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9-09-10 22:46卫卫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复习整理思维导图

卫卫

摘要:小学数学五六年级复习课的教学不应该采取传统的学生做练习题、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总结等模式,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整理”上。课前: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并举例,然后用微课呈现给学生;学生观看微课后,整理具有自己特点的思维导图,包括自己的易错题或推荐的好题、发现等;课中: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分享自己突破薄弱点及错题的方法、过程,最后展示“我的发现”;课后:评价。

关键词:整理 思维导图 复习

引言

笔者于2017年9月入职临湖小学,恰逢数学教研组研究的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笔者对其中高年级复习的课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数学教研组的校级“聚焦课堂比赛”“一人一课活动”大部分是在围绕复习的课型进行,目的是探索出此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不单单指在新授课中要落实“四基”,在复习课上同样需要贯彻执行。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在复习一些知识时练习题量较少,缺乏拓展性的、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练习题。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对于练习题的选择比较随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复习需求。因此,对复习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很有必要。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2017年10月,笔者对学校高年级2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含“年级”“上复习课前老师是否布置你整理知识或问题”等16个选择题,下面选择有关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第14题:怎样的复习才能让你更有复习的动力?(多选题)A.有針对性的练习(81.65%);B.有清晰的知识点讲解(68.44%);C.有进一步挑战的练习(53.23%);D.其他(7.41%)。

第15题:你平时使用的复习方法是怎样的?(多选题)A.整理错题(83.27%);B.总结(57.89%);C.梳理知识,画知识网络结构图(22.91%);D.题海战术(24.43%)。

第16题:在复习阶段,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对自己帮助更大?(多选题)A.老师从头讲到尾(45.06%);B.自己先看书,再做相关单元练习,最后老师点评(50.67%);C.老师在课堂上概括出本专题的重点知识,自己课后再做相关练习(69.68%);D.课堂上主要讨论相关练习,连带回顾重难点,课后再看课本及笔记(45.91%)。

第14、15题统计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做有针对性的“好题”才能帮助自己提高,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第16题统计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帮助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再做相关练习才是最有效率的。

2.复习课型教学模式的初步确定

笔者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利用教研活动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结合学校“聚焦课堂比赛”“一人一课”等活动,经历探索、实践、反思的过程,总结出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方法,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

课前模块:

(1)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制作思维导图,将单元知识整理、分类、组合,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

(2)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分类”“举例”“画思维导图”。

(3)学生整理自己的易错题或推荐好题。

课中模块:

(1)教师用视频或微课的形式将思维导图再呈现一次。此环节也可以省略,具体视单元知识点的多少而定。

(2)以4~6人为一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情况,组长汇报。

(3)教师、学生交流“易错题”“好题”和“我的发现”。

(4)总结收获。

课后模块:

根据学生提供的“好典”“易错题”及“我的发现”,由教师通过“改善”“添加”“整合”的加工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单元测试卷。试卷既可以作为家庭作业,也可以作为随堂检测卷,以达到评价学生复习效果的目的。

3.复习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我校数学教研组正在进行市级课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数教组每学年第一学期的“聚焦课堂比赛”、第二学期的“一人一课活动”大部分是围绕复习的课型进行的,课题小组在观课、议课、反思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模式不断进行整改,然后再实践、再反思、再整改……

(1)灵活使用既定的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老师对课前和课中模块进行删减,不受既定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效果不但没有“打折”,反而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钱宏燕老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整理与练习”时,删除了课前学生画思维导图、错题整理两个课前模块,课中只有“观看微课”“我的发现”“推荐好题”三个环节,学生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调查与课后访谈发现,这三个模块是学生最为喜欢的。

(2)整合既定的教学“模块”

“知识分类”“举例”模块是一个单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积累;“画思维导图”模块关注学习过程,体现了数学基本思想。实践教学中发现,这三个模块“三合一”不但减少了师生的课前准备时间,而且增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笔者在制作“运算律的整理与练习”的思维导图时就融合了知识分类和举例模块。

三、效果与收获

2017年9月至今,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学习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学们从一开始不敢举手表达自己想法,到现在敢说、敢质疑,课下很多学生自主讨论经典题型、易错题,碰到难题主动询问老师;质量检测的成绩从年级垫底,到现在略高于同类班级,且稳中有升。另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画图读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最主要的是,通过一年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的练习,学生掌握了预习和复习的有效方法。同时,笔者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贺宏燕.小学高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的实践性小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2455618996627.html.

猜你喜欢
复习整理思维导图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