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外籍小学生汉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关系的个案研究

2019-09-10 15:01石心安晓镜苏国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2期

石心 安晓镜 苏国华

【摘要】 中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本研究选取芳草地国际学校2~6年级274名外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汉语言能力、学习适应和中国文化认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汉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学习适应在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关系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教育应以提高语言能力为重点,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才能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认同水平。

【关键词】外籍小学生 汉语言能力 中国文化认同 学习适应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留学生形成积极的中国文化认同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在华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触、学习与适应中国文化,最终形成中国文化认同的过程。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华外籍小学生。学术界将外籍小学生定义为在国外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在本研究中特指来华就读小学的外国学生。按照美国心理学家 Erikson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是获得身份认同感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未能充分考虑自我身份的定义,则会对自我同一性的行程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否形成积极的中国文化认同会直接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小学是培养来华留学生形成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基础阶段,但当前国内外针对外籍小学生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较少,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水平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更为匮乏。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究影响外籍小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揭示心理因素影响留学生形成中国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

语言是文化最核心的载体和最重要的表现方式。语言社区理论认为语言不单具有沟通功能,还是文化认同的符号和因素。语言障碍是来华留学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是在华留学生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来华留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能力是形成中国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个体的文化认同受特定语言能力的影响。汉语能力不仅反映了留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同时作为身份表征能告诉人们他们是否认同和归属中国文化。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1:外籍小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汉语言水平越高,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越强。

(二)学习适应与中国文化认同

留学生在进入主族文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自身进行调整以适应学习的要求,学习适应是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语言水平与个体的学习适应正相关,外语能力越好的留学生,学习适应性越高,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也越大,反之,学习适应能力则越差。语言能力与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习适应能力直接与个体的主族文化认同水平相关,高水平的学习适应意味着个体具有较高水平的主族文化认同,而学业上的不适应则会降低学生的认同程度。由此,提出本研究假设H2:外籍小学生的学习适应与中国文化认同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学习适应在汉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芳草地国际学校2~6年级274名外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93.9%。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运用了修编的汉语言能力、学习适应和中国文化认同三个问卷。为了确保本研究中问卷的信度,用Cronbach’s α统计信度,统计结果表明,问卷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要求。

1.汉语言能力

在参考Berry编制的语言能力问卷基础上。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测量,5点计分,从1(非常不好)到5(非常好)。Cronbach’s α 为0.88。

2.学习适应

在参考Wilson问卷修编出外籍小学生学习适应量表,5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Cronbach’s α为0.72。

3.中国文化认同

在参考陈泽华问卷基础上修编出中国文化认同量表,5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Cronbach’s α为0.87。

三、结果

(一)现状及相关分析

对该校学生语言能力、学习适应及中国文化认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语言能力均值(3.20+0.89)、学习适应均值(3.34+0.52)、中国文化认同均值(4.36+0.51)均高于理论均值3(最高分为5),呈中等偏上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学习适应与中国文化认同两两正相关,即语言能力越高,学习适应水平越强,而学生学习适应的提高,会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相关分析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

(二)差异检验

证实了研究假设H1。对性别、年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女生在语言能力、学习适应上要显著高于男生(t=3.10,P<0.001;t=2.39, P<0.05),而年级上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三)学习适应的中介效应

用中介效应分析来探究汉语言能力的提升为什么能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本研究引入了学习适应这一重要的心理变量,结果发现中国文化认同的作用机制是汉语言能力与学习适应是正相关关系,而对学习的适应则影响了小留学生,使其能够形成对中国文化的积极认同。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适应和中国文化认同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语言能力会促进小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水平的提升,掌握一定水平的漢语能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适应,而学习适应能够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中介效应分析也进一步说明学习适应在小留学生形成中国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能够帮助个体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适应,积极的学习适应能够帮助小留学生获得较高的学校归属感,能够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中,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领会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认同。

(二)建议

1.以提高语言能力为重点,增强对中国文化的感知

依据小留学生国度文化实际情况构建多元文化课程,在此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其对汉语言文化魅力的感知,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增强他们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语言中有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小留学在生掌握语言的同时,也进一步形成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以深化学习适应为主线,加强国际班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水平

比如,尊重和弘扬各国家的优良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外各国体育项目,举办各国文化知识竞赛,通过民族节日等来提高小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进而增进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周满生.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低龄留学原因及利弊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2]冯廷勇,苏缇,李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 .心理学报,2006, 38 (5).

注:本研究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以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为例 ”DDA15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