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对学生作文的审美指导

2019-09-10 05:08邓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

邓琴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和创设意境。它强大的审美功能不仅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把它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将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的审美指导意义。

【关键词】音乐艺术;写作情境;写作语境;写作意境;审美指导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创设意境。它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可以触发人内心积极的情感,也能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宣泄;它能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和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它也是人们精神世界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可以说,音乐艺术是受众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作文教学中,把音乐和写作放到一起,二者将成为一对完美的组合。既能解决没有素材可写的问题,也能解决作文缺乏美感、缺少思想情感的难题。本文就从音乐艺术的美感出发,谈谈音乐对学生作文的审美指导。

一、音乐的旋律美,创设美的写作情境

音乐的第一美是旋律美。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精髓。”抒情的旋律,能把人们带入情感的漩涡,打开情感的闸门;悠扬的旋律,能让人心灵安静,理性地思考问题;激昂的旋律,能调动人的情绪,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奋进的力量。比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采用了舒展流畅的旋律,营造了我是祖国一份子的情感氛围,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名曲《二泉映月》引子之后,旋律上行,随后稍顿,呈微波行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这样的旋律正好打开写作者的思绪。整首曲子由平静深沉变为激动昂扬,正是艺人的情感变化,人们仿佛听到一位盲艺人如泣如诉的心声。

所谓写作情境,是指在我们生活和经历中曾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迹的某个特定瞬间、片段、场景和画面。然而教师在写作教學中常常无奈地发现这些特定的瞬间、片段、场景和画面沉睡在学生的心中,写作过程中难以顺利表达。音乐是很好的唤醒写作情境的载体,因为学生的感情最容易受到感染,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氛围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当音乐旋律响起,优美的旋律能唤醒学生快乐的感情,想到生活中那些有关美、幸福的场景;凄美的旋律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悲伤,想到自己经历过的难过的往事;壮美的旋律能唤醒学生的激动情绪,想到积极的群体性画面。比如,在《亲情是人生最愿停泊的港湾》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父亲》《当你老了》等歌曲,伤感的旋律会把学生拉回到生活中和父母在一起的画面当中,唤醒他们对父爱母爱最真实的感受。再比如,给学生做“我为祖国70周年献礼”征文活动指导时,播放《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旋律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校庆祝祖国70周年的各项活动当中去,唤醒他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耀感。

当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思绪随着音乐旋律游走,浮想联翩,原本模糊的场景和画面渐渐清晰起来,笔下的文字慢慢多起来,美起来,情感丰富起来。这时,音乐已经不单单是美的艺术,而是成为了学生写作的激发者,思想的源泉。这种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作文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二、音乐的歌词美,创设美的写作语境

音乐的第二美是歌词美。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歌词是配合旋律来表情达意的。

所谓语境,简单说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流的言语环境。而写作是基于特定语境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书面交流。写作教学中教师创设写作语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书面交流的言语环境,有了言语环境,学生将更能理解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写作的言语表达将生动丰富起来,不再是毫无方向的无力表达。

而好的歌词往往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如《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歌词本身语言很优美,仿佛一幅烟雨朦胧、炊烟袅袅的画在眼前徐徐展开;结构是叠加式的,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整首歌的歌词像是一杯清茶,沁人心脾。这样美的歌词,给学生创设了极美的写作语境,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写作范式。

再如《我和我的祖国》,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与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这样的歌词,从生活出发,通俗易懂,但我们读来却觉得感动,继而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从歌词中学习语言表达和诗意表达,不失为学生写作中语言训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音乐的情感美,创设美的写作意境

音乐中最动人的美是富含的情感。汉斯立克并不否认情感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他甚至认为“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根据。”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情感对人心的触动也是巨大的。我们会为了《梁祝》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而伤心落泪;我们会为了《二泉映月》里的盲人为生活所累而心酸难过;《父亲》这首歌会唤起我们对父母的愧疚与爱;《水手》会激起我们可能已经失落的斗志;《栀子花开》会勾起我们很多的青春回忆。音乐的这种审美功能,与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吻合的。因此,写作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音乐的情感美,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所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凡能感动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地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借助形象表现心意,寓心境于形象之中。意境之真假、有无、大小、深浅是由作者和观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水平决定的。从这个概念中我们会发现写作中的意境有两个要素,一是描绘的生活图景,即形象;二是思想情感,即心意。二者融为一体,便构成了作品的意境。

解读音乐作品,我们会发现,打动人心的力量是音乐中的情感。如果把音乐中的情感巧妙地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去,那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了音乐美的意境牵引,创作的作文势必会有更美的意境。这里我们可以尝试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音乐的情感美,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播放音乐,让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写作创设一种美的意境,带领学生心动情发,与音乐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二是利用音乐的情感美,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解读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抒发如何与形象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把自己的情感和形象融为一体。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音乐对于写作教学的审美指导意义便在于此了。巧妙利用音乐这种受众极广的艺术形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能解决没有写作素材的难题,而且将上升到审美层面的高度。

[注:此论文为课题“以视听觉艺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D14019]

参考文献:

[1]姬淑芹.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探索[J].教育学术,2019(4):58.

[2]赵春香.作文审美教学途径浅谈 [J].现代语文,2014(10):139—140.

[3]蓝丹桂.作文审美教学[N].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7):30.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
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合璧 尽善尽美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美学与音乐美学的意义和影响
我国音乐剧的历史经验和新世纪对策
畅游音乐世界品味艺术人生
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中国音乐美学观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