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说谎的“日常摄影”

2019-09-10 07:22杨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摄影术摄影家事物

【摘要】关于摄影是不是一门艺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误导的,虽然摄影产生了可被称为艺术的作品,但摄影首先根本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摄影像语言一样,是一种创造艺术作品的媒介。摄影发展到今天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胶似漆的连着难分难舍,作为与新闻摄影,官方摄影等专业的摄影相对区别的“日常摄影”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一系列的电子数码智能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智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几乎每一款申称自己是智能产品的数码产品大部分会附带着拍照功能,我们的电脑会安装摄像头,连手表也安装上了摄像头,手机的拍照功能几乎成了每一个生产厂家为了促销主打的广告牌,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各厂家竞相提升自己手机拍照像素。然而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的“日常摄影”与我们摄影诞生之日起的初衷背道而馳,那就是照片还能不能真实的记录一个事物存在过的痕迹。手机里的各种带有美化照片功能的app每一天都在大量的生产“说谎”的照片,大行其道的ps和假照片让我们对“有图有真相”产生了怀疑,以及当我们将“日常摄影”作为图像史料还原历史真相时我们是否应当警惕。

【关键词】日常摄影;后摄影时代

1. 日常摄影的发展

摄影史通常以法国人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达盖尔铜板摄影术”后简称“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年为摄影诞生之年,毋庸置疑很多重要的发明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达盖尔也不例外,他是在尼埃普斯的基础之上发明摄影术的;尼埃普斯发明了“阳光摄影术”并以此技术花了8个小时曝光拍摄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橱窗》。摄影诞生不久,画家保罗·德拉罗希就宣称“绘画从此就死了”,一批画家还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压抵制摄影,新事物的诞生总要受到旧事物的阻挠,它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则顺应时代,后来的摄影势如破竹般推枯拉朽的茁壮成长,经过了早期的画意摄影,到找到摄影自立性本质概念的现代摄影,直到今天的后摄影时代。后摄影时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摄影方面的体现,后现代摄影是对摄影表现语言本身的探索,今天的后摄影时代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主流,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是一帮热心的专业人士在从事摄影,在他们看来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技术,在技术上摄影家必须精通暗室里的通过化学药品冲洗照片的技术,以至于在暗室里对照片的可操作性就明显增加了,技术好的摄影家明显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比如美国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在暗室里发明的区域曝光法,使他在拍摄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时候冲出来的照片比早些时候的卡尔顿·沃特金斯以及迈布里奇这些比他更早拍摄约塞米蒂山谷的摄影家的照片在光影和质感都更胜一筹,同一题材甚至拍摄同一件事物因为掌握了暗室里的不同技术对照片冲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摄影发展到目前为止亚当斯在摄影史风光摄影这一块依然是不可绕开的大师。在1981年索尼发明了第一款数码相机之前,摄影术因为技术原因一直都是一小群人在掌握,尽管到后来胶片相机发展到摄影师只负责按快门,其余的冲洗会有专门的厂家来给你负责完成,但是胶片相机的机械操作如何拍摄一张对焦清晰,曝光正常的照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绝非易事。数码相机的诞生真正迎来了拍照不费力气的大门,由此摄影迈入了大众摄影的时代,紧随其后的手机也带有拍照的功能,如果说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摄影真正走进了大众,那么手机的普及则是让日常摄影如影随形。

