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2019-09-10 00:17肖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小溪蜗牛

肖燕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我、呈现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不少幼儿都喜欢画画,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他们对自由绘画活动特别感兴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充满着童趣,色彩鲜艳亮丽,有的则截然相反。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中主张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如何利用绘画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在多年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实践和总结,下面就将我在实践中的几点真实体会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倾听绘画作品中的 “语言”,以真诚的沟通了解幼儿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幼儿把一幅画画得“乱七八糟”,表现不出绘画内容。这时如果不给幼儿讲述画面的机会,也许我们会视为一幅不合格的画,把它当垃圾一样随手扔掉。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看待幼儿的画不能凭借成人的主观意识来评判,而应真诚的与幼儿沟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图画故事。

在一次“快乐的郊游”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主题绘画活动,请小朋友将自己郊游中快乐的事情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小朋友们就下笔开始绘画了,在他们的画纸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图案,有高矮造型不一的树木、楼房,有小溪流水,有好朋友三五成群的野餐等情景。可当我走到梓俊身边时,我发现他的画面上只有三条黑色的小鱼,而且整张纸都涂满浓重、凌乱的黑色线条。我蹲下轻声地问道:“梓俊,你为什么把画都画成了黑色?”“老师,我在郊游的时候经过一条小溪,清清的水我非常喜欢,可是后来我看见有人把垃圾倒进小溪里,不爱护环境,小溪的水就变得到处都是脏脏的水,所以小鱼的衣服也变黑了。”梓俊的回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小鱼真可怜,你能把你的想法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吗?”梓俊刚开始还略有些紧张的小脸露出了微笑,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同样的画面又在彤彤小朋友的图画纸上出现了,她也将清澈的小溪画成了黑色。有了之前的经历我对彤彤的画更好奇了,当我询问原因时,彤彤回答:“那天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走石头过小溪,很开心,可是后来不小心滑倒,踩到石头下面,弄湿了鞋子和衣服,我不喜欢这条小溪。”因此她用了最不喜欢的黑色来画小溪。

由此可见,幼儿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并不重要,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宣泄获得的某种体验才是最为重要的——不管它是开心快乐还是生气、不喜欢,对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二、倾听绘画作品中的 “语言”,以欣赏的眼光了解幼儿内心情感和需求

绘画被称作“幼儿的第二语言”,这种语言表证了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以及他们内心的情感和需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多角度解读幼儿的作品,如从作品的构图、色彩、情感等方面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和与众不同之处,而不要以“像不像”“好不好看”审视幼儿的作品,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与创造,让有不同艺术天赋和潜能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记得在一次美术区活动中,其他幼儿都拿着自己的图画在互相交流着,只有烨烨一个人还在认真地画着,我走进一看,画面上有一个很高大的人,在她的身体四周画满了长短不齐的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人画成如此庞大,有千只手呢?于是,我非常好奇的问了烨烨:“你画的谁?为什么要把这个人画成千手巨人呢?”烨烨回答说:“老师,我画的是你呀!”师:“老师只有两只手,怎会变出这么多手呢?”烨烨:“老师,我把你画成千手机器人,是打不坏的,如果有坏人欺负我们,你就可以用那么多的手保护我们全班小朋友的安全了,而且,不管坏人跑得多远,你的手都可以变得很长很长,把坏人抓住。”听完他的介绍,我感到非常惊讶,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在介绍起自己的画时,竟不打一个“疙瘩“,真让人不敢相信。我非常激动的拥抱了他一下,给予了赞赏的目光,并且肯定的说道:“烨烨,你画的真好!”

当我转了一圈再次回到烨烨身边时,大吃一惊,刚才美丽的图画不见了,映如我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黑色线条,整张画面被破坏的面目全非,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这张画弄成这样呢?我问道:“烨烨,你为什么要把刚才一张美丽的图画变成黑压压的一片,能介绍一下吗?”烨烨:“有一天老师你生病了,不能来幼儿园,有坏人来你也看不见,不能保护我们,所以我就画上了这么多的黑线条。”最后他还说道:“老师,我不喜欢你生病,你没生病就可以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可以保护我们了。”

就这样两句单纯而又真挚的话语,却让我觉得好感动,就这样一张前后不同的两幅画面却反映了孩子内心丰富的世界,反映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想象,如果不听他介绍,谁能看的懂呢!

三、倾听绘画作品中的 “语言”,以适宜的引导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对幼儿从事绘画活动并得到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对绘画感兴趣,幼儿才能热忱投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兴趣点,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使幼儿在激情的推动下完成作品。

故事《小蜗牛旅行记》的内容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进行了“小蜗牛去哪了?”的主题绘画。在第一次活动中,我们以故事《小蜗牛旅行记》来导入,以独自绘画的形式表现蜗牛去哪儿了,结果发现导入与绘画主题有些脱节,孩子们绘画的时间太长了,幼儿互相表述的时间也没有,且画面中不能表现蜗牛旅行的起始地点。因此在第二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想像、大胆表现的能力,我们先在听故事《小蜗牛旅行记》中激发幼儿想象小蜗牛去旅行这一美好的意境,然后给予幼儿适宜的提问引导,让幼儿在讨论中大胆地说说小蜗牛去哪儿旅行了,它会碰到谁,看到什么,还会发生什么事?从而为孩子们下面的绘画活动打好基础,有了这些生活情境,提供了自由讨论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幼儿创新想象的欲望,在绘画中孩子们积极投入,有种挥画自如的感觉。如:云芸的小蜗牛乘火箭飞上天空,林华的小蜗牛到草地上、花园里、房子里的連环画,李玲与露露合作的作品中小蜗牛来到了美丽的花园里,看见一群漂亮的蝴蝶在飞舞等,当孩子们画完了,同伴间又自由地把小蜗牛去哪儿了的情景讲给老师及小朋友听。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来创造和表现,且表现时不受限制,从而体现了个性,提高了兴趣,有理由相信,此时的孩子正体会着成功的快乐。

幼儿绘画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绘画作品可以作为一扇通向幼儿心灵的窗户,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是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特别是那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儿童,学会倾听他们用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教师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小溪蜗牛
爱干净的小溪
微趣图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蜗牛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