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探讨

2019-09-10 15:24李珍妮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

摘要: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建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论述了对社会工作理

论内涵的理解,分析了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困境及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5-0000-00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工作者在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方面,较测重于对社会工作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在实践操作环节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尽管目前已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而对于如何有效建构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条件和环境下,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构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社会工作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鉴于此,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1 社会工作理论内涵的理解

通过重新梳理过去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对社会工作理论本质内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本土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查询西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知,Walton 和 Abo 首次提出了本土化与社会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下,本土地化和社会工作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特征。Yip从从三个维度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更进了一步的研究, 通过研究提出了社会工作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支配性与族群性和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特征,而王思斌教授指出,只有把具有专业性与本土性特点的社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本土化与本土性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才能把二者之间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谓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则被认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就是指对于引入和借鉴外来的理论,需要进行反思与创新,并将其社会工作理论融入到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境当中去,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升华,为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工作学者研究提供理论指引。近年来,有学者又进一步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方面的研究,甚至制度自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社会工作本土性的追寻。

2 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重要性的认识

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吴亦明(2002)结合中国实际,从三个理论建构层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构路径。要想真正实现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体系的建构,必须具有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价值体系、方法论体系、实务体系等,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由于社会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且涉及的内容更广、种类更多。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解决好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能力。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没有形成本土化体系,而是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而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因此,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缺乏具备本土化的特点,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和影响。近几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有关发展和谐社会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这对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引导作用。

3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社会工作理论的差异性、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及社会工作实践的困境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理论的差异性。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是引用和借鉴西方的理论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要有所取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形成体系。不少学者对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进行了研究。如:大卫·豪 (David Howe)的研究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 “社会工作的理论”;提姆斯 (N.Timms) 的研究则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 (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是通过引入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工作模式。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我国本土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不可能全盘照抄。这就需要在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

(2)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社会工作强调人有绝对的权利,强调人的个性化,重视个体的价值。而中国傳统文化受到中国伦理道德、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认为权利因亲疏而有分别;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倾向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往往覆盖范围很有限,很难做到对所有社会的弱势群体成员都是一样的重视和尊重,无差别对待,做到一视同仁无。西方社会工作主张人有改进的潜能,而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进步是整体的成就,需要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中西方文体价值体系的研究上,既要重视集体力量的发挥,又要重视和保障新时代社会个体的多层次需求,立足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内容,根据时代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3)社会工作实践的困境。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为此我国高校所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就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培养,掌握应对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社会工作的职责。社会工作实践中,需要关注的是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等贫困地区和人口、更重视社区志愿的传统(社区化、志愿化) 以及在地化甚至非正式化的组织与服务,弱势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容易造成他们在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困境。而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照顾这些群体的各种现实迫切需求。而我国大多借鉴的是西方的理论和实务的模式,没有形成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理论模式,很容易陷入中西方社会工作难以融合的困境局面。

4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建构

在理顺和理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具体实际,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1)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建构,以儒家理论、道德观作为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将我国的文化与社会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才能促进本土社会工作健康和谐地发展。要建构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体系,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必须符合我国政治行政体制的要求,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本土实务体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要引领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使之产生其社会价值,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神指引。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把握好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情境,真好地帮助社会群体成员增能和赋权,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统一。

(2)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构建,需要明确我国社会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尽可能地尊重个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帮助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诉求,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在构建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文化情境。从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的角度,深入了解受助者的需求和现实问题。尤其是要依托我国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建立完善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模式,对于我国社会社会工作者而言,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一直在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期待以后的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安秋玲.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已有探索与未来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25+33.

[2]林霞.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路径的探讨——基于“社会工作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J].中国林业教育,2017(5):73-77.

[3]徐选国,侯慧.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展[J].社会工作,2013(4):41-48+153.

[4]邵亚萍.人本主义视角下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困境与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學报(社科版),2019(1):80-86.

[5]刘美琳.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及现实路径研究[J].才智,2015(14):327.

[6]李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7(8):14-15.

[7]陈涛,杨锡聪,陈锋.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理论及实践[J].新视野,2018(4):62-68.

[8]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J].社会科学,2008(5):77-80.

作者简介:李珍妮(1991—),女, 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