2. 摄影图片的爆炸性普及

微型单反相机,无人机,手机,电脑,智能手表,ipad各种数码品都带有拍照的功能,加上互联网为照片的提供了无限的展示空间,照片的拍摄到被观众看见也就是几秒钟的事,图像的无限增值引起了人们的担忧,1967年居伊人·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就是在此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大概讲的是现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西方资本主义全面进入了消费时代,商品的价值已不再是使用和交换,马克思的“商品社会”标志在于“存在到拥有”而“景观社会”则是“从拥有到展示”。摄影,电影,电视,网络等一些列电子媒介的爆炸性普及,我们的现实世界正在被图像系统所取代,一个纯粹的表征世界已经到来。“景观社会”提示我们,当代人因为拥有了无限方便快捷的电子设备作为获取图片的工具,激发了人们想要展示的欲望,当你看到一样不同寻常的东西你就想拍下来发到网上和大家分享,大千世界里的所有眼睛可视物都可以被拍摄下来,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十九世纪最有逻辑的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里终结。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都是在日常摄影占据我们生活主流的背景下产生的,的确日常摄影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众摄影时代的到来,日常摄影就娱乐一样带给大家消遣,以前的摄影是一门高高在上的,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门类,今天的摄影几乎变得像夜场里年轻人们舞池里摆弄身姿摇晃的舞蹈,或者像成年人中的色情一样挑动着大家的神经,没人任何一门艺术能像今天的摄影一样变得如此的广泛,这一意为着摄影不是被大多数人当成艺术来实践的,它更像一种社会仪式,比如结婚一定要拍结婚照一样,结婚照作为结婚仪式就如规定的口头表述一样必不可少;它是一种防焦虑的方法,比如在不工作的时候你可以拍照,就假装自己在工作,仿佛手上有事做就忘了不工作的焦虑;它更像一种权力工具,拿相机的人总是有权力去指导被拍摄的人该如何摆动作,再有头有脸的人进了照相馆都得听从摄影师的话,原因是他利用你想获得一张好照片的渴望摆布你的身体。

3. 说谎的“日常摄影”

“日常摄影”(daily photography)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这里的“日常摄影”主要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拍摄的照片,是私人性质的,非专业目的的。摄影诞生之前,绘画一直都是写实的,评论一个画家的标准往往则以他所画的和实际的逼真程度挂钩,画的越像这个画家越厉害,你可以利用人任何技法来让你的画作看起来真实,比如透视原理,以及伦勃朗布光都是为了让照片看起来真实逼真。摄影诞生之后,以无比还原事物本来的面目而抢了绘画的饭碗,这时候的绘画为了生存另谋出路转而去了抽象那里不再以写实著称了。因为照片的无可挑剔的真实特性,一直被人们用来做历史记录,一张照片展示了人们如此无可辩驳地在那里,处于他们生命中的某个特定的年龄。照片的被认为是事实的记录,然后了大家所说的“有图就有真相”,诚然纪实摄影师一直秉持照片既是事实的信仰认真履行着摄影师的职责,他们唾弃摆拍,对于那些对照片进行了ps的行为感到羞耻,然而后摄影时代的到来,“景观社会”等概念的提出说明我们普通大众并不是如同专业纪实摄影家们那样恪守照片既真理的信仰,我们只是想展示,而且我们只想展示自己觉得美的一面,美是相对于丑而存在的,有美就会有丑,那么如果我们拍了一张丑的照片又想让它变美,那么ps就能满足我们要求,将原来丑的照片修改成光鲜亮丽,这时候的照片就是说谎了。日常摄影中的婚纱照,个人形象的写真照,朋友们见面聚会时候的合照,以及独自一人看电影时候的自拍往往都要通过ps让照片变得好看。就摄影的本质而言,它对世界的再现应该是尽可能接近原貌,因此面对有彩色的世界,彩色从原理上说理所当然的更接近现实,黑白摄影则是对现实彩色世界的一种抽象,但是有些摄影因为技术,历史,审美的原因则认定黑白才是摄影的正宗,如果说因为早期的摄影因为技术原因只有黑白可以理解,但是到后来彩色摄影出现之后还坚持黑白才能还原世界的真实就有点自相矛盾了。就摄影的属性而言真实是它的特性,就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有照片可见的远比没有照片的更有说服力,然后我们的生活也绝非是一定要非黑即白的,日常照片的说谎就是为了给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添上一抹色彩。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顾铮.《世界摄影史》[M].浙江摄影出版.2006.

[3]赵斌.《艺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4]李公明.《作为图像史料的“日常摄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J].《美术观察》.2019年第9期.

作者简介:杨波(1991),男,贵州毕节,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摄影术摄影家事物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从自拍到自拍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单独中的洞见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