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造纸业及其发展研究——评《造纸史话》

2019-09-10 07:22
中国造纸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造纸术纸张原料

中国造纸术有着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但在宋朝才进入鼎盛时期。首先,宋代造纸业的成就体现在造纸原料的扩充和制造技术的成熟等方面。竹、树皮、麻、藤、麦秆等原料都是造纸的原料,此外造纸工艺进步表现在水碓舂捣纸料提高效率、添加植物黏液当作悬浮剂改进纸张质量、有能力制作巨幅匹纸等方面,名贵纸张和特制加工纸的出现也是造纸技术进步的标志。其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为造纸业和印刷业的繁荣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以此为契机,一大批书画名家与是诗词名人就此涌现,为宋代社会文化教育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由于造纸行业与文人雅士的密切关联,关于纸的笔记和著作更是不可凡数。在宋代,社会文化生活随着纸张品类和产量的大规模增加变得日益封富,日常物质生活中,纸与纸制品几乎是司空见惯,如冥纸、窗纸、纸名帖、纸帐、纸灯、纸炮等纸制用品在各个领域随处可见。宋代造纸业在历史长河中无疑是辉煌的,因此本文结合《造纸史话》一书,对宋代造纸业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造纸史话》作为一部记录关于中国造纸术的专著,在张大伟和曹江红的努力下,于2011年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七大章节,详细记录了中国造纸术在各个时期产生缘由、生产规模、传播交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一章节《纸的发明》主要讲述了在纸张未发明前用于书写功能的记事材料,并对古往今来“纸”的不同含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考古发现的纸张进行了系统介绍。其后几章按照朝代顺序分别介绍了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对蔡伦的造纸术、汉代的造纸工艺以及东汉的用纸变化都做了详细的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因此,在第三章节中,主要对此时期的造纸原料、纸品种类以及技术的革新进行了重点介绍。第四章节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纸的原料、品种、产地以及著名的纸笺。到了第五章,造纸行业进入宋元时期,此时,造纸业发展到达顶峰,造纸原料和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名纸曾出不穷,并且纸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第六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明清时期造纸行业的发展状况,彼时造纸行业发展至顶峰之后又很快由盛转衰,在此期间仍有大量著名的纸张品类问世,并且它们的工艺和传统造纸技术都被记录下来。在最后一章中,主要讲述了纸和造纸术外传的大致情况,对东方造纸术传入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以及东西双方之间造纸术的相互交流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把外国人对中国造纸术技术的介绍和应用也详细记录在其中。《造纸史话》一书中大量附录了和造纸相关的诗词、典故以及重要事件,具备较强的知识性,对研究宋代造纸业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造纸技术自蔡伦发明之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在隋唐五代得到大幅度改进,在宋代终达到顶峰时期。在日常生活中,纸的原料、技术、产地、用途、种类等诸多方面大大超越前朝,但在纸张消费方面与前朝相比又有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宋时轻巧的竹纸和楮纸获得广泛的运用。唐代及以前,造纸原料十分丰富,有麻、藤、麦秸、树皮、竹等,但藤纸、麻纸使用最广,竹纸尚未得到大规模的生产。藤纸、麻纸占有重要地位,其优点是纸张较厚可两面使用而不影响各自效果,但造价高、笨重的缺陷也限制了其发展。到了宋朝,竹纸和楮纸大放异彩,克服了以往纸张的某些缺陷,竹纸更是被誉为造纸史的新纪元,其产地遍及整个南方。到了宋朝中期,楮紙在官用纸上占据主导地位,如赦纸、札纸、纸币、抄引等皆由楮纸制成。竹纸因轻、薄、耐久、白皙、价廉等特点则取代藤麻纸在书法、绘画、印书等用途上熠熠生辉。第二、长幅纸在宋朝大放异彩,进入世人的眼帘并得到大规模运用。就造纸技术而言,长幅纸的出现称得上宋代造纸技术进步的一大代表,意指长宽幅度比较大的纸张。在技术难度上,生产长幅纸的成功率要比生产狭幅纸低,其在原料、场地、设备、劳动强度、抄纸技术、所需人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长幅纸价格较为昂贵,但宋人仍偏好长幅纸。一方面具体表现在官方用纸尺寸超过前代,另一方面,书画家喜用长幅纸。此外,士大夫还将长幅纸用作收藏品和用于馈赠的礼品。

