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DC工程中两类换流器的综合比较

2019-09-10 07:22谢沁园
河南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晶闸管

谢沁园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HVDC工程中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MMC),前者采用半控器件晶闸管组成换流器,而后通过电网换相的方式实现换流;后者则采用全控器件组成换流器,通过控制器件的通断实现换流。

关键词: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晶闸管

中图分类号:TM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13-0064-04

Abstract: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LCC) an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 we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former uses a half-controlled device thyristor constitutes an inverter, and then commutates through the grid commutation method. The inverter uses a full control device, and the commuta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on and off of the device.

Keywords: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r;thyristor

换流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部件,可将直流设备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广泛应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若为整流状态,则又被称为整流器;而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时工作在逆变状态,称为逆变器。

以换流方式划分,换流器分为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器件换相换流器(DCC)两种。前者采用晶闸管器件,由换相工作通过电网提供电压;换相结束后,通过全控构建组成控制器,关闭设备智能化,实现自动换相。换流器直流侧特性差异较大,相应的直流换流器也可以分为(CSC)和电压源换流器(VSC)。对应的电流转换器直流发现串联大电感完成后,其直流不发生明显变化。电流换流器则针对拓扑结构的特殊性逐渐向两电平、多电平换流器结构方向发展[1]。

1 电网换相换流器——LCC

LCC采用晶闸管换流阀。1972年,某国运河的发电项目中采用晶闸管换流阀支持,应用效果显著。后来,常规直流输电工程中常采用晶闸管器件施工。

1.1 半控器件——晶闸管

晶闸管又称为可控硅整流器,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曾被称为可控硅,由1957年开发后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晶闸管为半控器件,根据外形不同可分为螺栓形和平板形两种封装结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使用平板形),均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控制端)G共3个连接端,如圖1所示。晶闸管内部是PNPN共4层半导体结构。其结构和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4个区存在3个PN结,分别表示为J1、J2和J3。若器件上为正向电,则J2处于反向偏置状态,A、K则为阻断状态,通过的漏电流较小。若反向电压在器件上,则J1和J3反偏,设备被阻断,反向漏电流通过为极少量。

晶闸管导通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双晶体管模型来解释,如图3所示。

正常工作时的特性如下:①若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任何情况下晶闸管并不导通;②若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晶闸管并不导通(门极存在触电下则开通);③在晶闸管导通状态下,门极不受控制,门极是否触发都无法改变晶闸管导通状态;④操作导通晶闸管,关闭后,以外加电压、外电路影响,控制穿过晶闸管电流为0或规定数值以下[2]。

1.2 LCC工作原理

6脉波换流器在直流侧串联,共同形成12脉波换流器;交流侧以换流变压器支持;网侧绕组以并联形式运行,如图5所示。阀侧绕组属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保证12脉波换流器交流侧为相位差30°换相电压。一些大容量直流输电中,常采用2组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保证工程稳定电力供应;一些小容量工程,则可采用三绕组换流变压器支持开展工程[3]。

以傅里叶级数进行分解分析,深入研究12脉动换流器发现:其整流电流中存在12k=12、24……次特征谐波(k为自然数);在相电流中,发现12k±1=11、13、23、25……次特征谐波。各种谐波传输由直流/交流滤波器进行抑制,满足HVDC工程限制谐波要求。此外,12脉动换流器还存在以下几种常使用的控制方式:可通过整流器的直流电流及最小触发角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逆变器直流电压进行控制(如图7所示),以最小关断角及直流电流进行控制,或者在换流站配置低压限流落实科学控制等。

1.3 LCC的优缺点

优点:①线路走廊窄,造价低,损耗小;②线路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不受限制;③运行稳定且可靠。

缺点:①LCC只对应有源逆变,对受端系统短路容量要求严格,若容量不足,极易发生换相失败;②换流器运行产生谐波次数低、容量大,需大量滤波设备给予充分自持;③换流器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需配置大量无功补偿装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但是,大量无功补偿设备占用换流站大量面积,且需要大量成本投入。

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2.1 全控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特性,如通流能力强、开关速度快、输入阻抗高、热稳定性好、对应的驱动功率小以及驱动电路设计简单等。自1986年投入市场以来,其迅速扩展应用领域,成为大、中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主导器件。

