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廉政教育论述

2019-09-10 07:22冯雪梅温瑞纪元杨硕张桓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思政课大学生

冯雪梅 温瑞 纪元 杨硕 张桓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大学时期是思想定型的关键期,抓住这一时期开展廉政教育意义重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丰富,素材多样,利用这一平台加强廉政教育,能够增强趣味性、保证实效。利用反面素材警示、利用证明素材引导、利用教学实践基地使其身临其境地体检,是发挥好这门课程作用的着力点。

关键词:思政课;廉政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党和国家严厉惩治腐败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种植“廉洁基因”,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思政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强化大学生廉政思想的重要途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四门思政课之一,有丰富的廉政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筑牢大学生廉政思想根基的必要性

高校的特殊地位和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筑牢大学生廉政思想的根基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高校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寓意将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会走向社会并且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会成为社会中的各级各类干部。“他们的廉政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社会的清廉指数。”[1]他们的廉政情况直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目前,高校教师道德失范、学术不端的事件频繁出现。高校校园内个别教师和学生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评优、入党、保研、学生干部选拔、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出现腐败行为。这表明,当前高校廉政教育的缺失及廉政教育的急迫性。

(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成型的关键期

当代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经历了社会的重大变革。他们比较关心政治,有着较高的政治热情,有着强烈的爱国意识。但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思想上容易出现波动性,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所以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去占领思想阵地,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定会乘机而入。只有把握这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才会在思想上筑牢廉政的堤坝,才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程培养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二、利用“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意义

利用“纲要课”开展廉政教育的优势在于,既可以增强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又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一)增强廉政教育的实效性,筑牢廉政意识的根基

廉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利用“纲要课”开展廉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而不额外增加学生的负担。“纲要课”利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反面素材予以警示、正面素材加以引导、实践教学以切身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共产党持之以恒反腐倡廉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反腐工程的理解,自然希望以身作则,为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助一臂之力。大学生的廉政意识的形成是在历史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是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的,自然影响力是持久的。只有筑牢大学生廉政意识的根基,才能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走向社会以后有强大的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成为廉洁奉公的一份子,为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献计献策。

(二)廉政教育的典型素材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思政课改革重在改课程形式,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摒弃“填鸭式”教学,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山东省某大学思政课堂教学调研结果,82.9%的学生对廉政文化内容印象深刻,55.8%的学生认为应当进一步在高校思政课中引入廉政文化[4]。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反腐事件的高度关注、对当今社会大力度惩治贪污腐败非常关注、对历史上反腐倡廉的人物事件非常感兴趣。利用“纲要课”进行廉政教育,可以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时候,密切联系现实,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感,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亲切感。比如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贪腐案: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时,适当介绍我国当前阶段的反腐形势,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论述,学生自然能提起兴趣,学生感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这反过来将大大提升开展廉政教育的效果。

三、利用“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着力点

“纲要课”是高校四门公共必修课之一,具有思政性和历史性的双重特性,承担着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利用“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需要从以下三点着力。

(一)利用反面素材对大学生进行警示

“纲要课”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至今将近180年的中国历史,包揽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跨时间段长、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依托这段时期很多的经典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

鸦片战争以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多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许多官员贪污腐败,克扣军饷,有的甚至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这样腐败的清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能不失败呢?毛泽东在总结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明确指出失败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近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平天国的领袖,在定都天京之后,贪污腐败,生活奢侈腐化,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因他们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导致内讧不断,力量分散,元气大伤,最终导致运动的失败。

新中国第一贪腐案的主角,劉青山和张子善曾在战争时期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倒。他们利用公职以权谋私,在短时间内贪污旧币171亿6272万元(相当于今币171万余元),导致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本人最终被执行枪决。

以上一系列的反面案例无不警示学生贪污腐败的害处,告诉他们廉洁从政的重要性。

(二)利用正面素材对大学生加以引导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集中体现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理念和经验,展现了一幅幅廉洁从政的经典画面。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就特别注重廉政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舆论监督、全员参与、法律惩处等途径防止贪污腐败的出现。[2]1932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项英写的《反对浪费严惩贪污》一文,指出“这个时候,谁要浪费一文钱,都是罪恶。若是随意浪费,实际上就是破坏革命战争。至于吞没公款、营私舞弊等贪污行为,简直是反革命的行为,那非用革命的纪律制裁不可。”“贪污是苏维埃政权下,绝不准允有的事,如若发生呢,即是苏维埃政府羞耻。我们号召工农群众起来,帮助政府,来反对各级政府浪费钱,驱逐各级政府中的贪污分子出苏维埃,对于一切浪费经济、特别是贪污分子,都要给以严重的惩办。”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廉政建设投入了很大精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普遍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3]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都强调要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在西柏坡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示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政权后要经受住考验。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党风廉政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可见反腐工作地位之重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合力,促进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厉惩治腐败,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一点一滴抓起,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在慢慢地改变中移风易俗。

如上述所言,历代共产党领导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正面教材,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来做任何工作都要守住廉洁底线。

(三)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培养廉洁意识

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是“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地方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程,是“纲要课”活的教材。教师可以依托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廉政教育素材,以实景、实物、实例为载体,搭建廉政教育大课堂,开展廉政教育,使大学生在与革命英雄的对话中,激发廉政思想,实现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升华。

大学生可以在甘肃省的会宁红军长征胜利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寻找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廉政事迹,感悟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系群众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将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自觉增强廉政意识,走好人生新长征。

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追寻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踪迹。聆听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叮嘱:今天我们就要上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使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支有纪律的新型军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共产党廉政意识的认识。

大学生可以在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重温共产党孕育新中国的历程。触摸七届二中全会的现场,感悟毛主席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中强调“两个务必”,谆谆告诫共产党员千万不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前打败仗。体验共产党是依靠廉洁从政、团结奋斗的精神赢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西柏坡纪念馆之中还有一个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大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共产党廉洁从政的历史,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反腐倡廉不是共产党的口号,而是一直以来脚踏实地的做好了,这才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富军.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6):64-67

[2]熊长耕.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1989(6):42-46

[3]李朝阳.延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及其启示[J].學习论坛2015(7)26-30

[4]石逸文.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的途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24-25.

(河北医科大学 050017)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思政课大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刍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腐败行为的产生及预防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学经典为支点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