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 23:28郑莺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

郑莺

摘要:在信息日益全球化、世界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因其对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大有益处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然而,由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资源匮乏、学生参与性较差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高。故而,本文从探究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出发,创造性提出了应对当前小学信息课堂有效性不足的举措,以期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有所助益,同时为之后进行这一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特点;课堂有效性

引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乃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也有较为深远的意义。然而就目前看来,许多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上课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等问题,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很明显。因而,如何提高小学信息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现在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特点

1.综合性较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许多学科有交叉,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学科。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2.实践性较强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重要的功能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思维拓展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不足探究

1.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的课程之一,课堂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总体来看,学校的教育观念较为滞后。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维持自身学校形象,更多的教学中心放在与招生相关的学科方面,这就导致学校对于整体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偏低,使得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投放都不是很多。其次,在家庭中家长的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并在其上投入较大的精力,对于与升学联系不大的信息技术课程方面重视程度微乎其微。

2.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不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队伍匮乏,存在教师能力素养不高及技术培训机会较少等状况。其中,教师队伍匮乏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受挫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小学信息技術老师并非科班出身,理论知识并不扎实,再加上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不高。此外,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实践能力不足,这就直接使得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其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实际脱节。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对信息技术的传授大多以教材为主,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孩子的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升。

3.学生学习差异被忽视,学习兴趣欠缺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基础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再加上学生的资质与学习能力的快慢的差别,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差异的加大。然而在真正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大多忽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常常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成不变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实践创新,与学生互动机会几乎为零,这就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学习问题不断累积,课堂的学习兴趣逐渐削减、课堂有效性有效性得不到有效实现。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1.摆正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转变教育理念

要推动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摆正信息课堂的地位,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与升学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无关紧要乃至被忽视。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拓展学习视野、提高思维拓展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认知“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守相应伦理与法律法规,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应注重信息技术课堂的建设,完善课堂软件硬件设施,加大对信息课堂的投入。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转变不考试就不重视的思想现状。

2.注重专业化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教学方法上,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当注重与时俱进,一方面,应当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真正的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养。真正做到尊重并理解学生,不要过分指责学生的错误,善于讲道理、摆事实,不得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在教学成长中,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参加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修养及实践能力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3.加强课堂互动环节,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生活情景,从熟悉的事务中去学习理解。其次,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语言要尽量使用个性化多样化语言,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研究,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创造大量的学习机会,实现个性化成长,培养学习自信心,切实提高学习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涛.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学习兴趣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堂学习,2015(1):143.

[2]阿不都外力.塞衣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J].2015(11):335.

[3]戴芳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6,(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二塘中心校 541003)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