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9-09-10 22:46黄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纲要绳子指南

黄娟

摘要:户外游戏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等都对此做了深入的注解。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价值?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以户外游戏《绳趣》为题进行探讨,让户外游戏更有价值、更有新意、更有趣味。

关键词:绳子 游戏 指南 纲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体现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绳趣》主题的产生

我们幼儿园作为一所城区幼儿园,占地面积小、幼儿户外活动面积有限,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游戏过多地被高科技电子产品代替,少了我们儿童时代赤脚走在田埂上的乐趣,少了我们童年时光里上树捕蝉、下河捉鱼的美好回忆……

绳子是最普通、原始的日常用品,选择绳子开展游戏活动,材料简单,对活动场地要求不高。通过用粗细不同的各种绳子设计游戏场景,培养孩子的攀、爬、钻、跳等能力,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学着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同伴之间的协作意识。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已经能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攀、爬、跳这些高难度的户外游戏已经难不倒他们,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创造、收获。此次活动,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为三次“玩绳子”过程。

二、第一次玩绳子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首先要让幼儿熟悉场地的安排和布置,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这是游戏的“根本”,孩子们在充分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游戏中最示自己的“本领”。孩子们第一次来到活动场地,面对简单的固定在大树上的两根绳子,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显得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需要适时地按步骤引导他们。

1.熟悉活动场地

在本次户外活动中,场地的布置分为五个部分:准备区、走跑区、爬行区、攀爬区、整理区。场地的设置层层递进。难度由浅入深,游戏的乐趣和挑战也不断升级。

2.了解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要求幼儿首先在“走跑区”平稳走过“吊桥”,并且不能从桥上掉下来。由于“吊桥”旁边的护栏大大地减少了幼儿掉下来的风险,孩子们基本都能平稳走过,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挑战欲望和自信心理。“爬行区”由绳子组成“火线网”,幼儿需爬行通过,为了增加游戏的挑战性,还在网上错落布置了铃铛,幼儿在爬行过程中,不得碰响铃铛。“攀爬区”是本次游戏的“核心”部分,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关,孩子们需要借助繩子的力量拿到树上的小球,再原路返回将小球放置在运输车内,最后以规定时间内球数多者获胜。

3.观察幼儿第一次游戏及评议

在第一次游戏过程中,经过观察发现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导致游戏过程有点混乱,特别是在“穿越火线”这一环节,“事故”频发:铃铛响个不停、幼儿绊倒绳索、小球全部从树上落下……

教师和幼儿一同总结第一次游戏的过程,评议游戏中存在问题,随后根据大多数幼儿的意见制定了一套更为细致的游戏规则。

三、第二次玩绳子

1.再次带领幼儿熟悉活动场地

在本次熟悉场地环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于观察场地的可操作性,并结合自身特点,探讨如何能够更为顺利地通过场地。

2.强化游戏规则

在本次游戏中,在幼儿第一次游戏“混乱” 的基础上,将游戏规则制定得更为细致:“走跑区”要在10秒内通过;“爬行区”如果铃铛碰响,必须返回第一关重新开始;“ 攀爬区”在游戏过程中,如果从绳子上落下,必须重新攀登,若小球掉落,则不计数,返回途中如果违反规则,则球数清零。

3.观察幼儿的游戏后评议

在本次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可圈可点”:第一关速度提高,第二碰响铃铛的很少,孩子们通过滚、爬、跨、跳等动作顺利通过“火线网”,遇到违反规则的,都能自觉地返回,然后重新开始。“ 攀爬区”中孩子们的表现更加精彩:相互帮助,集思广益,通过跳、单脚绳上站立、两两合作等办法,使拿到的小球数不断增加。

在本次评议总结过程中,我们侧重于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肯定:幼儿的游戏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活动,它是建立在《指南》背景下五大领域相互渗透的共同体,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获得自我肯定的愉悦感。评议中,对于第二次游戏中孩子们团结协作、集体合作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许,孩子们在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更加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四、第三次玩绳子

1.提炼最适合通过游戏场地的技巧

在最后一次熟悉场地环节中,幼儿已经能熟练找出顺利通过场地的技巧,并能分组协作完成任务。

2.创新游戏规则

在本次规则了解中,孩子们还自发制定了很多新的规则,让游戏的玩法更加有趣,更有挑战性。

3.通过观察、评议幼儿的游戏,拓展游戏的范围

幼儿在三次游戏过程中,速度和完成度都达到顶峰,将“绳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分享成功的喜悦。

评议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玩绳子的乐趣,回归到最本真的游戏状态,而且富有挑战性,孩子“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就在玩”。教师在介入游戏时合理适时,能不介入则坚决不介入,最大程度地把游戏交给孩子。孩子们学会在游戏中与人合作、与人协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和伙伴一起赤脚走在草地上的美好回忆,童年还是伴着一身泥水奔跑在操场上的天真自由,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我们抱着“让游戏点亮儿童生命”的坚定信念,力求以“真游戏、真快乐”为特色,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绳子”这种最常见的游戏材料的三次不同玩法,孩子在一次次的发现与探索中进步、成长,“朴素、原始、简单,可操作性、实用性强”是本次游戏活动的最大亮点。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作为民间游戏的一种,对于操作材料本身的挖掘还要加强,还要在《指南》背景下,结合社会、文化、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等,精心选择和组织幼儿感兴趣又能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将游戏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
纲要绳子指南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寻宝藏
绳子
指南数读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取绳子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芝麻开门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