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09-10 18:19郑鹏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文化

郑鹏丽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我们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绛县抗日政府旧址位于绛县磨里镇廻马岭村安王山自然村西约200米,现存土窑两座,占地面积104平方米。早在1932年9月,绛县县委就做出了“建立以廻马岭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决定。1938年10月20日,在绛县县委的帮助指导下,中共廻马岭村支部建立。1942年2月,重建后的绛县县委转移到廻马岭村,并以此为根据地,不久,绛县抗日民主政府也迁至此处。从此,廻马岭村就成为绛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部和当时绛县的活动中心。该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绛县县委领导抗日斗争的历史,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前,在“红色文化热”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好廻马岭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它是传承和发展绛县共产党发展史的优秀传统文化

绛县,是《人民日报》撰文揭秘,享有“天下第一县”尊称的地方。在八年抗战中,绛县党组织和广大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全县有数百名英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廻马岭人民为绛县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党组织、成立游击队;建立一系列抗日组织,开展支前运动;村里组织地雷排等。在革命战争年代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廻马岭村人民受到了各种考验和锻炼,在各个历史关头,他们走向全县乃至全国各地,用鲜血和生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是绛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二)它是当前加强绛县党建工作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廻马岭红色文化是绛县党建工作的精神宝库和活教材,是绛县党组织治党治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根基,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形成共同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廻马岭红色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被绛县人民广泛认可和接受,有利于培养当前新形势下人民的政治认同;廻马岭红色文化特质能够为当前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绛县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优质的文化环境;廻马岭红色文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挥教育人、培养人的效果,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党的历史比作“教科书”“营养剂”,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二、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遗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早在1985年就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红色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红色文化遗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当前人们对绛县红色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1、挖掘力度不够。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但是与其他地方相比,绛县红色文化遗址资源的开发水平总体较低,红色文化产品匮乏,与绛县经济文化建设结合不紧密。

2、内涵彰显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过,有些红色纪念设施搞得太形式化,把内在精神弄没了。绛县红色文化研究主体主要是各地党史部门,而对廻马岭的开发利用则主要是乡镇单位,这导致廻马岭红色文化的内涵不能系统有效传播,并且展示内容不够丰富,方式比较传统,造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流于形式,未发挥出其应有价值。

3、利用水平不高。廻马岭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在今年之前,除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开展参观活动,平时利用非常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并且县乡对红色文化遗址资源报道较少,大多数绛县人民群众对廻马岭革命旧址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4、保护力度不强。红色文化遗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廻马岭红色旧址由于地处偏僻,之前一直处于无人看护状态,长期风吹日晒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破坏现象。

(二)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

1、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缺少政策支持。当前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人才智力支持都还有很大缺口。廻马岭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的顶层设计,这就导致廻马岭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

2、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缺乏自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认同发生了变化。而政府部门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未形成强大的红色文化传播能力,未营造出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导致人们对廻马岭红色文化认识不足,产生不自信。

3、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欠缺创新力。绛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傳承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日益兴起的红色文化旅游热潮下,面对人们需求,红色资源开发管理单位未能及时开发创新,没有充分利用媒体、新技术助推,同时,各方面创新人才也十分欠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4、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缺乏有效保护手段。绛县政府还没有建立起与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专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则因为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传承保护意识。

三、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与措施

十九大以来,全国掀起了党建工作的热潮。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一大会址比喻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为了响应全国号召,在绛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8年年初,磨里镇开始对廻马岭红色革命基地进行修缮、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下拨专项资金,对廻马岭党性教育基地的5孔窑洞旧址进行修复;对窑洞前大院地面进行了石块铺建;修建了通往旧址长200米宽3米的道路和80米的漫水栈道,沿路对教育长廊、宣誓碑和廊道碑字牌进行了装饰;把原来300多平米的旧学校改建成了13个学员宿舍,配套新建了144平米的餐厅和144平米的教室,共占地800多平米。目前,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教室、餐厅、宿舍等基础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50余人学习培训。

短短几个月,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在绛县开展“两乡五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坚持绛县红色文化、传承廻马岭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对于加强绛县党组织建设,增强改革凝聚力,意义十分重大。

(一)制定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规划

为融入新一轮党建工作热潮,使人们更多享受廻马岭红色文化产品,有必要对绛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编制规划纲要文件,研究制定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期的文化文化遗址资源发展方向,配齐配全相关配套设施。搭建起社会参与平台,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加大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探索创新品牌道路,打造绛县红色文化品牌,扩大绛县影响力。

(二)提高绛县人民群众红色文化认同感

对于革命时期,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们来说,他们亲自经历了红色文化的成熟过程,对其中的苦难与辉煌感同身受,更能产生认同感。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年代的人民群众没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危险,往往对红色文化有抵触情绪。

在社会转型期,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明晰人们的思想文化状况,了解人民对廻马岭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掌握人民精神诉求。其次,县委县政府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去影响人们。增强革命基地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借助网络、手机、微信等,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再次,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优先注重社会效应。红色文化产业应当优先追求社会效益,这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将绛县党史、人民英雄史融入日常学习教育中,彰显红色文化产业的深刻内涵与精神价值。

(三)打造绛县廻马岭红色党性教育基地

为了让廻马岭革命精神在故绛大地更好的传承,让红色基因在“两乡五区”建设的热潮中迸发激情,6月11日,绛县廻马岭党性教育基地成立即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廻马岭被誉为“绛县的小延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廻马岭精神。要继承和发扬廻马岭精神,通过打造具有绛县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性、人民性、斗争性和原则性。

(四)创新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接受红色精神洗礼。通过打造廻马岭党性教育基地,使这一独特资源成为拓展干部教育的空间载体,成为锤炼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红色熔炉。一是充分展现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教育基地建设成为绛县历史上最好的“党性教科书”。二是充分展现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把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三是充分展现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把教育基地锻造成为推进党的建设的坚强堡垒。四是充分展现奋发有为的创业意识,把教育基地涵养成为绛县发展的力量源泉。

老区人民在恶劣的战争和自然条件下艰苦创业,生产自救,建设了新家园,筑牢了根据地,取得了绛县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弘扬这种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创业意识,推进各项工作,发展各项事业、促进各项建设。

(五)利用互联网传承发展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

过去,文化传承只能依托于线下的教学和书籍。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传承文化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不仅仅局限于线下书本和教学。随着新媒体技术走进人们生活,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传承迎来新的机遇,近期,微信、微博、新闻等平台大力传播廻马岭红色革命基地,有利于更多人民了解绛县革命史、廻马岭革命史,扩大廻马岭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要不斷深挖红色资源,依据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组织创作红色影视剧、红色舞台剧目、红色歌曲、红色出版读物等,开发出红色动漫文化、剪纸雕塑等革命文化产品,建立数字化红色资源传播平台。廻马岭革命老区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当下人们喜欢的、流行的传播方式,推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助推绛县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的不断创新。

历史留给了绛县廻马岭珍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凝聚着绛县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是绛县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动力。传承和发展绛县廻马岭红色文化资源,是绛县建设“两乡五区”的精神之钙,是绛县党组织巩固执政基础、筑牢意识形态的阵地,更是建设大美运城、和谐山西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