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创作思路

2019-09-10 07:22赵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存纪录片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型题材的电视栏目开始应用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纪录片栏目要想能够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转变创作思路,来迎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是重要的人类文明传播的方式。本文通过对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创作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创作策略,旨在促进我国纪录片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新时期发挥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纪录片;栏目化;生存;创作思路;策略

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纪录片栏目应运而生,是纪录片与电视两者有效结合的生存形态。纪录片栏目作为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途径,以其独特的视角来真实的记录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并对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的展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以独特的创造思路通过真实的镜头来展现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制作者应该准确把握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重要导向,全面分析纪录片栏目的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并吸收和借鉴优秀纪录片栏目的经验,充分发挥纪录片栏目的潜在价值。

1. 纪录片栏目遭遇生存困境的原因

1.1 栏目固定播出的制约

电视栏目具有固定时间、固定时长、相对稳定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控因素较多,不具有稳定性。比如2003年引起国外激烈反响的电视纪录片《缘起》,长达15集的纪录片记录了电影《英雄》的整个创造过程,整个拍摄时间长达3年。电视栏目的线性生产与纪录片的自由性创造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性,因此,纪录片栏目化与电视台专门投放资金、配设专门人员、以获奖为目的配设的纪录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2 节目选题相似

纪录片栏目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选题雷同的现象,大多以老、少、边、穷等题材为主,甚至有些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题材也是如此。这些作品在初期会带给观众新颖的感觉,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会缺乏新意,出现作品雷同的现象。并且这些作品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并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国产纪录片经过长期的纯纪实发展之后,就会使其丧失美学纪实的真正价值及意义。

1.3 叙事方式单调 节奏拖沓

《望长城》是我国纪录片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并开创了自然主义纪实的创作风潮,为我国纪录片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这种纪录片常用的拍摄手法是跟拍、长镜头、同期声等纪实手法,这种手法被广泛使用,就会使纪录片创作中的美学意义彻底丧失其价值和意义。虽然纪录片的本质是将真实的拍摄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一味采用真实的及时手法就会使纪录片节奏拖沓、镜头拖延、画面平淡无奇,就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无法使观众能够体会纪录片所要创达的精神内涵,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1.4 表现方式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纪录片栏目化是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纪录片又是电影的一个片种,然而两者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电影是通过大屏幕进行放映,无论镜头还是画面都能够全方位的展现,能够达到很好的观影效果。但是纪录片栏目通过电视放送,电视屏幕较小,只能展现中近景。纪录片栏目也不能营造很好的影院观影环境,受众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不会将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在纪录片中,因此,会使得纪录片的观影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2. 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创作策略

2.1 选题大众化

选题大众化不是要求题材同一的、典型的题材,而是要求创作者要满足观众对文化的需求,充分时代发展命脉,关注社会热点,进一步使节目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观众所关注、所关心的问题,彰显一定的时效性及时代性,才能使节目贴近社会,引发观众的重视,并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反思。在选题中要将普遍性与典型性进行有机的融合,从典型的人物或环境出发,使观众产生亲切感。

2.2 节目内容多元化

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受众群体庞大,涉及不同层次的受众,因此,纪录片创作要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文化需求,因此,纪录片栏目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应该转变纪录片创作内容和形式,既凸显纪实节目的特征,又能增强节目的看点及创新性,可以拓宽节目内容的范围,可以延伸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同时打造纪录片栏目的品牌特色,提升栏目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树立高质量的文化品质和知识含量,并拥有固定的收视人群。

2.3 节目叙事故事性

增强纪录片栏目化的故事性是至关重要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所存在的故事性就会赋予一部纪录片灵魂,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和片段往往胜过太多单调空洞的镜头,往往更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观众情绪的变化,使观众能够理解纪录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及内涵,使纪录片栏目更具有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虚构的故事情节不同,纪录片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在纪录片中如何有效的实现叙事故事性,就需要创作者提前熟悉及掌握主人公的性格、生活环境等,做好提前的准备。同时创作者还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对主人公可能发生的事情具有预见性。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主人公的背后的故事以及捕捉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凸显人物的性格及形象特征,加强叙事故事性,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故事的情感因素,使纪录片更具有故事性,更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2.4 情节的推进悬疑化

悬疑是导演及编剧根据观众对故事发展及人物命运前景发展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能够纪录片剧情产生观赏兴趣,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悬疑被用于纪录片栏目创作当中,能够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与集中观众的注意力的有效方法,逐渐应用于国内的纪录片当中。中央台的《讲述》《探索·发现》等纪录片栏目近几年受到观众的青睐,节目中运用悬疑的手法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但是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悬念,不能为了追求效果而将悬念加入,背离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2.5 结构节奏化

纪录片要想达到满意的效果,就要把握好整体的节奏,要循序渐进的推动情节的发展,要注意各个情节的起承转合,这样才能保持纪录片栏目保持适度的信息饱和度,不会因节目的整体节奏缓慢,而显得纪录片拖沓、冗长,同时,也不会因节奏过快,而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极大的影响了观众的观赏效果,影响观众对纪录片栏目的体会及理解。解说词、音乐、镜头片段都是影响节目整体节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纪录片栏目的创作过程中,要根据片子的布局和节奏合理规划整部影片的节奏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纪录片栏目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的传播方式,对于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状态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在我国纪录片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的电视行业发展的推动下,纪录片栏目要想长期稳定生存下去,就必须转变创作思路,迎合不同层次受众对文化的需求,对节目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并吸收和借鉴优秀纪录片栏目的独到之处,从而为我国纪录片栏目的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我国纪录片栏目在新时期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斌.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创作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9(17):3-4.

[2]张洁.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创作思路[J].当代电视,2017(12):36-37.

[3]陈烨熙.纪录片《行者》的叙事方式和造型语言[J].新闻研究导刊,2017(11).

作者简介:赵莹,1993年5月13日,學历: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纪实美学。

猜你喜欢
生存纪录片策略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困境中的生存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