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教学应用模式

2019-09-10 07:22卢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财会会计信息化应用

卢燕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给财会行业也带来巨大冲击。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对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财会类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财会行业发展现状,针对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的改革策略与创新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应用新;财会;应用

会计信息化视域下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和娴熟的财务实操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化财务管理管理手段。基于此,本文从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针对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展开论述。

一、革新教学理念,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财会类课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轻视信息素养培养和信息技能锻炼的问题,导致学生一旦面临真实的信息化财会工作环境就感到无所适从,难以胜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理念,构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

例如,传统财会课程往往采用“1+1”的教学模式,即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财会类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程序、数据库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各行其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财会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相互彼此之间的融合与搭配,而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和学分也往往少于财会类专业课程。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之下的应用型财会课程中,学生的信息化财务工作水平显然无法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开设“商品化会计软件分析与评价”、“会计信息化方案中软件操控与硬件技术”、“XBR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等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财会类课程,实现财会类课程中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和信息素养的教学整合,以一体化财会网络教学为主要平台,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和信息素养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协调的发展。

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的信息化办公奠定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传统的财会类课程往往采取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纸质化和实物化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为主,信息化和网络化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为辅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财务工作中的信息化素养始终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合作、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以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财务相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提高岗位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一个小组任务:请根据所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财务资料的存储、归档、共享与备份。同时,请大家结合任务过程思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中的应用,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和刻板的实操训练融入到仿真的任务情境当中,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信息化办公环境中开展会计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求。

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化岗位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使学生的专业水平满足真实的岗位需求。因此,会计信息化視域下的应用型财会类课程,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渠道,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产学研结合、社会调查、技能大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岗位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自身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下发岗位调查任务:请大家认真总结岗位实习过程中应用ERP财务管理软件处理财务问题的心得与体会,总结ERP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策略。

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认识到了信息化财务管理手段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下发调查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对于信息化财会管理手段的工作体会,使学生从真实的岗位需求出发,对于现行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工作性能与操作技巧加以总结与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财会管理水平。

四、完善教学评价,评估信息化学习成果

传统的财会类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往往比较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考察,而且偏向于通过纸质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给予结果性评价。会计信息化视域下的应用型财务类课程,应该将学生的信息化财务工作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丰富评价主体;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展示作业成果、口评课堂表现、批注实习报告等方式,创新评价形式,实现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例如,在每学期初始阶段,教师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在应用型财会类课程中的各项表现及学习成果全面而客观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在应用型财会类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方面的进步,也会发现信息手段在财会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学习成果,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反作用力”,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与启发。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会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会类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针对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推动会计信息化视域下应用型财会类课程改革,促进财会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文.“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8(07).

[2]黎富兵; 王霞; 孙小岚.“互联网+”时代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新常态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03).

[3]刘捷萍.“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2017(04).

(会理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凉山州 615100)

猜你喜欢
财会会计信息化应用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