价更具有完整性。注重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教育质量,更具有时效性,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质量。对于党员发展的考核从班级到支部、从群众到党员、从学生到教师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其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党员职责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服务习惯,真正在生活中践行党的宗旨。同时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供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加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过程控制的实践与探索》,黄伟,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

[2]《强化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责任的路径及措施》,黄珊,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4

[3]《抓好“五个规范”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张薇,新长征,2015.9

[4]《新编党的组织工作实用手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03

作者简介:

宋力行(198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莹(1984-),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1300)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学生党建综合评价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