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对于入口空间的营造及其现代应用研究

2019-09-10 07:22牛巧云
河南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营造空间

摘 要: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大门内外的一堵具有特殊功能的墙壁,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介绍了传统影壁对于入口空间营造,包括门前场空间、门内转折空间、门侧围合空间,并进一步论述了这种空间营造方式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及应用。

关键词:影壁;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13-0082-03

Abstract: Screen wall is a wall with special func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raditional screen wall for the entrance spac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front field space, the turning space inside the door, the enclosure space on the side of the door, and further discussed the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way of space construction in modern life.

Keywords: screen wall;space;construction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萧墙等,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建筑物,常常被设置在宫殿、住宅、园林、寺庙等建筑群入口处,用于屏障对景、避邪镇宅、藏风聚气、美化装饰、显示等级和转换空间等[1]。按照平面形式和设置形式可以分为“一字影壁”“撇山影壁”“八字影壁”(又称“雁翅影壁”)及“座山影壁”;按照建造材料可分为土影壁、砖影壁、石影壁、木影壁和琉璃影壁几种主要形式;按照影壁所处位置可分为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侧影壁3种类型。传统影壁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形式及多样化的风格,其中,传统空间观念对其设置及应用影响深远。本文主要归纳了传统影壁所展现的入口空间观念,即门前场空间、门内转折空间、门侧围合空间,着重从这3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影壁的入口空间营造,并进一步分析影壁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1 入口空间营造

影壁与大门相互烘托,密不可分。虽然影壁只是一堵墙,但由于恰当的位置设计和巧妙的空间营造,在院落入口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影壁把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界定了空间范围。不同场所、不同位置的影壁营造出的空间氛围也不同:因位置不同,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侧影壁营造出3种不同的空间氛围,即门前场空间、门内转折空间、门侧围合空间。

1.1 门外影壁——门前场空间

门外影壁指建在大门外的影壁。一般情况下,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长度是大门宽的2~3倍,高度比大门高度略高,也可能更高,从而显得气派。这种影壁建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与建筑院落大门的距离视官职大小、周围环境及风水而定,有与大门相距3m或4m左右而建,也有在大门的马路对面而建,甚至隔河隔山而建。

设立在门外的影壁,往往建造在较大规模的建筑群大门前方,与大门正对,和大门外左右两边的建筑或牌楼组成了门前广场,无形中将公共行走的道路纳入了自己的场地,虽然没有禁止行人通过,但却给人一种私人空间的心理感受。因设立门外影壁,界定了大门入口外本来毫无边界的消极空间,形成了一个“场”,转化为具有领域性的积极空间,很好地组织了入口大门处由外而内的空间过渡[2](见图1)。这个“场”界定了空间区域,形成建筑院落的第一个空间,该空间成为联系院落内外两个区域的过渡空间,如图1所示,使人在这个“场”内产生空间变幻的感觉;同时,把人的视线从无目的散乱景观引向建筑大门,体现出大门外庄重、严整的气氛。

宁寿宫是北京紫禁城内一组规模较大的宫殿建筑群,南面的皇极门是入口,正对着皇极门的是一座长为29.47m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壁,与皇极门、锡庆门及东西两面的钦禧门组成了这一组大型宫殿建筑群大门前的广场。九龙壁的存在,明确界定出这组建筑群入口处雄伟的“场”空间,彰显出了高贵、庄严的氛围。

1.2 门内影壁——门内转折空间

门内影壁指建在大门内的影壁,一般有两种建造形式:一种是建在主建筑与院落正门的中轴线上,正对大门而设立,如图2(a)所示,这种影壁多为一字影壁;另一种建在厢房山墙上,正对侧开门而设立,如图2(b)所示,这种影壁叫座山影壁。门内影壁距离院落大门较近,高度与大门高度大致相等,宽度与大门近似但也有宽的。

门内影壁大多起到一种入口屏障的作用,与门楼一起构成入口处由外而内的转折空间。通过影壁的空间组织界定内外,分向人流,是一个“内外有别”的空间。每位访客想要进入居所内部,均要先从门外街道,再到门内影壁前这一转折空间,最后到内部庭院,空间上经过从大到小再到大,心理上则由明到暗再到明。这一过程虽然很短暂,但给人的感受却是一种先抑后扬,让来宾产生神秘感。

在古代皇族居住的建筑及民居四合院中广泛使用门内影壁,如在北京紫禁城内的西路养心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通往养心殿的第一道门是遵义门,在此门内迎面设有一座琉璃影壁。

