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反对脱钩 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经贸磋商

2019-09-10 07:22曾培炎
全球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脱钩经济全球化中美

摘要:当前,虽然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骤增,美国甚至有人主张与中国“脱钩”,但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发展大势。“脱钩”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极端表现,若任其发展,不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全球,都将是一场灾难。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脱钩”损人不利己。从贸易层面看,“脱钩”将人为造成全球价值链断裂。从科技进步层面看,“脱钩”不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特征。从经济治理层面看,“脱钩”有损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反对“脱钩”、加强合作,不仅是符合中美利益的唯一选择,也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期盼。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美“脱钩” 中美合作 经贸磋商

作者简介:曾培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发展大势,但也出现了回头潮。美国“退群”、英国脱欧、日韩经贸纷争,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骤增,不排除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其中,中美经贸摩擦备受关注,美国在贸易、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对中国发难,不乏有人甚至主张与中国“脱钩”。

所谓的“脱钩”是个臆想的说法,包含了加征关税、贸易投资脱钩,继而延伸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科技的脱钩。这违背了经济规律、国际规则和公平秩序,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极端表现,令人十分担忧。如果任其发展,不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全球,都将是一场灾难。

一、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脱钩”损人不利己

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相互开放市场,协作互补日益密切,以贸易为载体的价值交换、经济关联的程度不断加强。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约9%的增长,美国经济总量扩大了近3倍,中美经贸合作也形成了巨大的外溢效应,带动了全球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造就了跨地域的商品交易大市场、要素跨境的大流通、产业互补的大协作、利益融汇的大交集。

2018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经贸摩擦,已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2%,受外需相对收缩、进出口增幅收窄、企业投资趋于谨慎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美国经济也出现衰退迹象,2019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下降至2%,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9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降至47.8,为多年来的最低点。从全球看,贸易增长几近停滞,金融风险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显而易见,“脱钩”也会极大损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现在全球中间品贸易已占到贸易总额的2/3,中美乃至全球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是按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的,人为“脱钩”必然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成本,给生产者带来损失。而关税增加、中间品价格上升、产业体系重建带来的产品销售三重成本增加,将使消费者蒙受损失。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估算,对全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将会使美国每个家庭年支出增加约2000美元。此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脱钩”不是治其病的药方。

二、从贸易层面看,“脱钩”将人为造成全球价值链断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与投资相互交织,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境流动,形成了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供应链是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是一维的链式关系;产业链是多种供应链的复杂组合,是二维的矩阵关系;价值链是产业链各环节价值的运动、分布和延伸,是多维的立体关系。“三链”相互依存、紧密融合,共同形成了全球经济复杂交织的联系。

中美在全球“三链”中均占据重要位置,一方如果强行脱离这一体系,既伤害他人,也伤及自己。比如,美国威胁要对中国企业华为“断供”芯片,表面看是打击华为,实际上也严重损害了芯片供应商高通、博通、英特尔等美国企业。

推动中美“脱钩”,企图构建各自独立、互不兼容的产业体系的想法,忽视了“三链”连接的复杂性,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中国制造”的背后是极具数量和深度的人力资本与要素组合,是庞大复杂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体系化生产能力,是几十年来逐步积累形成的。目前很难找到其他国家有这么完整的体系,来弥补“脱钩”形成的缺口。即便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的企业迁移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人员培训成本、产业链再造成本等。重建“三链”体系过程漫长,中短期几乎难以实现。更何况,这种替代根本改变不了美国贸易的逆差状况,2019年上半年美国贸易逆差不减反增,同比扩大8%,就是明证。

从长期看,另建一套割裂现有国际合作的产业体系和标准规则,既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规律,也必然大幅降低经济效率。美国企业和民众真的愿意承担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后果吗?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2019年上半年美企在华投资达到68亿美元,较过去两年同期均值还高出1.5%,美企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三、从科技进步层面看,“脱钩”不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特征

以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信息傳输速度超出人们想象,本质上要求互联互通与共享。数据已成为系统内和系统间连接的血液,成为“新的石油”。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全球合作的契合点。

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系统迭代和集成的过程,难以独立完成。即便技术端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应用场景的独立也无法真正实现。所以,新科技的开发与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调合作与共享。近十年来,在全球顶级出版物发表的论文中,国际合作撰写的比重明显增加。

中美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互补和合作的基础。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基础科学研发能力强大,拥有大量高端科研人才;而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所拥有的数据量之大、数据种类之多、数据结构之复杂,使中国成为当今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和应用场所。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数据设备制造能力也能相助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两国加强科技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四、从经济治理层面看,“脱钩”有损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

全球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二战以来,世界总体维持了安宁、进步、繁荣。联合国、IMF、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组织者,推动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改善公共健康、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减贫脱贫、维和反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发后,中美紧密合作,健全二十国集团(G20)机制,推动全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避免了世界经济出现深度衰退;2015年达成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巴黎协定》的签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美加强合作严控芬太尼类物质为国际禁毒事业做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如果没有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每个国家各行其是,结果是不可想象的。中美需要携手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而不是退出或有损原有体系。这方面,中国正在尽自己力量发挥作用,比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我们期待美国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脱钩”以自重。

18世纪,英国对北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直接刺激和推动了美国独立,英国不但失去了北美大市场,还培养了一个日后最强的经济大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斯穆特-霍利法案》,对他国进口加征高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战,不但加剧了全球经济萧条,美国也未能独善其身。

明镜可以察形,鉴古可以知今。“脱钩”还是“合作”,关键在于决策当局能否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双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大势,从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中国无意挑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也不能左右中国,更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两国有各自的发展目标,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

刚结束的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双方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从历史高度、全球视角和更长周期来看,中美可以合作、应该合作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双方应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经贸摩擦问题,尽早达成全面经贸协议。同时,积极开拓农业、能源资源、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新的合作领域,适时恢复此前建立的各政府间对话机制,加强企业、智库、大学、地方间全方位的交流。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脱钩”、加强合作,不仅是符合中美利益的唯一选择,也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期盼。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脱钩经济全球化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中国电力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商会“脱钩”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