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空观念”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9-09-10 07:53梁洪建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培育

梁洪建

摘要:作为高中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以历史教学课堂为主阵地,采用多种路径,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打造高效课堂,由知识素养向人文素养转变,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包括“时空观念”等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时空观念最能体现历史的本质属性。时空观是建立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和形成各种能力素养的基础。正如普罗斯特《历史学十二讲》所说:“历史学家站在现在向过去提问,问题针对的是起源、发展和轨迹,这些都处于时间之中。要有日期来标记。历史学是致力于时间的工作。”历史教学也需要将史实置于历史发展进程的时空框架内, 才可能对历史史实有准确的理解。

何为“时空观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我认为培育历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需要遵循学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提炼,总结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一些方法。

(一)、画时间轴。以时空为基础,整体感知历史事实,学会纵横联系。

培养时空观念,可以依据一定的时间轴、空间轴建立一个个“时空架构”,来说明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具体方法,以时间顺序为横坐标,以空间要素为纵向坐标,将不同时期的历史史实相互关联,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在认识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以必修一第26课《新中国外交》为例:

按时空顺序,打破教材原有叙述顺序,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时间轴上呈现出来。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大事时间轴

问题:依据该时间轴,思考问题: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有何特点?这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影响?中美关系缓和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认识,提升了一个新层次,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思维。因此,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有准确的时间定位,使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得出的结论才会准确。

(二)、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是培育和提升历史时空观核心素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要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来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神入历史。完成从知识素养到人文素养的转变。

第一层次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知道新航路的开辟的时间,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出新航路的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国家的地理位置。(最低等级)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以教材内容为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课本P33“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在表格中填写航海家及其开辟的主要航线,支持的国家,并且用笔标出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立意的教学设计。

第二层次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以时间为依据,梳理新航路开辟的历程;以空间为基础,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以历史史料为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使认知结构得到完善,最终实现时空观念的培育。

第三层次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时空结合,以工业革命为中心,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体系,在全球史观下,探究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次教学设计突显能力立意,把工业革命放在更宽广的时空里去认识。

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主体。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空间要素为纵坐标,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风尚、交通通讯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四层次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自主探究中外历史问题,利用用时间阶段性等结合历史背景和影响等内容阐释对历史史实的认识。(最高等级)

(以历史史料为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末,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他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中外历史共时性等问题,结合相关史实,阐释自己对历史史实的认识。然后,教师设计多元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三)、活用思维导图,培育学生历史时空观的核心素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告诉我们,学到的知识要抓紧复习。常常温故旧知,遗忘的速度会减慢。所以采用循环式滚动式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本的目录做起,大到一个单元,根据目录画出总的整体思维导图,小到一节课,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把知识点放在相应的分支上面。展示整体和各局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顺脉络关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学生可以利用早读及睡前的时间将学过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在头脑中过一遍。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条理化,明确化。增强时空观念。

参考文献:

[1]冯卫东主编.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张仁贤.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M].世界知识出版社.

备注:本文系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培育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以德州市某高中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DZYB068)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教学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