1.3 门侧影壁——门侧围合空间

门侧影壁指位于大门一侧或两侧的影壁。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形状为八字形,称八字影壁或雁翅影壁。雁翅影壁使用较多,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120°或135°夹角,平面呈反八字形,大门向里退进2~4m,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作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与大门建造在一起,与门楼浑然一体,“围合”了入口处的区域,在入口处形成了一个亦内亦外、亦公亦私、亦虚亦实的模糊空间(见图3),在形式上产生迎合感,使入口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围合实空间”和“围合虚空间”形成了两个有层次的先后交替的空间,使建筑群入口空间次序向外延伸,从而既把街道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围合”在私人空间内,又不影响公共空间的领域和功能。门侧影壁在装饰入口的同时,提供了特定空间位置标记,形成一种十分有气势的建筑入口形象,使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彰显了主人家的身份,渲染了入口的氛围。

乾清门是北京紫禁城内廷部分的主要入口,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大门。为了增强气势,在该门的两侧设立了八字影壁,分列大门的左右两侧,与大门一起形成一个雄伟的入口空间。滇西北一带的合院式民居、云南建水的“八字门楼”和丽江束河一带的门楼常常在大门两侧设置雁翅影壁,形成一个“外八字”形。

2 现代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应用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继承传统影壁之精华,结合现代科技与建材,将影壁以新的形式在现代民居及景观中加以应用,突出古今一体、古风新貌的空间营造特征。

2.1 民居

现代民居在创新的同时仍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我国农村,影壁有了新模样。农民心中依然保持了住宅私密性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建造新房子时,依然使用影壁这种古老的建筑小品来装饰自己的院落,提亮入口空间。但新式影壁的材料和装饰发生了变化,石材、琉璃的雕花变成了油漆或彩色瓷片,简单、明快的彩绘图案取代了精致的雕刻工艺,少了几分贵气,多了几分亲和感。依然保存影壁内在的空间组织意义,有效组织入口空间界定、分隔、联系、划分等作用,在大门入口处形成与临街小巷既能联系又能限制的过渡空间。

此外,在传统影壁营造高贵、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的基础上,新式影壁加以转化,营造一种安静、和谐、幽雅的空间氛围。影壁上绘制喜庆类、励志类艺术图案,前面再放置一些植物花卉或山石,使整座院落的形象和色彩都生动活泼起来。影壁就成了整个院落的装饰重点,成为人们心情的寄托以及美好和谐气氛的象征。

2.2 景观

传统影壁营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产生了特定的空间意蕴,在现代生活中,特别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将这种空间组织手法巧妙应用于现代景观空间营造中,创造出“新影壁”,以现代的形式營造出有音乐、有节奏的空间。“新影壁”的妙用主要体现在新式影壁和景观墙的使用上。

2.2.1 新式影壁。在现代景观中,影壁往往以更加自由、放松的新样式出现在一组景观的入口,起到了传统影壁的空间组织作用,又以现代的形式参与空间环境的改变与再创造,营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在景观入口处设置新式影壁,一方面,使其成为整个景观的起始,利用周边环境和地形等因素烘托入口空间,形成空间序列的开始,把人的视线从周围环境引向景观。另一方面,新式影壁有欲扬先抑的障景作用,一方面,避免园内景色被一览无遗,另一方面,形成一个小的过渡、转折空间,吸引游人关注,增加观赏兴致,形成曲折迂回的游览路线。正是这一张一收、开阖有度的手法,将“曲”将“隐”的美感展示出来,先含而不露,“势”或空间张力才能“蓄”,以提高审美“过程的情趣”[3]。

2.2.2 景观墙。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形式下的“影壁”往往以景观墙的形式出现,通过对空间占有、划分、暗示、联系分隔而成,成为现代景观空间组织的重要元素。

特别是在广场设计过程中,设置景观墙往往起到“围合”空间的作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使广场虚拟空间越来越小,而景观墙的设置可以把高楼大厦阻挡在身后,给广场空间一个特定的标识,围合出一个静谧的场所,使人们在进入广场后能够得到充分放松,消除城市带来的压力。景观墙除了“围合”空间功能外,还起到增加空间层次、引导游客游览路线的作用。例如,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有一些地方往往值得游客驻足留念,因此,当地可以设置景观墙形成一个“标识”,营造一个空间,让游客在此停留,稍后再调整游览路线。设计精巧的景观墙,加上美观的造型,往往带给人们一种“引人入胜、别有洞天”的意境美。

3 结语

影壁作为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建筑独有的审美与期望,承载着中国特有的空间组织手法,在空间序列及布局上的处理,形成了中国建筑空间营造的独特性。因此,现代建筑业应将这种经典的空间营造手法妙用到现代民居及景观设计中,让其在新时代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让经典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操红.传统影壁的空间观念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3):124.

[2]刘兴,牛巧云,吴晓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区[J].山西建筑,2008(3):29.

[3]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营造空间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意在轻闲
美丽可持续
创享空间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