最重要的是,宋人十分注重废旧纸的再利用。伴随造纸技术的改进,纸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大量运用,因此,废旧纸的数量可以想象到有多么的庞大。将废旧纸当作垃圾在宋人看来万万不可取,通常情况下,宋人将废旧纸当作资源,再次加以利用。首先,直接利用废旧纸。首当其冲的用途便是书写。古代练习书法,用纸颇费,价格自然也不便宜,因此,很多人用废旧纸进行练习。刚开始抄书校对时,人们也多用废旧纸降低钱财、纸张的损耗,直至无误后,再誊写至好纸之上。废旧纸同样可用于印刷书籍,利用官府旧公文纸的背面来印刷新书的例子不可凡数。糊窗、糊笼箱、做鞋子中衬也是对废旧纸直接利用的佐证。其次,利用废旧纸再造新纸也是避免浪费的重要举措。将废旧纸回槽掺至新纸浆制成的纸张是造纸技术得到提高的表现,这类纸张还有一个美称——“还魂纸”,再造纸这种技术在宋代已得到掌握。再造纸不用蒸煮,舂捣后的纸浆基本保持原来的纸张特性,可直接用来造纸而不影响质量,省去诸多程序,大大节约原料和劳动力,获得极大的欢迎。此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洗去朱墨污秽。尽管宋代再造纸技术处于初始阶段,但它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后人积累了众多经验。废纸买卖市场是宋代处理废旧纸的第三种途径。在宋朝,大城市一般设有收售故纸的商店,用于故纸的交易。通常情况下,售卖故纸的收入足够担负得起某些部门的日常开支。不过政府严格控制故纸的售卖活动,严禁私人经营收售故纸的商店,违者重惩。

造纸术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长足的影响,造纸技术很快在国外得到传播,并得到了显而易见的发展。朝鲜与我国接壤,关系自古以来便十分密切,因此,是造纸术向外传播的第一站。早在唐代以前,造纸术就已传入朝鲜,到了宋代,伴随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的商人和僧人源源不断地将书籍运往对方境内进行售卖。受高丽政府邀请,北宋时期曾对此派人前往高丽进行讲学并赠送大量医学书籍。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虽然前朝混战使得中日关系一度断裂,但宋朝建国之后又得到恢复,在商人和僧人密切往来的过程中,大批量的中国书籍和纸张制作技术为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大发展树。造纸术在日朝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造纸术的传入使得日朝两国掌握了更加先进的造纸技术,促使两国的工业技术得到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国与两国的文化交流,使得中日、中朝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东南亚及东亚诸国同日本和朝鲜一般对中国的书籍和造纸术情有独钟,不遗余力地向中国政府请求赠书和购书。宋代造纸术的影响远远不止局限在亚洲,欧洲、非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与中国造纸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公元1115年,中国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以及在埃及境内发现的中国宋时的印刷品等案例皆能证明宋代造纸技术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宋代造纸业无论是在原料的扩充、技艺的纯熟、工具的改进、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还是传播的范围较前朝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世的进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宋代造纸业进行深入的探索有助于学者对中国古代优秀的造纸技术有更清醒的认知。《造纸史话》一书,作为一部研究中国造纸术的著作,其中蕴涵的详实知识储备,对研究宋代造纸业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吴亚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造纸术纸张原料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我学会了造纸
纸张黑白变
做拔丝菜四要点
蔡伦改进造纸术
撕纸张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