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习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16:25张飞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习惯素养能力

张飞燕

摘要:怎样才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是当前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课程中所比较重视的问题。本课题在整合学生习惯、素养、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联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有利于中学语文老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习惯;素养;能力

一位合格的老师,每天应该重视的是学生通过一天的学习究竟有没有学习到新知识;一个优秀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能够掌握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三观。教育指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求知过程,需要做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统一。因此,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

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做到下面这几点:首先,应当进行有计划性的阅读。中学生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拥有更好的理论性,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计划。做好相关的阅读计划,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全神贯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多开动脑筋思考。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可以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很好的记住文章情节。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选择记录下来。一边阅读一边记录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而且有利于日后的复习和查阅。另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较优美的句子,可以选择把它摘抄在笔记本上,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寫作,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应的卫生问题。一些学生不重视养成这种好习惯,他们不知道一个简单的习惯可以对你的人格进行体现。所以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书籍的阅读之前应该先洗手,而且要让学生注意与书本保持距离,防止出现近视的情况。最后,学生还应该养成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养成预习以及复习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能够加深其印象,有利于语文素养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若是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看成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过程,那么教导学生提高自身语文修养以及语文水平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指的是由他人教导,转向自我感悟。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发展方面,这个过程自己不只是简单的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树立良好的发展理念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态度的哲学认知的过程。因此。语文的关键方面在于拥有一个很大范畴的语文观念,能够很好的折射到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方面去。为了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可以把语文素养的层次分成两个方面,然后再进行阐述。

(一)修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拥有良好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够熟练应用语言”这三个方面,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从语文作用朝着人文素养方面过渡的时期。知识以及能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提高,中学语文课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在为这些事情服务。他们是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前提,可以把它们看做是语文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修身养性的关键。处于中学时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更加重视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指出进行更深入的语文学习,是大学文学院的工作范畴,在中学阶段无需对语文有太多的了解,可以学点基本功就已经很不错了。后面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所提出,使得以语文教育为中心的变革出现。语文的基础教育不用再受应试教育的压迫,不是只是简单的为了中考高考,而且需要更加考虑人的发展。人性以及理性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体现。这使得语文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果。如果语文教育在考试以及未来发展两者之间有所出入,我们会怎么进行选择,在以前,更重视考试成绩,而现在,更加重视未来的发展。举例来说,在阅读课的设立方面,以前很多学校是不会进行这项课程的,而由于当前形势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愿意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

(二)师心: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这一阶段有着“具备较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素质以及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前在进行语文基础教育的时候,老师们不太重视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解读,觉得人文素养在中学提是比较早的。不过,当前由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很多中学生都掌握了比较超前的知识能力,这也是当前出现的一种良好的局面。这样的话,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普及更多的语文知识,不会只是简单的重视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阶段,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都比较重视个性化的发展,语文素养方面更加隐私化。学生可以针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些知识,自己进行相应的感悟活动。由于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方式。因此,每一个人进行语文感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而且会不断结合日常生活,最后形成自己的语文世界,这些也是开展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如何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不论是否重视学习习惯的内化过程,以及核心素养的外化过程。处于哲学认知之下,最后都要回归初心。王国维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学习拥有三重境界,其中第三层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么语文的最终归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回归课本并要跳出课本。回归课本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同学生自己进行赏析,进行朗读,尽情领略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感受圣人君子的良好品行。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跳出课本,搜集更多的好文章进行阅读。感受文章的优美;进入自然,尽情感受自然风光;回归生活,尽情领略人间冷暖。最后在回归课本之中,重视课本的价值之美。在这个过程之中,使得语文真正爱上语文学习,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敏. 初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探索[J]. 教育:周刊, 2017(34):69-69.

[2]王燕萍.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2(4):18-21.

[3]朱春艳. 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 2018(4).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泗黄学校)

猜你喜欢
习惯素养能力
习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