IGBT主要是将较高较强的电流、电压及终端设备通过MOSFET(垂直功率)进行进化,实现高击穿电压需源漏通道,通道电阻率较高,造成功率MOSFET的RDS(on)数值高。通过IGBT,现有功率MOSFET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虽然新一代MOSFET优化RDS(on)特性,但遇到高电平时,功率导通损耗仍比IGBT技术高出很多。较低的压降转换为低VCE(sat)能力。以IGBT和标准双极器件比对分析发现,其可接受高电流密度,简化IGBT驱动器原理图。

2.2 工作原理

系统原理图如图8所示,每个子模块的主体结构为由IGBT组成的单相半桥电路。其中,各个IGBT子模块的直流储存电容电压无异,通过控制IGBT下属模块中的V1和V2,操纵关闭或开通,保证交流电压输出由IGBT下属模块电压叠加值形成多电平电压。n个SM最多可输出2n+1个电平。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对电平需求较多,往往需要几十至上百电平,以满足高电压和谐波少的需要。

MMC主要采用多电平阶梯波调制方式,如图9所示,主要针对电平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谐波进行消除并抑制,逐渐逼近正弦波。采用该方式操作简单,且开关实际频率较低,可进行高效转换。对IGBT子模块的拓扑结构而言,各个子模块存在2个IGBT管,以T1、T2表示,IGBT管和开关管反并联的两个二极管(D1,D2)及直流储能电容共同组成半桥结构。各器件和IGBT管结合,子模块存在几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其流经的器件,如表1所示[4]。

2.3 工程现状

从表2可见,从2010年Trans Bay Cable工程投运后,MMC运用在HVDC工程已成为广泛认可的工程建设趋势,即绝大部分的新建工程采用了MMC(或者CTL)作为其拓扑结构。

经济发展带动电网发展,电网容量和实际电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为确保在现代化电网发展中实现能量变化,多采用电平数换流器。在传统二极管筘位型换流器上,可实现较高的电平数,但是电平数增加,对应拓扑结构也更加复杂,且控制系统复杂,实现困难,不利于将该系统运用到实际的高压直流输电中。MMC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固定数量的子模块串联起来形成换流阀,完美展现出H桥式拓扑模块化、冗余以及易拓展的优势,且增加子模块数量扩容电路,灵活性突出,可应用到各功率及电压场合。MMC在无功补偿、有源电力滤波器以及电机拖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较好。

2.4 MMC的优缺点

优点[5]:①MMC可避免器件直接串联,出现静态、均压;②MMC输出电平可靠,数量较多,开关频率较高,对应输触电谐波含量和电磁干扰水平较低,较小交流滤波即可确保运行,系统整体成本较低,谐波抑制设备的投资少;③MMC下的单一器件开关频率低,开关运作损耗小;④该系统无需安装高压电容器、直流滤波器等,沒有直流测短路导致的浪涌电流、系统机械性故障问题,系统可靠,后期运维成本较低;⑤若母线短路,通过同桥臂冗余子模块可取代故障模块运行;⑥通过增加或减少下属模块数量配置不同的电压,一切以系统扩容为中心,缩短设计落实时间;⑦MMC自身的直流储能突出,能量较大,若发现网侧出现故障且功率模块无放电现象出现,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迅速恢复故障;⑧MMC和系统主回路杂散参数互不敏感,以电缆实现子模块连接,MMC结构设计灵活,工程实现简单。

缺点[5]:①直流电压保持不变,发现MMC开关器件数量较多,达到2电平结构2倍及以上,经济效果不突出;②此外,在多个输出电平背景下,无法实现对MMC的科学控制,控制过程较复杂,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脉冲调制技术[6-7]。

3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常规的LLC换流器设备的成本低、控制方式简单、运行可靠性强,在未来的直流输电工程上还可以利用。MMC吸收的无功少,产生的谐波小,但是控制较复杂,运行成本较高,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未来,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文俊,殷威扬,温家良,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 2015.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韩民晓,文俊,徐永海.高压直流输电原理与运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4]吴桂良.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5]王帅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对比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4(6):30-32.

[6] TANG Y, TEN C-W, WANG C, et al. Extraction of energy information from analog meters using image process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5, 4(6):2032-2040.

[7] TEN C-W, TANG Y.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Emergency Operation [M]. Boca Raton, FL, USA: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8.

猜你喜欢
晶闸管
浅析晶闸管额定参数选择与驱动电路
中压软起晶闸管国产化
引入表面复合中心对晶闸管高温漏电流的影响
VAR炉电气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基于Mathematica的固态软启动的谐波分析
聚酰亚胺在晶闸管芯片台面保护上的应用分析
舞台灯光系统中性线截面积选择的分析
新型数/模晶闸管功率控制器实验方法研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