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增强媒介素养的措施

2019-09-10 07:22史玉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闻记者媒介融合

史玉明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包括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与包括新媒体、两微一端、网站在内的各种新媒体出现了彼此融合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以往被普遍认可的媒介分界,新闻记者要积极行动起来,稳步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主动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记者;媒介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的持续进步,包括手机、移动平板在内的多种移动互联设备和电脑日益普及,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两微一端快速发展。包括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与包括新媒体、两微一端、社交媒体、网站等在内的各种新媒体出现了彼此融合的态势,而且融合趋势日益凸显,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非常显著。新闻记者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要积极地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挑战,不断学习和钻研,稳步夯实媒介融合的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1. 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概述

首先,媒介素养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学者鲁宾指出,人们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模式(如人们具有的分析、获取、传输、评价诸多信息和资讯的能力,重点是对信息的相关认知)、知识模式(有关媒介如何作用于社会的相关知识体系,重点是传输信息和资讯的方式)、理解模式(把握媒介信息在传递、生产、制造过程中受到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强制性作用,重点是如何理解和判断相关信息)。概括而言,媒介素养是如何建设性地、正确地采取大众传播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运用相关的媒介资源,持续完善和丰富自我,参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是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新闻记者是收集整理、传播发布媒介信息的重要把关人,他们的媒介素养、业务水平和采编播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因为记者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向受众呈现的相关报道事实,所以他们的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受众认识世界、判别是非的意识和观念。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事件真真假假,令人难以辨别,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大反转”。各种自媒体蓬勃兴起,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量或者博眼球,极少数自媒体置法律、道德于不顾,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的形象。如新闻记者缺乏坚实而正确的道德底线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可能会向受众呈现被歪曲的、与事实不符、带着有色眼镜过滤后的信息,可能会激化受众的情绪,更严重者会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所以,要从两方面对记者媒介素养进行解读,即从道德素养以及新闻业务素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恪守道德底线以及职业操守,强化媒介素养的训练和养成,循序渐进地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要,站位要高、立场要坚定,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其次,结合新闻记者的职业特性,要在不断激烈本行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扎实、更充分的职业认知,熟悉诸多大众媒介的具体传播效果以及传播模式,在发布、整理、编辑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时,判断新闻资讯的价值、洞察新闻动机方面,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化能力。

2.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媒介素养的组成部分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剧,新闻记者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新闻报道和传播任务,必须树立和丰富正确的媒介素养,勇敢担起自身的社会責任。就国内新闻传播领域来看,新闻记者应该重点具备下列媒介素养。

首先是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要借助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地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积极地传播正确科学的新闻信息、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所以,政治素养应该成为新闻记者必备的首要素养,它重点体现在记者的道德品质、理论素养以及政治立场上。新闻记者应该深入地学习、掌握和运用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研究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相关论述,及时跟进与深入学习中央及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从一定政治高度去把握与认识。唯有如此,新闻记者才能正确而科学地判断和把握相关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出现差错或偏差,影响广大受众的认知。

其次是专业素养。对新闻记者来说,专业素养即业务素养,它能够展现出新闻记者在新闻领域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重点体现在下列方面:首次是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知识应该扎实,具有捕捉以及发现有价值新闻的意识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突出,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播创新能力,公关以及沟通能力较强等。新闻记者可以利用这些专业素养,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工作。

再次是职业道德素养。各个行业都逐步形成了本身的职业道德准则,新闻记者也要遵守新闻传播领域的职业道德准则。国家多次发文,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相关从业活动提出了要求和规定,明确界定了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范畴,如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等,要恪守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提倡切实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遵守宪法以及相关法纪,彰显新闻真实性。然而最近若干来不少新闻记者为了追求所谓的发行量、点击量、收视收听率,发布或者制造虚假新闻,大肆炒作一些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极少数新闻记者刻意编造的虚假新闻,得到了媒体的放大传播,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这些都是因为极少数新闻记者缺乏深厚的职业道德素养导致的。

最后是法律法规素养。在国家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更要学法、守法、懂法和用法,要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掌握负责报道的相关领域的法律知识。然而极少数新闻记者没有掌握相关领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非常淡薄,总会发生法律用语不够准确,表达不规范的问题。“媒介审判”的问题也是司空见惯,在法庭尚未做出审理之前,凭借自身好恶对相关案件进行定性,给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由于新闻记者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而导致的“这些错误”,通过持续的新闻传播放大和舆论发酵,给社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增强媒介素养的相关措施

首先,稳步强化政治素养。在蓬勃发展的媒体融合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增强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强化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唯有如此,方可保障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新闻记者要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觉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新闻传播中坚决抵制错误的思想和现象。要恪守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破除错误价值观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给新闻记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新闻记者应该循序渐进强化自身的信息甄别意识和能力。他们是媒体的重要把关人,应该自觉行动起来,对虚假消息、负面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进行抵制。要恪守党关于新闻传播的方针路线政策,积极地发挥新闻传播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稳步增强政治敏感度,对信息的真伪性、可信度进行甄别。

其次,强化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真相是不同角度的事实,它很好地展现了公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在媒介融合日益迅猛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决不可为了中饱私囊而扭曲夸大或者过度渲染事实,要严格按照新闻报道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严格把关,不能因为自己的报道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重大干扰。拒绝有偿新闻的相关报道模式,坚决杜绝出访、参会收受特产、红包的行为,牢守道德底线的最后警戒线。要尊重受访者的隐私权,尽可能减少由于媒体报道给当事人带来的二次伤害。记者要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多报道弱势群体,为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声。切实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优化和完善相关新闻信息,增强主流声音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

再次,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思维模式。如今媒介融合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假如仅仅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传播媒介和传媒理念,势必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新闻记者要立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熟悉诸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特点,摒弃滞后陈旧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掌握媒体融入的相关知识,树立和优化全媒体思维模式。从新闻报道来看,要更新电弧新媒体的理解和把握。在采写新闻、选择和编排素材、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报社、社交媒体互动、电视直播和录播、网络直播的不同受众,提供针对性强的稿件,让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新闻记者要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更有效地面对媒介融合背景下超大容量的新闻信息、速快的传播速度等。新闻记者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以最恰当的形式,通过传统媒体以及两微一端进行新闻保障。新闻信息传播应该体现出准确及时、图文并茂,切实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对不同形式的新闻的需求。所以,要求新闻记者能够综合利用报社、社交媒体互动、电视直播和录播、网络直播、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强化新闻信报道的吸引力,变成媒介融合背景下年度“移动记者”,为广大受众提供周到全面准确的新闻信息。

最后,新闻记者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扎实可靠的法律知识,公允客观地报道相关新闻,在媒介融合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取有效真实、易于为受众接受的传播方式,稳步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记者要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掌握所报道领域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规范法律用语,在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时,采取规范化的表达方式。要坚决规避“媒介审判”,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庭尚未做出审理前,决不可凭借自己的好恶给有关案件定性。避免这些负面新闻被放大传播,导致舆论发酵,给社会带来了种种不利影響。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响应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和更高期待,新闻记者要不断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丰富和夯实自身的媒介素养。要深刻地认识新闻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价值和岗位职责,要发时代之先声,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大局观,勇担重责,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新闻媒介素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党柏峰.浅析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媒介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133-134.

[2]赵广俊.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媒介素养重构分析[J].记者摇篮,2018(8):124-125.

[3]廖德光.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提升[J].传媒论坛,2019,2(7):43.

[4]扈楠.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再造[J].2011(7):29-31.

[5]王雪飞.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提升[J].黑河学刊,2018(6):52-5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闻记者媒介融合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